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策略:抗疫复苏交替演绎,再平衡逐步加配拐点复苏类资产-221215

文本预览:
一、回首2022,医药板块呈现“W”形走势,10月后反弹幅度明显。 回望2022年,截至2022.12.6,医药下跌18.96%,沪深300下跌19.68%,跑赢沪深300,在28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涨跌幅排在第21位。具体2022年医药板块类似“W”形走势,整体节奏看:市场整体弱势回调企稳,医药5月底开始反弹,消费医疗,创新药、疫情受损制造业相关标的表现突出。再度回调后,10月医药再次反弹,医药新基建、政策负向预期压制解除相关、中药以及抗疫工具包方向表现突出。 从个股角度来看:1)新冠相关表现突出,但方向与此前不同。与2021年我们统计相比,没有了防疫物资、CXO和疫苗等方向,主要是与治疗相关的新冠小分子药物以及自主抗疫相关的中药相关标的,同时上半年表现较好的新冠检测标的,则不在前30之列。2)中药优质标的表现亮眼,尤其叠加抗疫逻辑,表现更佳。涨幅30中,中药标的包含有12个,中药在2021年底表现后,2022年上半年有所回落,部分优质中药标的则较为坚挺,在10月份医药板块反弹后表现突出,同时部分叠加抗疫逻辑的优质中药标的则表现更佳,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华润三九、太极集团等都已创出年内新高。 二、海外药品市场和医疗服务复盘概览:子领情况各不相同,有所分化。 海外药品市场复盘:一过性承压后迎来反弹,麻醉品等院内刚需恢复确定性较强。 海外医疗服务复盘:市场情绪较为乐观,整体趋势向上,局部波动与业绩情况关联性较高。 三、思辨当下,医药政策周期大复盘:医药价格政策逐步优化,不确定因素已有所解除。 医药板块的价格政策周期是过去最大的压制因素和不确定性的来源,2018年以来支付端政策对行业的扰动冲击在逐步弱化。 药品板块中化药仿制药早期受影响较大,但随着存量消化后国产创新创造新增量,未来板块有望进入新的抬升期; 医疗器械部分集采启动较早领域所受影响已进入尾声阶段,而后续集采常态化的同时也在持续优化;另一方面,设备贴息贷款、鼓励进口替代等政策将长期利于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医疗服务“双减”文件落地后政策风险担忧持续,但是政策鼓励社会化办医的态度没有改变,2023年政策彻底转向压制的可能性极小; 消费医疗集采范围确定扩大,但降价幅度相对温和,有望实现以量换价。 四、展望2022Q4-2023Q1:抗疫线聚焦“业绩强兑现”和“场景超预期”。 业绩强兑现:品牌轻症口服药&中药、上游中药材。强烈推荐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珍宝岛。 场景超预期:在线诊疗。强烈推荐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固生堂。 新冠小分子、新冠疫苗、抗原检测、ICU器械、药店等子领域随着场景切换可能会反复演绎和轮动。 五、展望2023全年,回归价值,寻找确定性,重视恢复类资产拐点,其他以“低含冠量”&挖掘个股为主。 院内刚需恢复(严肃医疗服务、受损处方药、器械、流感反弹):强烈推荐国际医学、南新制药、维力医疗、乐普医疗、恩华药业; 其他复苏逻辑:强烈推荐康华生物、智飞生物、东诚药业、普瑞眼科、华东医药; 医药科技股(大单品):强烈推荐兴齐眼药、凯因科技、百克生物、泽璟制药; 非新冠中药(国企改革、创新药、低估值):强烈推荐太极集团、康恩贝、达仁堂、悦康药业、济川药业; 其他独立逻辑(综合估值增速和赛道景气度):强烈推荐康龙化成、九洲药业、药明康德、海泰新光、健友股份; 其他长期跟踪推荐: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爱尔眼科、万泰生物、沃森生物、康希诺、华大智造、康泰生物、凯莱英、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美迪西、阳光诺和、百诚医药、鱼跃医疗、丽珠集团、诺唯赞、我武生物、诺诚健华、纳微科技、艾博医疗、贝达药业、通化东宝、伟思医疗、奥精医疗、英科医疗、昊海生科、心脉医疗、百普赛斯、欧林生物、凯普生物、瑞科生物、神州细胞、一品红、南微医学、爱博医疗等。 