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上海家化-600315-Q3收入增速转正,盈利不断增强-221027

文本预览:
上海家化(600315) 公司于2022年10月25日公布2022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收入53.54亿元,同减8.17%,净利润3.13亿元,同减25.51%。公司保持多品牌+全渠道的布局优势,未来营收利润有望快速恢复,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Q3收入业绩企稳,六神表现亮眼。公司Q3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17%至16.3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55%至1.56亿元,在疫情反复背景下实现收入业绩企稳回升。公司个护家清品类表现亮眼,六神品牌通过聚焦核心产品、吸引年轻客户及创新营销等实现快速增长,看好未来核心清凉沐浴露产品与磨砂、祛痘沐浴露等新品协同发力;护肤品类多品牌取得较好拓展,佰草集四大功能线产品处于布局规划中,高夫品牌在抖音护肤板块取得良好反响;母婴品牌当前仍处于推广阶段。公司线上加强多平台合作,与头部MCN和KOL合作发展达播,同时积极孵化自播团队,线下商超渠道压力缓解有所反弹,预计未来整体营收有望加速增长。 费用管控效果显著,经营质量保持稳健。Q3单季毛利率为54.28%,同比下降1.96pct,主要系公司高毛利的护肤品类收入占比下降所致,但公司价格体系优化下单产品毛利率基本稳定。公司注重费用管控,第三季度管理费用率下降2.01pct至11.63%,疫情下主动调整营销节奏,后置营销资源,销售费用率下降6.33pct至31.49%。营运能力稳健,在消费大环境波动的背景下存货周转和应收周转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品牌升级持续,多组合策略备战销售旺季。疫情扰动下,公司快速应对,积极调整供应链及营销规划,实现收入业绩止跌反弹,体现经营韧性与业绩弹性。未来公司将围绕“123经营方针”,在产品方面以年轻高端化为方向优化品类结构,围绕消费者打造爆品,线上加强全渠道布局,线下加码新零售并加强社区团购头部平台合作和下沉城市拓店力度,打造多品牌、全价格段和全渠道的优势布局。销售旺季将至,我们看好公司护肤品类和线上渠道的增长潜力。 估值 当前股本下,我们预计2022至2024年EPS分别为0.84/1.13/1.31亿元,同比-11.8%/+33.7%/+15.8%;市盈率分别为34/26/22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新品类拓展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反复影响销售。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上海家化-600315-Q3收入增速转正,盈利不断增强-221027(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上海家化-600315-Q3收入增速转正,盈利不断增强-221027(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Q3收入增速转正,盈利不断增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上海家化(600315) 公司于2022年10月25日公布2022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收入53.54亿元,同减8.17%,净利润3.13亿元,同减25.51%。公司保持多品牌+全渠道的布局优势,未来营收利润有望快速恢复,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Q3收入业绩企稳,六神表现亮眼。公司Q3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17%至16.3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55%至1.56亿元,在疫情反复背景下实现收入业绩企稳回升。公司个护家清品类表现亮眼,六神品牌通过聚焦核心产品、吸引年轻客户及创新营销等实现快速增长,看好未来核心清凉沐浴露产品与磨砂、祛痘沐浴露等新品协同发力;护肤品类多品牌取得较好拓展,佰草集四大功能线产品处于布局规划中,高夫品牌在抖音护肤板块取得良好反响;母婴品牌当前仍处于推广阶段。公司线上加强多平台合作,与头部MCN和KOL合作发展达播,同时积极孵化自播团队,线下商超渠道压力缓解有所反弹,预计未来整体营收有望加速增长。 费用管控效果显著,经营质量保持稳健。Q3单季毛利率为54.28%,同比下降1.96pct,主要系公司高毛利的护肤品类收入占比下降所致,但公司价格体系优化下单产品毛利率基本稳定。公司注重费用管控,第三季度管理费用率下降2.01pct至11.63%,疫情下主动调整营销节奏,后置营销资源,销售费用率下降6.33pct至31.49%。营运能力稳健,在消费大环境波动的背景下存货周转和应收周转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品牌升级持续,多组合策略备战销售旺季。疫情扰动下,公司快速应对,积极调整供应链及营销规划,实现收入业绩止跌反弹,体现经营韧性与业绩弹性。未来公司将围绕“123经营方针”,在产品方面以年轻高端化为方向优化品类结构,围绕消费者打造爆品,线上加强全渠道布局,线下加码新零售并加强社区团购头部平台合作和下沉城市拓店力度,打造多品牌、全价格段和全渠道的优势布局。销售旺季将至,我们看好公司护肤品类和线上渠道的增长潜力。 估值 当前股本下,我们预计2022至2024年EPS分别为0.84/1.13/1.31亿元,同比-11.8%/+33.7%/+15.8%;市盈率分别为34/26/22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新品类拓展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反复影响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