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期货-【宏观摘要】国内外宏观经济动态-230307

文本预览:
伦敦现货黄金开盘为1810.930美元/盎司,最高为1857.020美元/盎司,最低为1804.50美元/盎司,收盘为1855.840美元/盎司,周涨幅为2.54%。 美元指数开盘为105.2318,最高为105.3585,最低为104.1069,收盘为104.5288,周跌幅为0.70%。 欧盟宣布将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英欧宣布就解决“脱欧”后北爱尔兰贸易争端达成协议。 美联储贴现利率会议纪要表明地方联储分歧严重。 俄称乌企图用无人机袭击俄民用设施。 俄罗斯1月份、2月份能源收入大幅下降。 上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续降,第四季劳动力成本大幅上修。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称3月加息并非板上钉钉,暗示紧缩周期或已结束。 欧央行管委:如果通胀保持强劲,4%的利率是可能的。 国内经济政策动态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有14,9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央行公开市场累计进行了10,150亿元逆回购,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4,750亿元。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同比增长3%;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个百分点;国民总收入1,197,215亿元,同比增长2.8%;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1%。 3月1日,中国2月财新服务业PMI为55,连续两月扩张,创2022年9月以来新高。中国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2.6,较上月回升2.5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市场预期的50.5。官方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分别为56.3和56.4,也较前值明显回升。另外,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51.6,高于上月2.4个百分点,结束此前连续六个月的收缩。 3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联合授信试点工作的通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授信管理,改善银企关系,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联合授信工作要求纳入信贷管理体系,强化考核问责;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联合授信委员会加强企业逃废金融债务信息共享,坚决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积极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
展开>>
收起<<
《中钢期货-【宏观摘要】国内外宏观经济动态-230307(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钢期货-【宏观摘要】国内外宏观经济动态-230307(1页).pdf(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钢期货《【宏观摘要】国内外宏观经济动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伦敦现货黄金开盘为1810.930美元/盎司,最高为1857.020美元/盎司,最低为1804.50美元/盎司,收盘为1855.840美元/盎司,周涨幅为2.54%。 美元指数开盘为105.2318,最高为105.3585,最低为104.1069,收盘为104.5288,周跌幅为0.70%。 欧盟宣布将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英欧宣布就解决“脱欧”后北爱尔兰贸易争端达成协议。 美联储贴现利率会议纪要表明地方联储分歧严重。 俄称乌企图用无人机袭击俄民用设施。 俄罗斯1月份、2月份能源收入大幅下降。 上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续降,第四季劳动力成本大幅上修。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称3月加息并非板上钉钉,暗示紧缩周期或已结束。 欧央行管委:如果通胀保持强劲,4%的利率是可能的。 国内经济政策动态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有14,9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央行公开市场累计进行了10,150亿元逆回购,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4,750亿元。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同比增长3%;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个百分点;国民总收入1,197,215亿元,同比增长2.8%;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1%。 3月1日,中国2月财新服务业PMI为55,连续两月扩张,创2022年9月以来新高。中国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2.6,较上月回升2.5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市场预期的50.5。官方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分别为56.3和56.4,也较前值明显回升。另外,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51.6,高于上月2.4个百分点,结束此前连续六个月的收缩。 3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联合授信试点工作的通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授信管理,改善银企关系,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联合授信工作要求纳入信贷管理体系,强化考核问责;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联合授信委员会加强企业逃废金融债务信息共享,坚决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积极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