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中信特钢-000708-2022年三季报点评:稳健发展,穿越周期-221026

文本预览:
中信特钢(000708) 核心观点 特钢龙头,业绩韧性再度验证。面对钢铁行业需求下滑以及原辅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公司成本转移能力再度验证,整体业绩保持平稳。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5. 11亿元,同比增长0.73%,归母净利润55. 43亿元,同比下降6. 51%。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 89亿元,环比下降13. 05%;归母净利润17. 67亿元,环比下降3.41%;花山厂区退城搬迁验收交付确认相关资产处置收益等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6. 29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 75亿元,环比下降35. 23%。 与客户共同发展,成本转移能力强。特钢产品具备品种多、要求高、工艺复杂等特点,通常应用于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部件,终端用户对采购产品的材质、性能和质量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用户与合格供应商之间存在着较高的黏性。公司深耕特钢主业,品类丰富,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服务并采取先期介入的营销模式,与大量用户尤其是下游行业龙头客户保持了长期战略合作。较高的客户黏性以及高端产品定位,使得公司成本传导能力强,业绩稳定性远优于钢铁行业平均水平。 产品结构灵活调整,能源用钢景气持续。公司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行业、机械行业、能源行业等,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公司积极调整品种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在风电行业优势突出,成功生产国内首套1 6兆瓦平台风电主轴轴承用钢材,上半年连铸大圆坯销量创历史新高,并继续保持销量国内第一,风电齿轮用钢销量同比增长98%,风电轴承钢同比增长33%。产销量增长、高端品发力,带来成长空间。随着青岛特钢续建工程项目全面竣工,公司已具备年产1 600多万吨特殊钢材的生产能力,形成沿海沿江产业链布局。“十四五”期间公司力争实现年度特钢产量超2000万吨,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同时,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以解决“卡脖子”技术和强化“拳头产品”为目标。待特冶二期、三期改造项目完成后,公司产品附加值将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钢材需求大幅下滑;市场竞争大幅加剧;原辅料价格大幅上涨。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当下国内特钢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公司作为特钢龙头企业,成长路径清晰,市场地位突出,经营业绩稳健,属于特钢行业稀缺标的。考虑到行业需求弱势运行,我们小幅下调原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1019/1069/1127亿元,同比增速4.7%/4. 9%/5. 4%,归母净利润81/92/102亿元,同比增速1.6%/14. 4%/10.6%;摊薄EPS为1. 6/1. 8/2.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1. 0/9. 7/9. 1x,维持“买入”评级。
展开>>
收起<<
《国信证券-中信特钢-000708-2022年三季报点评:稳健发展,穿越周期-221026(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中信特钢-000708-2022年三季报点评:稳健发展,穿越周期-221026(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2022年三季报点评:稳健发展,穿越周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中信特钢(000708) 核心观点 特钢龙头,业绩韧性再度验证。面对钢铁行业需求下滑以及原辅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公司成本转移能力再度验证,整体业绩保持平稳。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5. 11亿元,同比增长0.73%,归母净利润55. 43亿元,同比下降6. 51%。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 89亿元,环比下降13. 05%;归母净利润17. 67亿元,环比下降3.41%;花山厂区退城搬迁验收交付确认相关资产处置收益等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6. 29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 75亿元,环比下降35. 23%。 与客户共同发展,成本转移能力强。特钢产品具备品种多、要求高、工艺复杂等特点,通常应用于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部件,终端用户对采购产品的材质、性能和质量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用户与合格供应商之间存在着较高的黏性。公司深耕特钢主业,品类丰富,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服务并采取先期介入的营销模式,与大量用户尤其是下游行业龙头客户保持了长期战略合作。较高的客户黏性以及高端产品定位,使得公司成本传导能力强,业绩稳定性远优于钢铁行业平均水平。 产品结构灵活调整,能源用钢景气持续。公司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行业、机械行业、能源行业等,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公司积极调整品种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在风电行业优势突出,成功生产国内首套1 6兆瓦平台风电主轴轴承用钢材,上半年连铸大圆坯销量创历史新高,并继续保持销量国内第一,风电齿轮用钢销量同比增长98%,风电轴承钢同比增长33%。产销量增长、高端品发力,带来成长空间。随着青岛特钢续建工程项目全面竣工,公司已具备年产1 600多万吨特殊钢材的生产能力,形成沿海沿江产业链布局。“十四五”期间公司力争实现年度特钢产量超2000万吨,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同时,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以解决“卡脖子”技术和强化“拳头产品”为目标。待特冶二期、三期改造项目完成后,公司产品附加值将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钢材需求大幅下滑;市场竞争大幅加剧;原辅料价格大幅上涨。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当下国内特钢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公司作为特钢龙头企业,成长路径清晰,市场地位突出,经营业绩稳健,属于特钢行业稀缺标的。考虑到行业需求弱势运行,我们小幅下调原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1019/1069/1127亿元,同比增速4.7%/4. 9%/5. 4%,归母净利润81/92/102亿元,同比增速1.6%/14. 4%/10.6%;摊薄EPS为1. 6/1. 8/2.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1. 0/9. 7/9. 1x,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