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新材料行业周观点:看好合成生物学赛道的成长空间,在调整中布局光伏产业链的技术升级-220905

《中信证券-新材料行业周观点:看好合成生物学赛道的成长空间,在调整中布局光伏产业链的技术升级-22090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新材料行业周观点:看好合成生物学赛道的成长空间,在调整中布局光伏产业链的技术升级-22090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合成生物学领域学术研究、技术突破不断,为产业化打下基础;2.四川限电结束,相关原料/材料的全国性产业链将逐步恢复,预计9月硅料产出有望增长20%;3.中芯国际公告在天津新建12英寸厂,建设10万片/月的产能并提供28-180nm不同技术节点的服务;4.据CINNOResearch产业资讯,受益于高汇率,京东方对iPhone14的面板供应量有望大幅增长至3000万片。建议聚焦以下主线:1.生物类材料:生物类材料领域华恒生物,同时关注嘉必优;2.新能源&电力材料:光伏领域鑫铂股份;风电领域新强联;3.半导体&电子新材料:硅片领域TCL中环;靶材领域有研新材;特气领域华特气体和凯美特气;CMP领域鼎龙股份;光刻胶领域华懋科技;OLED终端材料领域莱特光电;PI薄膜领域瑞华泰;折叠屏铰链领域精研科技,关注东睦股份。
▍短期内,预计成长板块估值将受到一定影响,建议在调整中提前布局光伏产业链。以中信证券研究部新材料组跟踪的新能源&电力材料、半导体&电子新材料、高端制造&军工新材料、生物合成&消费类材料公司为范围,上周(8月29日至9月2日)下跌2.7%,大于万得全A指数2.2%的跌幅,小盘、成长风格继续下行。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在市场对需求和通胀担忧的核心矛盾下,成长板块的估值将受到一定影响,但在原料价格逐渐回归供需基本面的前提下,部分企业盈利弹性空间有望增大,如光伏产业链,其需求端整体仍然表现强势,叠加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其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四季度仍然有望成为主线。在中长期景气度延续、赛道扩容和国产替代加速的逻辑下,具备全球竞争优势(成本,尤其是技术)的标的有望成为优先选择,预计相关公司未来盈利增速和估值将匹配上涨。
▍生物类材料: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术进展和产业化突破。2022年8月26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在《Science》上发表的《A sustainable mousekaryotype created by programmed chromosome fusion》首次在哺乳动物中实现了完整染色体的可编程连接,这是哺乳动物合成生物学研究中里程碑式的进展。2022年8月31日,Keasling等在《Nature》上发表的《A microbial supplychain for production of the anti-cancer drug vinblastine》通过对酵母细胞进行多达56次基因编辑,构造出一条微生物从头合成抗癌药物长春碱的前体文多灵和长春质碱的代谢通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其商业化应用提供操作工具和方向指导。伴随着一级市场的融资火热,我们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合成生物学领域公司上市以及相关上市公司布局合成生物学技术或推出新的产品管线。建议关注华恒生物(丙氨酸&缬氨酸&PDO)和嘉必优(ARA&DHA&SA)。
▍新能源&电力材料:新能源长期景气逻辑有望持续向上,Q4有望迎需求旺季。1)随着四川地区工业电力供应陆续恢复正常,预计硅料供应将在9月逐步释放爬坡,组件排产也将有所好转,传导到光伏辅材环节量的弹性将有望显现。推荐鑫铂股份(组件边框),建议关注鹿山新材(胶膜)。2)2022H1风电实际新开工项目和设备交付规模低于预期,下半年随着外部不利因素如预期逐步消除,预计会出现集中交货的情况,结合原材料价格中枢的下行,我们预计风电零部件环节盈利将迎来环比明显上行。推荐强阿尔法的标的新强联(风电主轴轴承)。
▍半导体&电子新材料:重视半导体国产替代更为急迫的材料环节;京东方或将供应3000万片iPhone14用OLED面板。1)8月26日,中芯国际公告称,拟在天津建设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投资总额为75亿美元,规划建设产能为10万片/月的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投运后可提供28-180nm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短期看,在晶圆厂新线建设逐步恢复、物流运输前期不利影响缓解下,基本面向好的细分领域龙头标的的配置价值凸显,建议关注国产替代更为急迫的材料环节,建议关注TCL中环(硅片)、有研新材(靶材)、华特气体(特气)、凯美特气(特气)、鼎龙股份(CMP)、华懋科技(光刻胶)。2)iPhone14系列和国产手机新品发布旺季临近,CINNOResearch产业资讯称,iPhone14面板供应中,三星将占7000万片,中国厂商京东方受益于高汇率将占据3000万片。我们认为消费电子行业的向好预期将提升,建议关注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瑞华泰(PI薄膜),折叠屏铰链领域精研科技(MIM+组装)和东睦股份(MIM)。
▍风险因素:局部疫情反复引起的区域性停工停产和物流限制;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价格调整的风险。
▍投资策略:1.合成生物学领域学术研究、技术突破不断,为产业化打下基础;2.四川限电结束,相关原料/材料的全国性产业链将逐步恢复,预计9月硅料产出有望增长20%;3.中芯国际公告在天津新建12英寸厂,建设10万片/月的产能并提供28-180nm不同技术节点的服务;4.据CINNOResearch产业资讯,受益于高汇率,京东方对iPhone14的面板供应量有望大幅增长至3000万片。建议聚焦以下主线:1.生物类材料:生物类材料领域华恒生物,同时关注嘉必优;2.新能源&电力材料:光伏领域鑫铂股份;风电领域新强联;3.半导体&电子新材料:硅片领域TCL中环;靶材领域有研新材;特气领域华特气体和凯美特气;CMP领域鼎龙股份;光刻胶领域华懋科技;OLED终端材料领域莱特光电;PI薄膜领域瑞华泰;折叠屏铰链领域精研科技,关注东睦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