风险提示:1)控费政策持续超预期,2)行业增速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策略:抗疫复苏交替演绎,再平衡逐步加配拐点复苏类资产-221215(7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策略:抗疫复苏交替演绎,再平衡逐步加配拐点复苏类资产-221215(75页).pdf(7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策略:抗疫复苏交替演绎,再平衡逐步加配拐点复苏类资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一、回首2022,医药板块呈现“W”形走势,10月后反弹幅度明显。 回望2022年,截至2022.12.6,医药下跌18.96%,沪深300下跌19.68%,跑赢沪深300,在28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涨跌幅排在第21位。具体2022年医药板块类似“W”形走势,整体节奏看:市场整体弱势回调企稳,医药5月底开始反弹,消费医疗,创新药、疫情受损制造业相关标的表现突出。再度回调后,10月医药再次反弹,医药新基建、政策负向预期压制解除相关、中药以及抗疫工具包方向表现突出。 从个股角度来看:1)新冠相关表现突出,但方向与此前不同。与2021年我们统计相比,没有了防疫物资、CXO和疫苗等方向,主要是与治疗相关的新冠小分子药物以及自主抗疫相关的中药相关标的,同时上半年表现较好的新冠检测标的,则不在前30之列。2)中药优质标的表现亮眼,尤其叠加抗疫逻辑,表现更佳。涨幅30中,中药标的包含有12个,中药在2021年底表现后,2022年上半年有所回落,部分优质中药标的则较为坚挺,在10月份医药板块反弹后表现突出,同时部分叠加抗疫逻辑的优质中药标的则表现更佳,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华润三九、太极集团等都已创出年内新高。 二、海外药品市场和医疗服务复盘概览:子领情况各不相同,有所分化。 海外药品市场复盘:一过性承压后迎来反弹,麻醉品等院内刚需恢复确定性较强。 海外医疗服务复盘:市场情绪较为乐观,整体趋势向上,局部波动与业绩情况关联性较高。 三、思辨当下,医药政策周期大复盘:医药价格政策逐步优化,不确定因素已有所解除。 医药板块的价格政策周期是过去最大的压制因素和不确定性的来源,2018年以来支付端政策对行业的扰动冲击在逐步弱化。 药品板块中化药仿制药早期受影响较大,但随着存量消化后国产创新创造新增量,未来板块有望进入新的抬升期; 医疗器械部分集采启动较早领域所受影响已进入尾声阶段,而后续集采常态化的同时也在持续优化;另一方面,设备贴息贷款、鼓励进口替代等政策将长期利于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医疗服务“双减”文件落地后政策风险担忧持续,但是政策鼓励社会化办医的态度没有改变,2023年政策彻底转向压制的可能性极小; 消费医疗集采范围确定扩大,但降价幅度相对温和,有望实现以量换价。 四、展望2022Q4-2023Q1:抗疫线聚焦“业绩强兑现”和“场景超预期”。 业绩强兑现:品牌轻症口服药&中药、上游中药材。强烈推荐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珍宝岛。 场景超预期:在线诊疗。强烈推荐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固生堂。 新冠小分子、新冠疫苗、抗原检测、ICU器械、药店等子领域随着场景切换可能会反复演绎和轮动。 五、展望2023全年,回归价值,寻找确定性,重视恢复类资产拐点,其他以“低含冠量”&挖掘个股为主。 院内刚需恢复(严肃医疗服务、受损处方药、器械、流感反弹):强烈推荐国际医学、南新制药、维力医疗、乐普医疗、恩华药业; 其他复苏逻辑:强烈推荐康华生物、智飞生物、东诚药业、普瑞眼科、华东医药; 医药科技股(大单品):强烈推荐兴齐眼药、凯因科技、百克生物、泽璟制药; 非新冠中药(国企改革、创新药、低估值):强烈推荐太极集团、康恩贝、达仁堂、悦康药业、济川药业; 其他独立逻辑(综合估值增速和赛道景气度):强烈推荐康龙化成、九洲药业、药明康德、海泰新光、健友股份; 其他长期跟踪推荐: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爱尔眼科、万泰生物、沃森生物、康希诺、华大智造、康泰生物、凯莱英、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美迪西、阳光诺和、百诚医药、鱼跃医疗、丽珠集团、诺唯赞、我武生物、诺诚健华、纳微科技、艾博医疗、贝达药业、通化东宝、伟思医疗、奥精医疗、英科医疗、昊海生科、心脉医疗、百普赛斯、欧林生物、凯普生物、瑞科生物、神州细胞、一品红、南微医学、爱博医疗等。 风险提示:1)控费政策持续超预期,2)行业增速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