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银行业流动性周报:观测OMO投放的第二视角-230305

文本预览:
本周观点:观测OMO投放的第二视角 今年春节以来,OMO投放力度显著加大,其中仅2月份投放超过6万亿,创历史单月投放新高,但市场仍感到资金面较为紧张,1YNCD利率已上行至2.75%以上。当然,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解释,例如头部银行存贷款不匹配加剧、预防性备付需求提升等等(详见我们的报告《需要降准了吗?——流动性周报(2023.02.06-2023.02.12)》)。本篇报告属于技术性分析“小文”,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来探讨,即OMO投放。 一般市场观察OMO,认为该指标分析逻辑相对清晰,通常粗略观测净投放量即可。但这种方式可能会丧失一些信息。为此,我们不妨将“OMO存量余额”作为观察指标,与每日OMO净投放相比,该指标反映的是任一时点留存于银行体系的OMO剩余规模,具体公式为: OMO存量余额=当日OMO净投放+未来到期量 如果我们把每日OMO净投放比作“水流”,那么OMO存量余额可视为“水池”。其映射的基本逻辑在于:当OMO存量余额抬升之时,意味着央行在持续加大短钱的投放力度,使得滞留于银行体系的OMO水位上涨。这种情况,一般对应着资金面的阶段性紧张,央行倾向于通过短期来削峰填谷,属于非常正常的操作。但凡事有度,阶段性的OMO放量,并不会造成OMO存量余额的抬升,持续发力会引导OMO“水池”里的水位逐步上涨。这会带来一些问题: 问题一:银行司库资金池中,短钱占比过高,持续滚动使得未来到期量较大。面对这一情况,司库有两个担忧:一是后续央行会不会续作,如若不然,这部分头寸需要通过市场去补。二是若期间其他渠道资金运用力度较大,如信贷投放,那么司库的预防性备付需求会随之提升,资金业务转向防御模式。 问题二:OMO存量余额过高,容易与一些对资金面形成负面扰动的因素重合,如缴准、缴税、月末等季节性因素,进而放大资金面波动,这就非常考验央行的精细化流动性掌控能力。 通过复盘2021年至今OMO存量余额与DR001、R001成交量走势不难发现,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得到几点结论: 1、OMO存量余额与DR001呈现一定正比例关系,即OMO存量余额抬升之时,DR001往往同步上行,例如2021年Q4-2022年Q1,以及2022年Q4至今。 2、OMO存量余额与R001成交量呈现一定反比例关系,即OMO存量余额抬升之时,R001成交量下降,也映射了流动性环境偏紧,机构开始降杠杆。 3、OMO存量余额由低位向高位的反复切换,一般最长要持续2个季度左右。如前所述,OMO存量余额需要在合意区间内,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流动性,还是微观层面银行司库的资金池,都能够正常运作。但若超过这个度,此时OMO的效力将会大打折扣,反而不利于资金面稳定。那么OMO存量余额的合意区间究竟是多少呢? 我们不妨以2021年Q4-2022年Q1为参考系,因为:一是货币金融环境相对平稳,DR007基本围绕7天OMO利率波动;二是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尽管有所恢复,但烈度并不强。在此期间,OMO存量余额均值为3500亿左右,且总体处于2000-5000亿区间震荡运行,可视为正常情景下的OMO存量余额走廊,即上限5000亿,下限2000亿。很显然: 当OMO存量余额<2000亿,如2021年Q2-Q3、2022年Q2-Q3,DR007都会负向偏离7天OMO利率。 当OMO存量余额>5000亿,如2023年1-2月份,DR007会迎来快速上行,并阶段性突破7天OMO利率。 按照这一规律来推演,当前OMO存量余额明显过高了。截止到3月3日,OMO存量余额依然高达1.6万亿左右,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1、目前头部银行存贷款不匹配情况依然较为严重,导致司库净融出较为审慎,同业存单利率持续承压。而以农商行农信社为代表的尾部机构,存贷款则呈现冗余状态,债券投资力度较大。即,当前流动性紧张更多源自金融机构内部存贷款不均衡增长所致。在此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将主要依靠OMO和MLF的组合工具来削峰填谷,平抑市场波动。这意味着,3月份OMO存量余额依然会处于较高水平,流动性总体维持紧平衡状态。 2、缓解流动性压力,需要控制信贷投放过热和资金空转。1-2月份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通过内卷优质企业降价促投放,投放了大量低息贷款,部分制造业贷款新发放利率进入“2时代”。而另一方面,存款成本改善程度仍不明显,NCD利率持续上行抬升司库成本,导致开年尽管我们看到了信贷“开门红”,但经营业绩压力有增无减。这种“扭曲”的贷款定价体系,不仅会加剧信贷泡沫,挤压流动性体系,而且会使得银行营收增长显著承压,抑制后续资产扩张和风险抵御能力,进而对银行可持续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央行近期已传递出控制信贷过热的迹象,伴随着后续存款进一步由尾部银行向头部银行迁徙,以及临近季末时点,国股银行通过上调FTP方式加大存款吸收力度,银行体系存款资金运动将逐步形成均衡状态,料头部银行存贷款不匹配现象将得到一定缓解,这将有助于缓解流动性和同业存单上行压力,OMO存量余额也会随之趋于回落。 若按照上述逻辑,我们判断,本轮资金面紧平衡态势,将在3月中下旬得到小幅度缓释,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控制NCD价格过度上行。
展开>>
收起<<
