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交通运输行业周报:一季度汽车出口保持强势,“五一”临近机票预订持续火热-230416

文本预览:
航运方面,本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3月汽车出口数据,2023年3月,汽车企业出口36.4万辆,环比增长10.6%,同比增长1.1倍;2023年1-3月,汽车企业出口99.4万辆,同比增长70.6%。一季度汽车出口保持强势,由于汽车船运力供给仍然受到新船交付时间滞后影响,因此PCTC运价有望维持高位。航空方面,根据三大航披露的3月经营数据,3月民航复苏整体超预期,同时“五一”临近,出境机票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9倍。 核心观点: ①一季度汽车出口保持强势,PCTC运价有望维持高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3月,汽车企业出口36.4万辆,环比增长10.6%,同比增长1.1倍;2023年1-3月,汽车企业出口99.4万辆,同比增长70.6%。我们认为,受益于我国汽车制造比较优势延续,叠加海外替代需求增长,有效支撑2023年以来汽车出口高景气度延续(2022年汽车出口量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同时PCTC运价第一季度表现强劲,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3月,6500车位的PCTC运价为110000美元/天,同比增加100.0%;5000车位的PCTC运价为9000美元/天,同比增加100%。PCTC运价自2020年7月左右开始上涨,今年受益于汽车出口的高景气度,较2020年低点上涨超过6倍。汽车出海市场短期内由于运力供给仍然受到新船交付时间滞后的影响,运价有望维持高位。②3月民航复苏超预期,“五一”临近机票预订持续火热。国航公告显示,3月客运运力投入(ASK)同比上升224.4%,旅客周转量(RPK)同比上升275.2%,平均客座率为69.6%,同比上升9.4个百分点;东航公告显示,3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179.34%,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231.34%,客座率为70.41%,同比上升11.05个百分点;南航公告显示,3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128.81%,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164.27%,客座率为74.07%,同比上升9.94个百分点。携程机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境机票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9倍;出境单程机票均价为2564元,同比去年下降58%。我们认为进入2023年以来,伴随着我国新冠疫情局面得到稳定、出入境政策实质性放开,居民的正常出行已基本不再受到疫情影响。在此背景下,民航业需求复苏趋势具备确定性,未来两年运力增速放缓较为确定,而中国民航需求具备韧性,届时供需缺口显现,票价有望上行,航司业绩或将大幅反弹。③南宁国际铁路港顺丰分拨中心整体竣工并交付使用,年货物吞吐量可达到100万吨。此次交付的顺丰分拨中心由快运处理仓和速运处理仓两栋主体建筑构成,其中快运处理仓主要用于大件货物的分拣,速运处理仓主要用于小件快递分拣,交付后将安装先进的自动化分拣设备。顺丰2022年累计完成47个中转场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升级,提升中转处理产能和效率。截至22年12月,小件自动化分拣比率超86%,同比提升8ppts;单发件(指不做集包处理的快件)自动化分拣比率超60%,同比提升21ppts。我们认为,在分拨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后,其中转人效及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行业高频动态数据跟踪: ①航空物流:4月中旬至下旬运价预期回落。②航运港口:集运运价指数低位上涨,原油TCE运价小幅企稳回升。③快递物流:顺丰速运业务表现优异,国际业务收入下降。④即时物流:顺丰同城年收入破百亿,业绩大幅减亏68%。⑤航空出行:4月第二周国际日均执飞航班环比上升6.51%,同比增加1165.56%;⑥公路铁路:甘其毛都口岸炼焦煤短盘运费日均值达123,4月6日通车数达901车。⑦交通新业态: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国共有3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 投资建议: 建议积极布局跨境物流供应链赛道机会。重点推荐中远海特(600428.SH)、嘉友国际(603871.SH)、海晨股份(300873.SZ)、顺丰控股(002352.SZ)。建议关注长久物流(603569.SH)。 建议关注油运复苏带来的投资机会。重点推荐招商轮船(601872.SH),建议关注中远海能(600026.SH)和招商南油(601975.SH)。 动态参与航空出行板块困境反转机会。建议关注中国国航(601111.SH)、上海机场(600009.SH)、春秋航空(601021.SH)、华夏航空(002928.SH)。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发生、疫情防控政策变化、航运价格大幅波动,航空需求不及预期,快递价格竞争加剧,交通运输政策变化等产生的风险。