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策略周报:怎么提前挖掘Q1业绩线索?-230409

文本预览:
过去1个月,A股结构不断趋向于极致化,除了AI技术划时代的跃迁外,弱复苏的一致预期、合适的时间窗口与政策环境,都是造就这种极致化表现的原因。进入Q2,市场的格局能否延续下去?不论宏微观环境的变化如何,接下来的季报窗口,提前挖掘业绩线索是件重要的事情。 怎么提前挖掘业绩线索?——三个方法。在定价特征上,与一季度明显不同的是,Q2股价与业绩的相关性将显著提升,尤其是4月,可以说是全年最“基本面”的1个月,那么关于一季报业绩线索的提前挖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这里主要提供三种方法: 第一,基于分析师预测修正(MAF)刻画景气变化。截至一季度末,从MAF的相对排名来看,一级行业盈利预期改善幅度靠前的分别是:传媒、农林牧渔、通信、电力设备新能源以及食品饮料;二级行业主要有:金属制品、商用车、建筑设计及服务、厨房电器、装饰材料、照明电工、运输设备、家居、酒店餐饮等。 第二,基于业绩超预期信号判断盈利是否超预期。以最新数据看,业绩超预期个股占比较高的一级行业集中分布于交运、汽车、有色金属、建筑等,细分行业聚焦于贵金属、航空航运、煤化工、保险、造纸等。 第三,综合中观景气分析与盈利预期。综合全年盈利预期与中观跟踪,Q1业绩同比及环比都有望高增的行业主要分布在科技与可选消费,重点关注:社会服务与交运(出行带动)、轻工家居(二手房回暖)、美容护理(消费修复较为突出)、传媒(影视院线与游戏带动)。 战术上的两个重要变化:交易结构平衡、业绩定价回归。宏观逻辑上,要想看到当前市场格局的逆转,需要经济弱预期+低波动的打破,在贝塔行情推进了一个季度后,市场定价的重心已经从转向经济的强度,尤其是自3月开始,现实数据的改善已经无法兑现为利好,甚至带来预期分歧加剧,因此指数进入了一个横盘震荡的区间。往后看,随着旺季数据继续披露(3月信贷社融、4月高频)以及重要会议落地(4月下旬政治局会议),经济预期将在4月下旬迎来“决断”,不论预期向好还是向差,都会冲击到现有的市场格局。而在战术层面上,接下来需要重视两个重要变化:交易结构平衡、业绩定价回归。首先,偏存量市的环境,无法支撑交易结构持续极致化,TMT性价比已经明显降低;其次,在定价特征上,与一季度明显不同的是,Q2股价与业绩的相关性将显著提升,尤其是一季报业绩对股价的指引力度将会加大。 当前策略的建议:考虑到当前极致的交易结构以及后续基本面定价的回归,在宏观复苏的大方向上,寻找拥挤度低、盈利预期改善的高性价比资产,可能会成为短期的重点,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市场结构会向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去演绎。具体来说,一是继续沿着内需恢复的方向布局,同时提升业绩因子的权重,重点关注:竣工景气驱动的地产链;二是被“错杀”的机构重仓股,提升全年分子分母向好的医药/医美的推荐等级;三是强势题材股内部,基本面强弱也会带来板块的分化。 行业配置建议:(一)内需恢复+盈利上修:建材/家居/厨电;(二)错杀的机构重仓股:医美/医疗服务;(三)有基本面加持的“中特+”:通信设备/建筑/中药。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恶化;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策略周报:怎么提前挖掘Q1业绩线索?-230409(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策略周报:怎么提前挖掘Q1业绩线索?-230409(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策略周报:怎么提前挖掘Q1业绩线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过去1个月,A股结构不断趋向于极致化,除了AI技术划时代的跃迁外,弱复苏的一致预期、合适的时间窗口与政策环境,都是造就这种极致化表现的原因。进入Q2,市场的格局能否延续下去?不论宏微观环境的变化如何,接下来的季报窗口,提前挖掘业绩线索是件重要的事情。 怎么提前挖掘业绩线索?——三个方法。在定价特征上,与一季度明显不同的是,Q2股价与业绩的相关性将显著提升,尤其是4月,可以说是全年最“基本面”的1个月,那么关于一季报业绩线索的提前挖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这里主要提供三种方法: 第一,基于分析师预测修正(MAF)刻画景气变化。截至一季度末,从MAF的相对排名来看,一级行业盈利预期改善幅度靠前的分别是:传媒、农林牧渔、通信、电力设备新能源以及食品饮料;二级行业主要有:金属制品、商用车、建筑设计及服务、厨房电器、装饰材料、照明电工、运输设备、家居、酒店餐饮等。 第二,基于业绩超预期信号判断盈利是否超预期。以最新数据看,业绩超预期个股占比较高的一级行业集中分布于交运、汽车、有色金属、建筑等,细分行业聚焦于贵金属、航空航运、煤化工、保险、造纸等。 第三,综合中观景气分析与盈利预期。综合全年盈利预期与中观跟踪,Q1业绩同比及环比都有望高增的行业主要分布在科技与可选消费,重点关注:社会服务与交运(出行带动)、轻工家居(二手房回暖)、美容护理(消费修复较为突出)、传媒(影视院线与游戏带动)。 战术上的两个重要变化:交易结构平衡、业绩定价回归。宏观逻辑上,要想看到当前市场格局的逆转,需要经济弱预期+低波动的打破,在贝塔行情推进了一个季度后,市场定价的重心已经从转向经济的强度,尤其是自3月开始,现实数据的改善已经无法兑现为利好,甚至带来预期分歧加剧,因此指数进入了一个横盘震荡的区间。往后看,随着旺季数据继续披露(3月信贷社融、4月高频)以及重要会议落地(4月下旬政治局会议),经济预期将在4月下旬迎来“决断”,不论预期向好还是向差,都会冲击到现有的市场格局。而在战术层面上,接下来需要重视两个重要变化:交易结构平衡、业绩定价回归。首先,偏存量市的环境,无法支撑交易结构持续极致化,TMT性价比已经明显降低;其次,在定价特征上,与一季度明显不同的是,Q2股价与业绩的相关性将显著提升,尤其是一季报业绩对股价的指引力度将会加大。 当前策略的建议:考虑到当前极致的交易结构以及后续基本面定价的回归,在宏观复苏的大方向上,寻找拥挤度低、盈利预期改善的高性价比资产,可能会成为短期的重点,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市场结构会向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去演绎。具体来说,一是继续沿着内需恢复的方向布局,同时提升业绩因子的权重,重点关注:竣工景气驱动的地产链;二是被“错杀”的机构重仓股,提升全年分子分母向好的医药/医美的推荐等级;三是强势题材股内部,基本面强弱也会带来板块的分化。 行业配置建议:(一)内需恢复+盈利上修:建材/家居/厨电;(二)错杀的机构重仓股:医美/医疗服务;(三)有基本面加持的“中特+”:通信设备/建筑/中药。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恶化;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