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广东122个区县财政经济地图与发展不平衡体现:排头兵的“优”与“忧”-211130

上传日期:2021-11-30 15:16:29 / 研报作者:罗志恒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广东122个区县财政经济地图与发展不平衡体现:排头兵的“优”与“忧”-211130.pdf
大小:283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广东122个区县财政经济地图与发展不平衡体现:排头兵的“优”与“忧”-211130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广东122个区县财政经济地图与发展不平衡体现:排头兵的“优”与“忧”-211130
文本预览: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广东122个区县财政经济地图与发展不平衡体现:排头兵的“优”与“忧”-211130(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开证券-【粤开宏观】广东122个区县财政经济地图与发展不平衡体现:排头兵的“优”与“忧”-211130(28页).pdf(2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马当先:排头兵为什么是广东?》及《一省三世界:2020年广东地市及以上城市财政经济分析》分别从全国视角及广东省内视角看广东的成就与问题。

2020年广东省以全国1.9%的土地,集聚了8.2%的人口,创造了10.9%的GDP,经济总量自1989年以来连续32年位于全国第一,产业结构、财政实力及公共服务不断改善,但广东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呈“一省三世界”格局,富省弱市现象仍然存在。

本文聚焦广东省内122个区县的经济总量、人均水平、产业结构、财政负债、公共服务、人口结构等角度,观察广东发展不均衡的特征,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研究系列报告(三)》;其后将在《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成因及破解之道》中从区位差异、制度差异和政策差异等角度寻找原因和解决之道。

“抽肥补瘦”是静态思维下解决不平衡问题的方法,站在人口流动、乡村振兴、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考虑发展的平衡性则是广东“十四五”需要重点破解的难题,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研究系列报告(四)》。

摘要在“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布局下,已形成以广深为核心,茂湛及汕头两个副中心的三大增长极,但在区县视角下,广东区域经济的结构分化与发展不平衡的“顽疾”仍未根治,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及人口结构仍为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单核分布结构。

第一,广东“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初具成效,但经济总量及人均GDP区域分化问题仍有待改善。

珠三角作为广东的核心增长极,85%的广深区县GDP已超千亿规模,在广深两市的辐射作用下,佛山(除高明区外)、惠州(除龙门县外)及清城区经济增长迅速。

同时西部及东部沿海经济带分别形成了以茂名及汕头为核心的新增长极,但后者的规模总量及辐射效果仍有待提高。

从人均GDP来看,“一省三世界”的广东经济分化格局更为明显。

珠三角大部分区县已跨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其中南山区已达到美国各州人均GDP的中游水平,但紫金县、雷州市、惠来县等7区县仍处于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

第二,广东产业结构升级推进较缓慢,珠三角区县产业结构升级相对迅速。

从产业规模来看,广东第一产业主要聚集在粤西地区,第二产业向“一核一带一区”战略的三大增长极聚集,第三产业则均聚集在珠三角地区。

从产业结构来看,44.9%的广东区县仍以第一产业为主,16.1%的区县以第二产业为主,16.1%的区县正在由工业化城市向现代化都市转型,22.9%的区县以第三产业为主。

第三,2020年广东消费及对外贸易受疫情影响较大,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为主。

受疫情影响,91.7%的广东区县社零总额增速为负值,超一半以上的广东区县进出口总额发生负增长。

为维持经济稳定,广东地方政府加大了固定投资力度,2020年79.2%广东的区县固定投资增速为正。

第四,大部分珠三角区县财政收入规模、财政自给率及财政质量均高于非珠地区区县。

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规模分化严重,预算收入与支出的首末位之比分别达到195倍及31倍。

财政自给率超80%的区县均位于深圳及佛山。

但值得注意的是,较2015年末,广东80%的区县财政自给率发生恶化,其中包括41个珠三角区县。

第五,珠三角区县政府债务总量规模较高,但整体债务压力较小,且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珠三角区县债务余额之和为4305.8亿元,占全省区县债务总规模的68.5%。

但从债务率来看,珠三角整体债务压力较小,在全省债务率小于50%的15个区县中,珠三角独占14席。

第六,非珠地区劳动力持续向珠三角地区流动,非珠地区老龄化问题突出。

在2010-2020年常住人口平均增速超3%的22个广东区县中,珠三角区县占据了20席。

从总抚养比来看,珠三角区县总抚养比大部分在20-50之间,而位于广东边缘的区县总抚养比则达到了70-88%的水平。

从受教育水平来看,77%的广东区县受教育水平超过初中,义务教育推进质量较高。

从城镇化指标来看,广东城镇化建设分化严重,仍有44.6%的区县城镇化率不及50%,其中大部分为粤北区县。

第七,珠三角具有总量资源优势,但人均教育资源紧缺。

广东公共服务资源总量排名可大致按照珠三角>粤西≥粤东>粤北,顺德区、白云区及龙岗区学校数量最多,分别为776所、754所及694所;白云区、龙岗区及天河区医院数量最多,分别为47、40、38家。

但珠三角地区人均公共服务资源紧缺,大部分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在人均学校数排名后50名中,珠三角占据了37位。

风险提示:文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受疫情影响或有失真,结论或存偶然性;公共服务数据均为地图POI数据,数据或有所偏差;部分区县未公布相关数据,结论全面性受到影响。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