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金证券-金融债再定价系列:银行二永债不赎回后如何定价?-230529

上传日期:2023-05-30 15:35:43 / 研报作者:樊信江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国金证券-金融债再定价系列:银行二永债不赎回后如何定价?-230529.pdf
大小:3.2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金证券-金融债再定价系列:银行二永债不赎回后如何定价?-230529

国金证券-金融债再定价系列:银行二永债不赎回后如何定价?-230529
文本预览:

《国金证券-金融债再定价系列:银行二永债不赎回后如何定价?-230529(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金融债再定价系列:银行二永债不赎回后如何定价?-230529(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金融债再定价系列:银行二永债不赎回后如何定价?》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基本内容   一、银行二级资本债不赎回后再定价:利差或主要对剩余期限2/5年再定价,减记条款定价不足估值跳升时间及幅度:大多数银行行权日前一个月左右发布不赎回公告,在54只不赎回样本债券中,40只债券的估值收益率在公告日当日或公告发布后1个工作日内迅速跳升(若公告发布时间临近或晚于当日收盘时间,则会在公告后1个工作日跳升);8只债券的中债估值收益率在行权日当天大幅跳升,或因之前市场及投资机构对不赎回条款“脱敏”,上述债券并未在公告日立即发生估值调整;其余6只债券此前已经跟随相同发行人的其他不赎回债券发生估值跃升。银行公告不赎回后,二级资本债的实际剩余期限会增加2或5年,94%样本个券的估值跳升幅度与中债收益率曲线期限利差的差额小于30bp,这表明二级资本债不赎回后的估值跳升主要源自剩余期限的陡增。减记风险定价:投资者在债券不赎回后会进一步担忧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及经营能力,减记风险将有所抬升。2022年以后行权的A级二级资本债在不赎回后面临更高的品种利差(平均溢价较不赎回前上升215BP),但目前3年期A级二级资本债较商金债的中债利差较2018年底也增加了243BP,说明市场对不赎回个券的减记风险并未充分定价。海外资本补充工具定价:欧洲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AT1债券减记/转股事件,今年3月瑞信事件后,瑞信AT1债券到期收益率大幅跳升3900多BP,欧洲AT1价格指数最大跌幅达到16%,海外市场开始重估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完全减记的风险。对比来看,我国历史上仅包商银行发生过二级资本债减记事件,但未违反清偿顺序,且不涉及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因此市场波动有限,目前国内市场对二级资本债减记条款的定价仍不充分。   二、银行永续债不赎回后再定价:定价走廊上限或可参考优先股   银行优先股和银行永续债均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工具,目前16家银行同时拥有存量优先股和永续债,由于清偿顺序的劣后性,上述银行普通股的最新股息率较高(均值5.93%)。优先股平均票面股息率为4.36%,高于银行永续债平均票面利率4.16%,发行成本较低的永续债对优先股形成了替代效应,因此2020年1月以后未有银行优先股发行。银行优先股会在股息调整日发生估值跳升,估值跳升幅度可能与市场的赎回预期、收益率补偿预期有关,目前没有明显规律。明年银行永续债将迎来首个行权日,若不赎回,债券价格或趋近于相同发行人优先股的中证估值。同时不赎回债券会迎来票面利率调整期,若调整期基准利率低于发行期,银行永续债票面利率下调,则可能出现票面利率与二级估值倒挂的现象。根据最新国债收益率计算,明年到期不赎回的永续债票面利率可能会下调40-65BP左右。   三、银行二永债当前利差水平与投资策略:期限利差仍较厚,票息策略占优,关注机构行为驱动估值进一步修复从期限利差来看,目前中高评级二级资本债的3Y-1Y期限利差位于50%的历史分位左右,仍具压缩空间。对比二级资本债与各品种债券价差,1年期AA级二级资本债的收益率低于城投债,3年期AA级二级资本债的收益率低于中短票。由于AA级二级资本债不赎回风险较大,而同等级城投债可挖掘优质区域,当前并不建议下沉至弱资质中小银行。理财赎回潮后银行永续债利差修复较为滞后,3年期和5年期银行永续债当前利差普遍高于去年低点30BP以上,安全垫较厚;3年期银行二级资本债当前利差与去年低点的距离相较1年期和5年期更大。   机构行为方面,3月之后基金、理财等机构加大买入力度,基金和理财分别为中长久期和短久期二永债的主要增配力量,短期内市场参与热度或将持续;供给方面,6-8月二永债供给压力或阶段性提升。此外2024年银行永续债到期压力较大,今年四季度可能是银行永续债的供给高峰。综上所述,当前中长久期银行永续债以及3年期中高等级二级资本债利差仍具压降空间,当前票息策略仍占优,关注下半年二永债供给压力。   风险提示   二永债供给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