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天合光能-688599-组件出货高增,加速电池新技术与储能布局-230504

文本预览:
天合光能(688599)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报,盈利同比+104%/+225%。公司组件出货快速增长,储能业务加速布局,产能建设快速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2年盈利同比增加104%,2023Q1盈利同比增长225%: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收入850.52亿元,同比增长91.21%,归母净利润36.80亿元,同比增长103.97%,实现扣非净利润34.65亿元,同比增长123.89%。公司同时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盈利17.68亿元,同比增长225.43%。 2022年组件出货高速增长,2023年Q1盈利能力回升:2022年公司组件出货量43.09GW,自用量8,076MW,外销量35.01GW,外销量同比增长66.07%。组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3.47%至631.05亿元,毛利率同比减少0.56个百分点至11.87%。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2.37亿元,同比增长741.19%。2023年Q1硅料价格有所松动,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7.95%,同比提升4.3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4.58个百分点。 各板块业绩向好,储能业务加速布局:2022年公司分布式系统收入同比增长212.16%至142.48亿元,支架业务实现出货4.4GW。2022年,天合储能国内出货量超过1.5GWh,全球出货量近2GWh,成功交付国内单体800MWh储能项目,实现储能集成商国内第四、全球第六的市场格局。 持续推动电池新技术研发与量产,产能建设加速推进:公司N型TOPCon电池产业化效率及良率行业领先,量产效率提升至25.3%;同步积极投入研发新型HJT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5.6%,为大规模投产提供技术基础。公司加快推动新产能建设,预计公司2023年底电池片产能可达75GW,其中N型电池片产能预计达到40GW,组件产能可达95GW。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年报及行业供需情况,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3.41/4.39/5.30元(原预测2023-2025年每股收益为3.22/4.22/-元),对应市盈率14.4/11.2/9.3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政策不达预期;原材料成本下降不达预期;价格竞争超预期;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天合光能-688599-组件出货高增,加速电池新技术与储能布局-23050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天合光能-688599-组件出货高增,加速电池新技术与储能布局-230504(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组件出货高增,加速电池新技术与储能布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天合光能(688599)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报,盈利同比+104%/+225%。公司组件出货快速增长,储能业务加速布局,产能建设快速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2年盈利同比增加104%,2023Q1盈利同比增长225%: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收入850.52亿元,同比增长91.21%,归母净利润36.80亿元,同比增长103.97%,实现扣非净利润34.65亿元,同比增长123.89%。公司同时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盈利17.68亿元,同比增长225.43%。 2022年组件出货高速增长,2023年Q1盈利能力回升:2022年公司组件出货量43.09GW,自用量8,076MW,外销量35.01GW,外销量同比增长66.07%。组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3.47%至631.05亿元,毛利率同比减少0.56个百分点至11.87%。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2.37亿元,同比增长741.19%。2023年Q1硅料价格有所松动,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7.95%,同比提升4.3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4.58个百分点。 各板块业绩向好,储能业务加速布局:2022年公司分布式系统收入同比增长212.16%至142.48亿元,支架业务实现出货4.4GW。2022年,天合储能国内出货量超过1.5GWh,全球出货量近2GWh,成功交付国内单体800MWh储能项目,实现储能集成商国内第四、全球第六的市场格局。 持续推动电池新技术研发与量产,产能建设加速推进:公司N型TOPCon电池产业化效率及良率行业领先,量产效率提升至25.3%;同步积极投入研发新型HJT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5.6%,为大规模投产提供技术基础。公司加快推动新产能建设,预计公司2023年底电池片产能可达75GW,其中N型电池片产能预计达到40GW,组件产能可达95GW。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年报及行业供需情况,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3.41/4.39/5.30元(原预测2023-2025年每股收益为3.22/4.22/-元),对应市盈率14.4/11.2/9.3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政策不达预期;原材料成本下降不达预期;价格竞争超预期;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技术迭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