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2023年信用债到期行权全景透视:哪些区域和行业信用债到期压力较大?-221228

文本预览:
事件概述: 受大规模取消与推迟发行影响,近期信用债发行与到期比率再创新低。临近年末,2023年信用债到期压力如何,本文进行全景透视。 分析与判断: (一)信用债总览:行权(含赎回、回售)到期规模占存量达34%,高峰在3、4月份截至12月22日,存量信用债共计37.16万亿,其中金融债占比约30%,非金融债约70%。非金融债中,存量公司债共计10.37万亿(28%)、中期票据8.87万亿(24%)、短期融资券2.33万亿(6%)、定向工具2.25万亿(6%)、企业债2.13万亿(6%)。 行权到期方面,3、4月为行权到期高峰。2023年信用债行权到期规模达到11.9万亿,占存量信用债约32%。分月份来看,行权到期高峰在3、4月,规模分别为1.65万亿、1.56万亿,分别占全年行权到期的14%、13%。分品种来看,城投债行权到期规模为5.11万亿(43%),产业债为4.6万亿(39%),金融债为2.2万亿(18%)。 (二)城投债:天津、宁夏、云南相对到期压力位居前三,关注兰州、柳州和唐山再融资压力 截至12月22日,存量城投债共计14.55万亿,其中2023年行权到期规模为5.11万亿,占存量债约35%。分月份来看,3、4月为行权到期高峰,规模分别为6688亿、6094亿,分别占全年行权到期的13%、12%。分评级来看,AA+主体行权到期规模较大,为1.96万亿,占比39%,其次是AAA主体1.58万亿(31%)、AA主体1.51万亿(30%)。分行政级别来看,地市级平台行权到期规模较大,达到2.1万亿,占比41%,其次为区县级、园区级平台,分别为1.47万亿(25%)、1万亿(20%),省级平台行权到期规模较小,为5538亿(14%)。 分省份来看,天津、宁夏、云南2023年城投债相对到期压力较大。从绝对规模来看,江苏行权到期规模远超其他省份,为11282亿元,占存量城投债约39%,其次为浙江、山东,规模分别为5958亿、4169亿,分别占存量债的31%、34%,海南(47亿)、西藏(38亿)、内蒙古(34亿)行权到期规模较小。从相对规模来看,天津、宁夏、云南行权到期规模占存量比重分别为69%、64%、61%,远超其他省份,安徽、内蒙古、西藏行权到期规模占存量比重相对较小,分别为26%、24%、18%。 分地级市来看,兰州、柳州、唐山2023年城投债相对到期压力较大。2023年共有241个地级市在存在城投债行权到期,其中77个地级市到期绝对规模在100亿以上。上述77个地级市中,从绝对规模来看,南京、成都、苏州、杭州到期规模较大,分别为1791亿、1431亿、1347亿、1310亿。从相对规模来看,兰州2023年行权到期规模占存量城投债比重为89%,偿债压力仍处于高位,其次为柳州、唐山,比重分别为68%、65%。 分主体来看,天津A、天津B、柳州C城投2023年城投债行权到期压力较大。从绝对规模来看,D城投行权到期规模达1016亿,远超其他主体。从相对规模来看,TOP100主体中,有9个主体行权到期规模占存量债比重超过80%,19个主体在60%-80%之间。
展开>>
收起<<
《国金证券-2023年信用债到期行权全景透视:哪些区域和行业信用债到期压力较大?-221228(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2023年信用债到期行权全景透视:哪些区域和行业信用债到期压力较大?-221228(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2023年信用债到期行权全景透视:哪些区域和行业信用债到期压力较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事件概述: 受大规模取消与推迟发行影响,近期信用债发行与到期比率再创新低。临近年末,2023年信用债到期压力如何,本文进行全景透视。 分析与判断: (一)信用债总览:行权(含赎回、回售)到期规模占存量达34%,高峰在3、4月份截至12月22日,存量信用债共计37.16万亿,其中金融债占比约30%,非金融债约70%。非金融债中,存量公司债共计10.37万亿(28%)、中期票据8.87万亿(24%)、短期融资券2.33万亿(6%)、定向工具2.25万亿(6%)、企业债2.13万亿(6%)。 行权到期方面,3、4月为行权到期高峰。2023年信用债行权到期规模达到11.9万亿,占存量信用债约32%。分月份来看,行权到期高峰在3、4月,规模分别为1.65万亿、1.56万亿,分别占全年行权到期的14%、13%。分品种来看,城投债行权到期规模为5.11万亿(43%),产业债为4.6万亿(39%),金融债为2.2万亿(18%)。 (二)城投债:天津、宁夏、云南相对到期压力位居前三,关注兰州、柳州和唐山再融资压力 截至12月22日,存量城投债共计14.55万亿,其中2023年行权到期规模为5.11万亿,占存量债约35%。分月份来看,3、4月为行权到期高峰,规模分别为6688亿、6094亿,分别占全年行权到期的13%、12%。分评级来看,AA+主体行权到期规模较大,为1.96万亿,占比39%,其次是AAA主体1.58万亿(31%)、AA主体1.51万亿(30%)。分行政级别来看,地市级平台行权到期规模较大,达到2.1万亿,占比41%,其次为区县级、园区级平台,分别为1.47万亿(25%)、1万亿(20%),省级平台行权到期规模较小,为5538亿(14%)。 分省份来看,天津、宁夏、云南2023年城投债相对到期压力较大。从绝对规模来看,江苏行权到期规模远超其他省份,为11282亿元,占存量城投债约39%,其次为浙江、山东,规模分别为5958亿、4169亿,分别占存量债的31%、34%,海南(47亿)、西藏(38亿)、内蒙古(34亿)行权到期规模较小。从相对规模来看,天津、宁夏、云南行权到期规模占存量比重分别为69%、64%、61%,远超其他省份,安徽、内蒙古、西藏行权到期规模占存量比重相对较小,分别为26%、24%、18%。 分地级市来看,兰州、柳州、唐山2023年城投债相对到期压力较大。2023年共有241个地级市在存在城投债行权到期,其中77个地级市到期绝对规模在100亿以上。上述77个地级市中,从绝对规模来看,南京、成都、苏州、杭州到期规模较大,分别为1791亿、1431亿、1347亿、1310亿。从相对规模来看,兰州2023年行权到期规模占存量城投债比重为89%,偿债压力仍处于高位,其次为柳州、唐山,比重分别为68%、65%。 分主体来看,天津A、天津B、柳州C城投2023年城投债行权到期压力较大。从绝对规模来看,D城投行权到期规模达1016亿,远超其他主体。从相对规模来看,TOP100主体中,有9个主体行权到期规模占存量债比重超过80%,19个主体在60%-8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