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证券-中国电建-601669-新能源基建全面发力,22年业绩蹄疾步稳-230427

文本预览:
中国电建(601669) 事件 2023年4月26日中国电建发布2022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726.1亿元、YOY+1.23%,归母净利润114.4亿元、YOY+15.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3.5亿元,YOY+26.7%。Q4单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755.2亿元、归母净利润28.2亿元。 新能源基建步伐稳健,新签订单规模高增。分业务看,22年工程承包/电力投资运营/其他业务分别实现收入5043.6/238.1/412.6亿元,YOY+6.7%/+11.5%/-40.0%,其中工程承包占比88.6%,贡献核心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下降系房地产开发业务置出所致。订单方面,22年新签10091.9亿元,YOY+29.3%,能源电力新签订单高增至4529.4亿元、YOY+88.8%、占比44.9%,其中光伏/风电/抽水蓄能订单分别增长409.9%/68.2%/20.3%,新能源业务进一步扩张。22年公司在手订单16069.5亿元,YOY+9.72%,订单充沛未来收入无虞。 清洁能源装机扩张,绿色砂石储量充沛。电力投资运营方面,截至22年公司控股并网装机规模2038万KW、YOY+17.3%,其中风电764.4万KW(+21.6%)、水电685.5万KW(+5.8%)、光伏发电272.4万KW(+87.6%),清洁能源占比达84.5%。砂石资源方面,截至22年公司在手绿色砂石采矿权22个、绿色砂石储量85.7亿吨、设计年产能4.7亿吨、投资规模1003.7亿元,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盈利水平提升,现金流持续改善。22年公司毛利率同增0.14个pct至12.21%,主要系毛利率较高的境内特许权经营规模增长所致。22年期间费用率维持在8.0%的水平,销售/财务费用较21年分别下降20.4%/17.0%,系房地产业务置出及汇兑净收益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同增6.2%,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22年经营性净现金流308.3亿元,较21年增加45.10%,主要来源于工程回款以及税费返还的现金增加。减值损失50.3亿元,较21年多计提4.7亿元。 “中特估”背景下,建筑央企估值有望修复。23年国资委将央企主要经营指标调整为“一利五率”,对资产使用效率和创利能力提出要求,更加注重现金流安全和可持续投资能力的提升。随着考核指标落地,公司有望进一步修复估值水平、实现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格局。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28.22(下调5.1%)/169.03(下调6.0)/206.41亿元。按照23年4月27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10.0/7.7/6.3倍。我们看好“十四五”期间公司在新能源发电运营领域的业务进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投资建设不及预期;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展开>>
收起<<
《中邮证券-中国电建-601669-新能源基建全面发力,22年业绩蹄疾步稳-230427(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邮证券-中国电建-601669-新能源基建全面发力,22年业绩蹄疾步稳-230427(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邮证券《新能源基建全面发力,22年业绩蹄疾步稳》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中国电建(601669) 事件 2023年4月26日中国电建发布2022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726.1亿元、YOY+1.23%,归母净利润114.4亿元、YOY+15.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3.5亿元,YOY+26.7%。Q4单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755.2亿元、归母净利润28.2亿元。 新能源基建步伐稳健,新签订单规模高增。分业务看,22年工程承包/电力投资运营/其他业务分别实现收入5043.6/238.1/412.6亿元,YOY+6.7%/+11.5%/-40.0%,其中工程承包占比88.6%,贡献核心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下降系房地产开发业务置出所致。订单方面,22年新签10091.9亿元,YOY+29.3%,能源电力新签订单高增至4529.4亿元、YOY+88.8%、占比44.9%,其中光伏/风电/抽水蓄能订单分别增长409.9%/68.2%/20.3%,新能源业务进一步扩张。22年公司在手订单16069.5亿元,YOY+9.72%,订单充沛未来收入无虞。 清洁能源装机扩张,绿色砂石储量充沛。电力投资运营方面,截至22年公司控股并网装机规模2038万KW、YOY+17.3%,其中风电764.4万KW(+21.6%)、水电685.5万KW(+5.8%)、光伏发电272.4万KW(+87.6%),清洁能源占比达84.5%。砂石资源方面,截至22年公司在手绿色砂石采矿权22个、绿色砂石储量85.7亿吨、设计年产能4.7亿吨、投资规模1003.7亿元,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盈利水平提升,现金流持续改善。22年公司毛利率同增0.14个pct至12.21%,主要系毛利率较高的境内特许权经营规模增长所致。22年期间费用率维持在8.0%的水平,销售/财务费用较21年分别下降20.4%/17.0%,系房地产业务置出及汇兑净收益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同增6.2%,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22年经营性净现金流308.3亿元,较21年增加45.10%,主要来源于工程回款以及税费返还的现金增加。减值损失50.3亿元,较21年多计提4.7亿元。 “中特估”背景下,建筑央企估值有望修复。23年国资委将央企主要经营指标调整为“一利五率”,对资产使用效率和创利能力提出要求,更加注重现金流安全和可持续投资能力的提升。随着考核指标落地,公司有望进一步修复估值水平、实现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格局。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28.22(下调5.1%)/169.03(下调6.0)/206.41亿元。按照23年4月27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10.0/7.7/6.3倍。我们看好“十四五”期间公司在新能源发电运营领域的业务进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投资建设不及预期;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