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基金分析报告:哪些基金可能受益于“中特估”概念?-230419

文本预览:
“中特估”概念股票表现与特征分析。2022年11月21日以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或将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推动工业和制造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我们首先根据央国企价值重估相关指数的成分股,构建“全市场”中特估相关指数: 1、“中特估”概念近年实现稳健超额收益:显著跑赢国企改革、沪深300和wind中特估指数,长期收益稳健; 2、行业覆盖度广,偏好周期及价值板块:建筑、交运、电力、机械等偏价值型行业权重较高,覆盖成交主力和龙头公司; 3、风格属性:高动量、低估值、低弹性,持仓股市场关注度较低; 4、估值水平偏低:偏好市场低估值品种,当前正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回升的起点; 5、“中特估”保持了稳健的盈利能力,成长性趋弱可能是估值低的主要原因:2019年以来均保持相对稳定的ROE和毛利率,但成分股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近年趋弱。 长期专注于“中特估”相关股票的基金特点: 1、超额收益稳健:长期跑赢偏股基金和国企改革指数,且收益稳健,平均实现年化超额收益13.6%。 2、收益拆分: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交易与非重仓贡献,其次是未知选股alpha贡献。整体具备较强的选股能力。 3、风格属性:大市值、低弹性、偏价值。 4、行业类型主要属于轮动型与专注型:配置型与轮动型的“中特估”相关基金在本轮概念推动行情中能够顺势而上;而专注型则在2022年市场整体下跌的过程中逆势上涨,防御配置价值凸显。 5、行业配置:相对于wind全A长期超配银行、煤炭、通信、建筑、保险;长期低配电子元器件、电新、食品饮料、医药、计算机。 跟踪“中特估”相关指数的被动型产品,捕捉概念收益的确定性强:被动型产品中,共19只基金跟踪“中特估”相关指数,总规模约380亿元。在今年以来、近6个月和近1年的时间区间内,均获得了正向的绝对收益。此外,与长期专注“中特估”相关股票的主动基金相比,指数投资可以获得赛道的平均收益,捕捉概念收益的确定性强;投资主动基金有可能获得显著的超额alpha,但也有遭遇更大损失的风险。 风险提示:量化结论基于历史统计,如若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不排除失效可能。报告中基金收益贡献与配置比例都以季报前十大重仓股进行计算。本报告所涉及所有基金仅做归因分析,无任何推荐建议。
展开>>
收起<<
《民生证券-基金分析报告:哪些基金可能受益于“中特估”概念?-230419(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证券-基金分析报告:哪些基金可能受益于“中特估”概念?-230419(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民生证券《基金分析报告:哪些基金可能受益于“中特估”概念?》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中特估”概念股票表现与特征分析。2022年11月21日以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或将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推动工业和制造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我们首先根据央国企价值重估相关指数的成分股,构建“全市场”中特估相关指数: 1、“中特估”概念近年实现稳健超额收益:显著跑赢国企改革、沪深300和wind中特估指数,长期收益稳健; 2、行业覆盖度广,偏好周期及价值板块:建筑、交运、电力、机械等偏价值型行业权重较高,覆盖成交主力和龙头公司; 3、风格属性:高动量、低估值、低弹性,持仓股市场关注度较低; 4、估值水平偏低:偏好市场低估值品种,当前正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回升的起点; 5、“中特估”保持了稳健的盈利能力,成长性趋弱可能是估值低的主要原因:2019年以来均保持相对稳定的ROE和毛利率,但成分股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近年趋弱。 长期专注于“中特估”相关股票的基金特点: 1、超额收益稳健:长期跑赢偏股基金和国企改革指数,且收益稳健,平均实现年化超额收益13.6%。 2、收益拆分: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交易与非重仓贡献,其次是未知选股alpha贡献。整体具备较强的选股能力。 3、风格属性:大市值、低弹性、偏价值。 4、行业类型主要属于轮动型与专注型:配置型与轮动型的“中特估”相关基金在本轮概念推动行情中能够顺势而上;而专注型则在2022年市场整体下跌的过程中逆势上涨,防御配置价值凸显。 5、行业配置:相对于wind全A长期超配银行、煤炭、通信、建筑、保险;长期低配电子元器件、电新、食品饮料、医药、计算机。 跟踪“中特估”相关指数的被动型产品,捕捉概念收益的确定性强:被动型产品中,共19只基金跟踪“中特估”相关指数,总规模约380亿元。在今年以来、近6个月和近1年的时间区间内,均获得了正向的绝对收益。此外,与长期专注“中特估”相关股票的主动基金相比,指数投资可以获得赛道的平均收益,捕捉概念收益的确定性强;投资主动基金有可能获得显著的超额alpha,但也有遭遇更大损失的风险。 风险提示:量化结论基于历史统计,如若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不排除失效可能。报告中基金收益贡献与配置比例都以季报前十大重仓股进行计算。本报告所涉及所有基金仅做归因分析,无任何推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