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平安证券-电子行业点评:英飞凌23Q1利润率持续提升,签署碳化硅长期供货协议-230204

上传日期:2023-02-06 10:53:37 / 研报作者:徐勇付强徐碧云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平安证券-电子行业点评:英飞凌23Q1利润率持续提升,签署碳化硅长期供货协议-230204.pdf
大小:48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平安证券-电子行业点评:英飞凌23Q1利润率持续提升,签署碳化硅长期供货协议-230204

平安证券-电子行业点评:英飞凌23Q1利润率持续提升,签署碳化硅长期供货协议-230204
文本预览:

《平安证券-电子行业点评:英飞凌23Q1利润率持续提升,签署碳化硅长期供货协议-230204(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电子行业点评:英飞凌23Q1利润率持续提升,签署碳化硅长期供货协议-230204(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电子行业点评:英飞凌23Q1利润率持续提升,签署碳化硅长期供货协议》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项:   英飞凌发布2023财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单季实现营业收入39.51亿欧元,同比增长25%。   平安观点:   营收受汇率影响,毛利率、利润率同比环比均提升:公司2023财年一季单季度营收达到39.51亿欧元,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5%,略低于此前的指引40亿欧元,主要是欧元兑美元季度实际平均汇率为1.02,高于假设时的1.00。公司单季度的毛利率为47.2%,同比提升5.7pct,环比提升2.8pct;营业利润11.07亿欧元,营业利润率达到28%,同比提升5.3pct,环比提升2.5pct,利润率提升主要系源于定价、产品组合以及能源和材料成本压力有所缓解;R&D费用率为12.3%,SG$A费用率在10.4%;由于季节性因素影响,资本开支由上季度的8.66亿欧元减少至当季的6.05亿欧元。   各业务同比均增长环比有分化,PSS将继续下滑:按业务部门划分,汽车业务(ATV)营收为18.72亿欧元,同比增长35%,环比下降3%(主要受美元汇率变动的不利影响),其中车用MCU和功率器件供应仍保持紧张,23财年汽车业务订单已满;工业电力控制业务(IPC)营收5亿欧元,同比增长31%,环比下降8%,可再生能源相关应用需求强劲;电源传感系统业务(PSS)营收为10.43亿欧元,同比增长9%,环比下降11%,鉴于目标应用市场需求明显延缓,预期近期营收和利润会下滑,消费、计算机、通信依然疲软,但户用光伏和车载充电发展势头良好;互联安全系统业务(CSS)营收为5.31亿欧元,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8%,积压订单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物联网的发展势头,但用于支付和政府身份识别的安全解决方案具有高弹性,蓝牙需求反弹。   23财年下半年持谨慎态度,积压订单仍达380亿欧元:英飞凌对23财年下半年持谨慎态度,预计23财年Q2营收的指引为39亿欧元左右,与上季度基本持平。ATV和IPC预计将保持个位数增长,CSS保持稳定,PSS进一步大幅下降。展望2023财年全年,他们预计营收范围仍在150~160亿欧元,指引中值为155亿欧元(现在假设欧元兑美元汇率为1:1.05,之前为1:1.00);预计调整后毛利率在45%左右;利润率在25%左右;资本开支仍为30亿欧元。积压订单三个月前的430亿减少为2022年12月底的380亿欧元,大部分仍是汽车订单,订单的减少一半来源于汇率变动,一半来源于订单量的减少。碳化硅方面,公司新获得了三位数的百万欧元碳化硅客户订单,用于起亚现代和Genesis品牌的主驱逆变器。此外,英飞凌还与Resonac(原昭和电工)签署了碳化硅长期供货协议。Resonac将在初始阶段先供应6寸的SiC晶圆,并在合约期间过渡至8寸片,英飞凌也将为Resonac提供关于SiC材料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   投资建议:当前市场依然分化,由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市场及相关基础设施驱动的结构性需求依然向好,消费、计算机、通信需求依然疲软,同时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的应用也在提速。建议关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应用市场及碳化硅相关赛道和业务已经取得进展的公司,推荐时代电气、斯达半导、新洁能、兆易创新,建议关注东微半导、三安光电。   风险提示:1)供应链风险上升。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较高,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打压加剧,半导体产业对全球尤其是美国科技产业链的依赖依然严重,被“卡脖子”的风险依然较高。2)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半导体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领域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如果后续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行业发展可能面临困难。3)市场需求可能不及预期。由于全球疫情蔓延,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依然较大,占比较大的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可能受到冲击,上市公司收入和业绩增长可能不及预期。4)国产替代不及预期。如果客户认证周期过长,国内厂商的产品研发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则可能影响国产替代的进程。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