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数观信用系列一:信用债主体2022年减值损失知多少?-230513

文本预览:
一、为何关注信用债主体资产减值损失与信用减值损失? 从信用债发行主体2022年年报来看,多个主体计提了较大比例的资产减值损失与信用减值损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信用减值损失为根据合同应收的所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资产减值损失与信用减值损失对企业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减记相关资产科目,导致公司可用于抵质押融资的资产缩水,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减记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将拖累企业利润表盈利状况,降低企业再融资能力,同时大幅减记或导致企业主体评级及债券评级下调,评级下调或引发债券估值调整压力。 二、哪些省份的城投减值损失比例较高? 甘肃、青海、海南和北京资产减值损失比例均超0.1%,分别为0.21%、0.15%、0.13%和0.11%。甘肃城投资产减值损失的绝对金额仅次于川浙粤京苏五省,而发债城投资产规模较低,导致资产减值损失比例排名第一。青海与海南资产减值损失比例高主因当地发债城投平台数量较少,统计口径内总资产规模较低。北京朝阳区某平台发生了较高金额的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和商誉减值损失,显著提升了北京整体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 甘京粤陕新信用减值损失比例位居全国前五名,其中甘肃和新疆信用减值损失金额位居全国中游,但城投资产规模较小。广东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规模均较高,北京和陕西的信用减值损失较资产规模排名靠前。陕西某省级平台发生16亿元信用减值,占全省的36%;北京朝阳区某平台和海淀区某平台均因坏账计提了大额信用减值损失,二者合计占全市的70%。 三、哪些行业减值损失比例较高? 我们根据Wind一级行业来划分产业债发行主体的所处行业,能源行业资产减值损失比例最高,其次是信息技术与房地产。能源行业属重资产行业,固定资产占比较高,因此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或较高。此外,2022年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行,土地价格及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房地产企业中的土地及商品房资产发生了较大减值损失。 电信服务行业的信用减值损失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次是工业与可选消费行业,或反映出这三个行业销售方式以赊销为主,受去年疫情及经济下行影响,账款回收出现一定程度困难,面临应收账款损失风险。 四、哪些主体减值损失比例值得重点关注? 城投A与B资产减值损失比例均超2%,但这两个主体未来一年内无债券到期,对短期偿债影响较小。城投F与J存续的11亿元与30亿元债券将于未来一年全部到期,关注其再融资压力及估值压力。产业债主体A资产减值损失比例高达93%,且今年3月和4月发生多起债券违约事件,关注其资产质量恶化下企业债务化解方案。产业债主体C在年报中披露称由于房地产市场未明显好转、自身债务风险未得到化解与融资环境未改善等原因,其房地产存货未来难以实现预期,因此计提较高存货跌价准备。 城投E信用减值损失比例为4.6%,城投K、L与M均高于2%。其中,城投E与K未来一年无债券到期,城投L未来一年有30%债券到期,关注其到期压力。产业债主体K信用减值损失比例高达34%,主要系进出口业务大额应收款项或将无法收回。产业债主体L与A位居其次,但未来一年无债券到期,短期内偿债压力可控,关注产业债主体M与N未来到期压力。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产业主体R在年报中披露按照控股股东及国资委相关要求,对与恒大集团有关的资产进行计提了较多信用减值损失,关注信用发债主体与民营地产往来较多情况下,应收回收恶化的可能。 风险提示 资产大额减值风险;数据缺失风险。
展开>>
收起<<
《国金证券-数观信用系列一:信用债主体2022年减值损失知多少?-23051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数观信用系列一:信用债主体2022年减值损失知多少?-230513(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数观信用系列一:信用债主体2022年减值损失知多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一、为何关注信用债主体资产减值损失与信用减值损失? 从信用债发行主体2022年年报来看,多个主体计提了较大比例的资产减值损失与信用减值损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信用减值损失为根据合同应收的所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资产减值损失与信用减值损失对企业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减记相关资产科目,导致公司可用于抵质押融资的资产缩水,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减记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将拖累企业利润表盈利状况,降低企业再融资能力,同时大幅减记或导致企业主体评级及债券评级下调,评级下调或引发债券估值调整压力。 二、哪些省份的城投减值损失比例较高? 甘肃、青海、海南和北京资产减值损失比例均超0.1%,分别为0.21%、0.15%、0.13%和0.11%。甘肃城投资产减值损失的绝对金额仅次于川浙粤京苏五省,而发债城投资产规模较低,导致资产减值损失比例排名第一。青海与海南资产减值损失比例高主因当地发债城投平台数量较少,统计口径内总资产规模较低。北京朝阳区某平台发生了较高金额的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和商誉减值损失,显著提升了北京整体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 甘京粤陕新信用减值损失比例位居全国前五名,其中甘肃和新疆信用减值损失金额位居全国中游,但城投资产规模较小。广东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规模均较高,北京和陕西的信用减值损失较资产规模排名靠前。陕西某省级平台发生16亿元信用减值,占全省的36%;北京朝阳区某平台和海淀区某平台均因坏账计提了大额信用减值损失,二者合计占全市的70%。 三、哪些行业减值损失比例较高? 我们根据Wind一级行业来划分产业债发行主体的所处行业,能源行业资产减值损失比例最高,其次是信息技术与房地产。能源行业属重资产行业,固定资产占比较高,因此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或较高。此外,2022年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行,土地价格及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房地产企业中的土地及商品房资产发生了较大减值损失。 电信服务行业的信用减值损失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次是工业与可选消费行业,或反映出这三个行业销售方式以赊销为主,受去年疫情及经济下行影响,账款回收出现一定程度困难,面临应收账款损失风险。 四、哪些主体减值损失比例值得重点关注? 城投A与B资产减值损失比例均超2%,但这两个主体未来一年内无债券到期,对短期偿债影响较小。城投F与J存续的11亿元与30亿元债券将于未来一年全部到期,关注其再融资压力及估值压力。产业债主体A资产减值损失比例高达93%,且今年3月和4月发生多起债券违约事件,关注其资产质量恶化下企业债务化解方案。产业债主体C在年报中披露称由于房地产市场未明显好转、自身债务风险未得到化解与融资环境未改善等原因,其房地产存货未来难以实现预期,因此计提较高存货跌价准备。 城投E信用减值损失比例为4.6%,城投K、L与M均高于2%。其中,城投E与K未来一年无债券到期,城投L未来一年有30%债券到期,关注其到期压力。产业债主体K信用减值损失比例高达34%,主要系进出口业务大额应收款项或将无法收回。产业债主体L与A位居其次,但未来一年无债券到期,短期内偿债压力可控,关注产业债主体M与N未来到期压力。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产业主体R在年报中披露按照控股股东及国资委相关要求,对与恒大集团有关的资产进行计提了较多信用减值损失,关注信用发债主体与民营地产往来较多情况下,应收回收恶化的可能。 风险提示 资产大额减值风险;数据缺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