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军工央企重估空间或较大-230311

文本预览:
我们认为,全部国企中,在军工领域市场或较快形成共识给予估值溢价。当前海外通胀预期回摆短期内或对资金风险偏好产生抑制国内“两会”定调的GDP增速目标偏中性,2月CPI、PPI同比增速回落,经济复苏节奏有待高频数据持续验证。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或倾向于在受政策利好持续呵护、产业逻辑顺畅且经营稳健的成长性国企中寻找机会,军工央企或为较好的投资标的 2021年底以来军工板块整体PE、PB以及PEG等估值已调整至底部区间。2016-2019年军改期间部分项目和型号处于延缓鉴定、生产交付状态,导致部分产品无法按期签订合同、交付和确认收入。这导致在2016年-2019年的“十三五”时期,军工板块整体PE、PB以及PEG估值持续处于下滑趋势。2020年为“十三五”收官之年,市场对当年业绩增速预期较高,登加在疫情扰动下军工行业计划经济属性的比较优势显现,2020年4月军工板块开始估值切换PE、PB以及PEG等估值均实现明显提升。2021年是“十四五首年,55家核心军工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延续了“十三五”末的高速增长,军工板块主题性弱化、价值投资属性增强,估值保持相对高位。2022年,受疫情、限电以及部分军工细分板块供应链问题影响,部分军工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暂时性的调整,未达市场预期。且经济弱复苏背景下,市场对军费增速产生担忧,综合引发军工板块下跌,杀估值为主要影响因素,PB一度创下“十四五”内历史新低,PE与PEG更是接近“十三五”以来的低位区间。2023年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初期,军工板块“保供”的比较优势下降,消费、地产等有望逆境反转的行业吸引部分资金风格切换,叠加此前市场担心军费增速下降,综合导致当下军工板块估值仍处于较低区间 军工央企较民参军上市公司估值优势在2020年后逐步显现,未来有望进一步拾升。2020年以前,军工央企与民参军上市公司PE比基本处于0.7附近震荡波动,但2020年以后,军工央企与民参军上市公司的PE比逐步攀升,并在202104起基本维持超过后者状态。这或源于在“十三五”时期,民参军上市公司受军改的影响相较于军工央企更大,净利润及净利润预期都相对更低,导致该时期民参军上市公司PE偏高。而2020-2022年,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下,核心资产注入致使军工央企资产质量提升,提质增效与股权激励的密集开展提高市场对业绩兑现的预期,导致军工央企估值上移。截至2023年3月10日,军工央企与民参军上市公司PE比已升至1.79,反映出在军工领域给予国企估值溢价市场已逐渐形成共识。我们认为未来伴随军工央企持续深化改革,军工央企估值拾升空间或较大。 投资建议: 安全”与“科技”相辅相成将是未来政策发力的重点领域,从二者结合的角度来看,利好军工、电子、计算机等赛道。国防军工方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军工央企重估空间或较大,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电子方面,CPU、GPU、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长坡厚雪的赛道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先进制造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国产平台及应用软件、大数据及AI等创新技术服务商、网络及数据安全相关领域增长空间或较大
展开>>
收起<<
《中航证券-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军工央企重估空间或较大-23031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军工央企重估空间或较大-230311(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军工央企重估空间或较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我们认为,全部国企中,在军工领域市场或较快形成共识给予估值溢价。当前海外通胀预期回摆短期内或对资金风险偏好产生抑制国内“两会”定调的GDP增速目标偏中性,2月CPI、PPI同比增速回落,经济复苏节奏有待高频数据持续验证。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或倾向于在受政策利好持续呵护、产业逻辑顺畅且经营稳健的成长性国企中寻找机会,军工央企或为较好的投资标的 2021年底以来军工板块整体PE、PB以及PEG等估值已调整至底部区间。2016-2019年军改期间部分项目和型号处于延缓鉴定、生产交付状态,导致部分产品无法按期签订合同、交付和确认收入。这导致在2016年-2019年的“十三五”时期,军工板块整体PE、PB以及PEG估值持续处于下滑趋势。2020年为“十三五”收官之年,市场对当年业绩增速预期较高,登加在疫情扰动下军工行业计划经济属性的比较优势显现,2020年4月军工板块开始估值切换PE、PB以及PEG等估值均实现明显提升。2021年是“十四五首年,55家核心军工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延续了“十三五”末的高速增长,军工板块主题性弱化、价值投资属性增强,估值保持相对高位。2022年,受疫情、限电以及部分军工细分板块供应链问题影响,部分军工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暂时性的调整,未达市场预期。且经济弱复苏背景下,市场对军费增速产生担忧,综合引发军工板块下跌,杀估值为主要影响因素,PB一度创下“十四五”内历史新低,PE与PEG更是接近“十三五”以来的低位区间。2023年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初期,军工板块“保供”的比较优势下降,消费、地产等有望逆境反转的行业吸引部分资金风格切换,叠加此前市场担心军费增速下降,综合导致当下军工板块估值仍处于较低区间 军工央企较民参军上市公司估值优势在2020年后逐步显现,未来有望进一步拾升。2020年以前,军工央企与民参军上市公司PE比基本处于0.7附近震荡波动,但2020年以后,军工央企与民参军上市公司的PE比逐步攀升,并在202104起基本维持超过后者状态。这或源于在“十三五”时期,民参军上市公司受军改的影响相较于军工央企更大,净利润及净利润预期都相对更低,导致该时期民参军上市公司PE偏高。而2020-2022年,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下,核心资产注入致使军工央企资产质量提升,提质增效与股权激励的密集开展提高市场对业绩兑现的预期,导致军工央企估值上移。截至2023年3月10日,军工央企与民参军上市公司PE比已升至1.79,反映出在军工领域给予国企估值溢价市场已逐渐形成共识。我们认为未来伴随军工央企持续深化改革,军工央企估值拾升空间或较大。 投资建议: 安全”与“科技”相辅相成将是未来政策发力的重点领域,从二者结合的角度来看,利好军工、电子、计算机等赛道。国防军工方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军工央企重估空间或较大,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电子方面,CPU、GPU、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长坡厚雪的赛道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先进制造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国产平台及应用软件、大数据及AI等创新技术服务商、网络及数据安全相关领域增长空间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