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安证券-天准科技-688003-机器视觉工业平台化布局,泛半导体领域有望持续突破-230411

上传日期:2023-04-11 16:43:07 / 研报作者:张帆徒月婷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华安证券-天准科技-688003-机器视觉工业平台化布局,泛半导体领域有望持续突破-230411.pdf
大小:1.7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安证券-天准科技-688003-机器视觉工业平台化布局,泛半导体领域有望持续突破-230411

华安证券-天准科技-688003-机器视觉工业平台化布局,泛半导体领域有望持续突破-230411
文本预览:

《华安证券-天准科技-688003-机器视觉工业平台化布局,泛半导体领域有望持续突破-230411(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天准科技-688003-机器视觉工业平台化布局,泛半导体领域有望持续突破-230411(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安证券《机器视觉工业平台化布局,泛半导体领域有望持续突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天准科技(688003)   主要观点:   视觉装备领军企业,工业领域平台化布局   公司以机器视觉为核心技术,致力打造卓越的视觉装备平台型企业,面向半导体及泛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方向,提供视觉测量装备、视觉检测装备、视觉制程装备和智能网联方案等产品。2017-2022年公司营收CAGR为38.28%,归母净利润CAGR为23.93%。根据公司业绩快报,公司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6.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52%;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6%。   机器视觉:本土企业飞速发展,进入黄金成长期   2021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138.16亿元(该数据未包含自动化集成设备规模),同比2020年增长46.79%,预计2021年至2025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以27.3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349亿元。2021年中国市场机器视觉各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份额均已超过70%,其中光源国产化率超过90%,镜头国产化率80%左右,工业相机国产化率超过70%。国产厂商开始在行业潮流中崭露头角,进入黄金赛道。   泛半导体领域布局广泛,晶圆设备有望突破   PCB:公司在2020年年底推出了LDI激光直接成像设备,过去3年累计取得接近200台订单,保持年40%以上的增长率。公司其他产品还包括AVI自动外观检查设备、AOI光学检测设备、激光钻孔设备等。国内PCB制造商对于高端设备的需求提升,促使公司抓住行业机遇进一步实现自主创新和国产替代。   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2021年公司完成收购德国MueTec公司100%股权,主要产品为面向前道晶圆的高精度的光学测量设备,包括OCD和OverLay。截至2022年3月底,MueTec公司在手订单约为1.78亿元。公司参股子公司苏州矽行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发面向半导体前道晶圆的微观缺陷检测设备,有望打破半导体产业关键设备的国外垄断,实现国产突破。   光伏分选机:随着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我们测算硅片分选机市场有望保持高基数,2025年光伏硅片分选设备预计市场规模为9.4亿元。公司于2022年12月正式发布第六代光伏硅片分选机设备,获得行业认可,实现对瑞士梅耶博格等国际先进同行产品的替代,取得批量订单。   消费电子稳增长,汽车领域双向布局   消费电子: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主要产品为手机玻璃盖板、显示模组、外框、电池等零部件的尺寸测量和缺陷检测设备。公司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厂商苹果的合作关系紧密,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热管理系统、电子水泵、电子减振器装配线等系统的智能组装生产线以及车身及内外饰组装自动化生产线,面对旺盛的国内需求,公司汽车智能制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智能汽车领域公司深耕智能网联领域,逐渐发展出了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车路协同方案、AI边缘计算平台等产品线,于2022年6月份与地平线正式达成深度合作。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13/20.16/25.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2.30/2.92亿元,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30%,以当前总股本1.95亿股计算的摊薄EPS为0.78/1.18/1.50元。   公司当前股价对2022-2024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54/36/28倍,我们选取机器视觉领域及检测领域公司精测电子、凌云光、矩子科技、奥普特作为可比公司。公司受益于机器视觉工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带来公司高成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2)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3)宏观经济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4)测算市场空间的误差风险。5)研究依据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未能充分反映公司最新状况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