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邮证券-鸿泉物联-688288-2022年业绩预告点评:22年业绩承压,23年有望受益于重卡需求修复-230205

上传日期:2023-02-06 10:32:54 / 研报作者:王立康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中邮证券-鸿泉物联-688288-2022年业绩预告点评:22年业绩承压,23年有望受益于重卡需求修复-230205.pdf
大小:50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邮证券-鸿泉物联-688288-2022年业绩预告点评:22年业绩承压,23年有望受益于重卡需求修复-230205

中邮证券-鸿泉物联-688288-2022年业绩预告点评:22年业绩承压,23年有望受益于重卡需求修复-230205
文本预览:

《中邮证券-鸿泉物联-688288-2022年业绩预告点评:22年业绩承压,23年有望受益于重卡需求修复-23020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邮证券-鸿泉物联-688288-2022年业绩预告点评:22年业绩承压,23年有望受益于重卡需求修复-230205(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邮证券《2022年业绩预告点评:22年业绩承压,23年有望受益于重卡需求修复》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鸿泉物联(688288)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左右,比21年减少1.37亿元左右,同比下滑462.33%左右。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8亿元左右,同比下滑615.28%左右。   下游商用车销量下滑明显,公司收入端受冲击较大。2022年受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反复及封控等原因,进而导致应用于交通物流的商用车新车需求明显不足。同时,2022年房地产开工量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导致了工程施工所需的中重卡、工程机械等车型产销量亦下滑明显。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约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下降31.9%和31.2%,其中重卡全年销量仅为67.19万辆,较2021年度下滑约51.84%,较2020年度下滑约58.60%。公司主营业务为商用车智能网联终端与解决方案,重卡收入占比较高,商用车整体产销量的下滑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消耗高价物料以及新进大客户让利导致毛利率承压。根据公司业绩预告内容,2022年主要消耗的是公司在2021年时由于上游原材料紧缺而采购的高价物料,造成成本提升。其次,公司商用车业务新进大客户的销量增长但毛利率偏低等因素影响了公司综合毛利率,进一步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继续提升。2022年公司新增了仪表及座舱产品,继续加大各类控制器产品的研发,除原有商用车客户外,公司还承接了乘用车及两轮车客户的开发项目,因此在研发领域依然保持了较大的投入,研发费用在营收下降的背景下仍略有上升。由于行业特性,公司新产品需经过主机厂较长时间的验证、测试等环节方可进入量产,因此2022年新产品和新客户的业务尚处于研发投入期,未能进入批量供货及确认收入的环节,因此研发费用的提升对净利润造成了较大影响。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实现业绩反弹,主要原因为:   1)下游需求有望修复:疫情放开,内需恢复的背景下,交通物流相关的商用车需求有望实现修复。房地产行业触底,基建投资稳中向好,中重卡以及工程机械等车辆的销量有望回暖。中汽协预计2023年商用车销量为380万辆,同比增长约15%。结合中汽协的预测和22年重卡销量的下滑幅度,我们认为重卡销量恢复力度将更大,公司将直接受益。   2)业务边界扩宽。业绩预告内容显示公司2022年承接了乘用车及两轮车客户的控制器产品开发项目,但未能进入批量供货及确认收入环节。公司过去收入集中于商用车,此次进入乘用车市场给公司打开新的巨大成长空间,2023年有望形成收入增量。   3)股权激励业绩目标呈现高成长趋势,彰显公司业绩修复信心。公司22年9月发布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的目标值为2023-2025年,公司净利润相比与2021年分别增长53.09%、187.04%、474.07%。此外,公司对北京域博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设立营业收入考核目标,2023-2024年的目标值分别为5000万、8000万,显示公司对控制器新业务的信心。   投资建议   预计2022-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4亿元、4.86亿元、6.2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0.44亿元、1.04亿元,EPS为-1.02元、0.43元、1.04元,对应2023-2024年PE为48倍、20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表现,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商用车销量恢复不及预期;新业务落地进程不及预期;费用管控力度不及预期;客户流失;市场竞争加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