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交通运输行业周报:一季度汽车出口保持强势,“五一”临近机票预订持续火热-230416(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交通运输行业周报:一季度汽车出口保持强势,“五一”临近机票预订持续火热-230416(29页).pdf(2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交通运输行业周报:一季度汽车出口保持强势,“五一”临近机票预订持续火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航运方面,本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3月汽车出口数据,2023年3月,汽车企业出口36.4万辆,环比增长10.6%,同比增长1.1倍;2023年1-3月,汽车企业出口99.4万辆,同比增长70.6%。一季度汽车出口保持强势,由于汽车船运力供给仍然受到新船交付时间滞后影响,因此PCTC运价有望维持高位。航空方面,根据三大航披露的3月经营数据,3月民航复苏整体超预期,同时“五一”临近,出境机票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9倍。 核心观点: ①一季度汽车出口保持强势,PCTC运价有望维持高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3月,汽车企业出口36.4万辆,环比增长10.6%,同比增长1.1倍;2023年1-3月,汽车企业出口99.4万辆,同比增长70.6%。我们认为,受益于我国汽车制造比较优势延续,叠加海外替代需求增长,有效支撑2023年以来汽车出口高景气度延续(2022年汽车出口量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同时PCTC运价第一季度表现强劲,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3月,6500车位的PCTC运价为110000美元/天,同比增加100.0%;5000车位的PCTC运价为9000美元/天,同比增加100%。PCTC运价自2020年7月左右开始上涨,今年受益于汽车出口的高景气度,较2020年低点上涨超过6倍。汽车出海市场短期内由于运力供给仍然受到新船交付时间滞后的影响,运价有望维持高位。②3月民航复苏超预期,“五一”临近机票预订持续火热。国航公告显示,3月客运运力投入(ASK)同比上升224.4%,旅客周转量(RPK)同比上升275.2%,平均客座率为69.6%,同比上升9.4个百分点;东航公告显示,3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179.34%,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231.34%,客座率为70.41%,同比上升11.05个百分点;南航公告显示,3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128.81%,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164.27%,客座率为74.07%,同比上升9.94个百分点。携程机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境机票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9倍;出境单程机票均价为2564元,同比去年下降58%。我们认为进入2023年以来,伴随着我国新冠疫情局面得到稳定、出入境政策实质性放开,居民的正常出行已基本不再受到疫情影响。在此背景下,民航业需求复苏趋势具备确定性,未来两年运力增速放缓较为确定,而中国民航需求具备韧性,届时供需缺口显现,票价有望上行,航司业绩或将大幅反弹。③南宁国际铁路港顺丰分拨中心整体竣工并交付使用,年货物吞吐量可达到100万吨。此次交付的顺丰分拨中心由快运处理仓和速运处理仓两栋主体建筑构成,其中快运处理仓主要用于大件货物的分拣,速运处理仓主要用于小件快递分拣,交付后将安装先进的自动化分拣设备。顺丰2022年累计完成47个中转场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升级,提升中转处理产能和效率。截至22年12月,小件自动化分拣比率超86%,同比提升8ppts;单发件(指不做集包处理的快件)自动化分拣比率超60%,同比提升21ppts。我们认为,在分拨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后,其中转人效及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行业高频动态数据跟踪: ①航空物流:4月中旬至下旬运价预期回落。②航运港口:集运运价指数低位上涨,原油TCE运价小幅企稳回升。③快递物流:顺丰速运业务表现优异,国际业务收入下降。④即时物流:顺丰同城年收入破百亿,业绩大幅减亏68%。⑤航空出行:4月第二周国际日均执飞航班环比上升6.51%,同比增加1165.56%;⑥公路铁路:甘其毛都口岸炼焦煤短盘运费日均值达123,4月6日通车数达901车。⑦交通新业态: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国共有3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 投资建议: 建议积极布局跨境物流供应链赛道机会。重点推荐中远海特(600428.SH)、嘉友国际(603871.SH)、海晨股份(300873.SZ)、顺丰控股(002352.SZ)。建议关注长久物流(603569.SH)。 建议关注油运复苏带来的投资机会。重点推荐招商轮船(601872.SH),建议关注中远海能(600026.SH)和招商南油(601975.SH)。 动态参与航空出行板块困境反转机会。建议关注中国国航(601111.SH)、上海机场(600009.SH)、春秋航空(601021.SH)、华夏航空(002928.SH)。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发生、疫情防控政策变化、航运价格大幅波动,航空需求不及预期,快递价格竞争加剧,交通运输政策变化等产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