《光大证券-银行业流动性周报:观测OMO投放的第二视角-230305(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银行业流动性周报:观测OMO投放的第二视角-230305(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银行业流动性周报:观测OMO投放的第二视角》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本周观点:观测OMO投放的第二视角 今年春节以来,OMO投放力度显著加大,其中仅2月份投放超过6万亿,创历史单月投放新高,但市场仍感到资金面较为紧张,1YNCD利率已上行至2.75%以上。当然,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解释,例如头部银行存贷款不匹配加剧、预防性备付需求提升等等(详见我们的报告《需要降准了吗?——流动性周报(2023.02.06-2023.02.12)》)。本篇报告属于技术性分析“小文”,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来探讨,即OMO投放。 一般市场观察OMO,认为该指标分析逻辑相对清晰,通常粗略观测净投放量即可。但这种方式可能会丧失一些信息。为此,我们不妨将“OMO存量余额”作为观察指标,与每日OMO净投放相比,该指标反映的是任一时点留存于银行体系的OMO剩余规模,具体公式为: OMO存量余额=当日OMO净投放+未来到期量 如果我们把每日OMO净投放比作“水流”,那么OMO存量余额可视为“水池”。其映射的基本逻辑在于:当OMO存量余额抬升之时,意味着央行在持续加大短钱的投放力度,使得滞留于银行体系的OMO水位上涨。这种情况,一般对应着资金面的阶段性紧张,央行倾向于通过短期来削峰填谷,属于非常正常的操作。但凡事有度,阶段性的OMO放量,并不会造成OMO存量余额的抬升,持续发力会引导OMO“水池”里的水位逐步上涨。这会带来一些问题: 问题一:银行司库资金池中,短钱占比过高,持续滚动使得未来到期量较大。面对这一情况,司库有两个担忧:一是后续央行会不会续作,如若不然,这部分头寸需要通过市场去补。二是若期间其他渠道资金运用力度较大,如信贷投放,那么司库的预防性备付需求会随之提升,资金业务转向防御模式。 问题二:OMO存量余额过高,容易与一些对资金面形成负面扰动的因素重合,如缴准、缴税、月末等季节性因素,进而放大资金面波动,这就非常考验央行的精细化流动性掌控能力。 通过复盘2021年至今OMO存量余额与DR001、R001成交量走势不难发现,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得到几点结论: 1、OMO存量余额与DR001呈现一定正比例关系,即OMO存量余额抬升之时,DR001往往同步上行,例如2021年Q4-2022年Q1,以及2022年Q4至今。 2、OMO存量余额与R001成交量呈现一定反比例关系,即OMO存量余额抬升之时,R001成交量下降,也映射了流动性环境偏紧,机构开始降杠杆。 3、OMO存量余额由低位向高位的反复切换,一般最长要持续2个季度左右。如前所述,OMO存量余额需要在合意区间内,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流动性,还是微观层面银行司库的资金池,都能够正常运作。但若超过这个度,此时OMO的效力将会大打折扣,反而不利于资金面稳定。那么OMO存量余额的合意区间究竟是多少呢? 我们不妨以2021年Q4-2022年Q1为参考系,因为:一是货币金融环境相对平稳,DR007基本围绕7天OMO利率波动;二是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尽管有所恢复,但烈度并不强。在此期间,OMO存量余额均值为3500亿左右,且总体处于2000-5000亿区间震荡运行,可视为正常情景下的OMO存量余额走廊,即上限5000亿,下限2000亿。很显然: 当OMO存量余额<2000亿,如2021年Q2-Q3、2022年Q2-Q3,DR007都会负向偏离7天OMO利率。 当OMO存量余额>5000亿,如2023年1-2月份,DR007会迎来快速上行,并阶段性突破7天OMO利率。 按照这一规律来推演,当前OMO存量余额明显过高了。截止到3月3日,OMO存量余额依然高达1.6万亿左右,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1、目前头部银行存贷款不匹配情况依然较为严重,导致司库净融出较为审慎,同业存单利率持续承压。而以农商行农信社为代表的尾部机构,存贷款则呈现冗余状态,债券投资力度较大。即,当前流动性紧张更多源自金融机构内部存贷款不均衡增长所致。在此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将主要依靠OMO和MLF的组合工具来削峰填谷,平抑市场波动。这意味着,3月份OMO存量余额依然会处于较高水平,流动性总体维持紧平衡状态。 2、缓解流动性压力,需要控制信贷投放过热和资金空转。1-2月份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通过内卷优质企业降价促投放,投放了大量低息贷款,部分制造业贷款新发放利率进入“2时代”。而另一方面,存款成本改善程度仍不明显,NCD利率持续上行抬升司库成本,导致开年尽管我们看到了信贷“开门红”,但经营业绩压力有增无减。这种“扭曲”的贷款定价体系,不仅会加剧信贷泡沫,挤压流动性体系,而且会使得银行营收增长显著承压,抑制后续资产扩张和风险抵御能力,进而对银行可持续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央行近期已传递出控制信贷过热的迹象,伴随着后续存款进一步由尾部银行向头部银行迁徙,以及临近季末时点,国股银行通过上调FTP方式加大存款吸收力度,银行体系存款资金运动将逐步形成均衡状态,料头部银行存贷款不匹配现象将得到一定缓解,这将有助于缓解流动性和同业存单上行压力,OMO存量余额也会随之趋于回落。 若按照上述逻辑,我们判断,本轮资金面紧平衡态势,将在3月中下旬得到小幅度缓释,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控制NCD价格过度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