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国内需求见顶了吗?-210708

《国金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国内需求见顶了吗?-210708(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国内需求见顶了吗?-210708(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引言:从总量来看,一季度GDP受到就地过年影响表现偏弱,预计二季度环比有所回升;但随着低基数效应的消退,4月以来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逐步凸显。 我们分别从总量和结构数据来判断当前我国需求是否已经见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大类资产走势做出相应的判断。 一、总量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能开始走弱。 首先,去年下半年信用收缩对我国下半年名义GDP增长形成约束。 总体信用供给增速从去年9月的11.12%逐步回落到8%左右,意味着今年名义GDP在3季度后期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其次,PMI和宏观经济景气先行指数纷纷高位回落,供需双双走弱。 制造业PMI从今年3月的51.9回落至6月的50.9,先行指数从1月的105.65回落至4月的104.10,表明我国经济景气程度在今年1季度已经到达了高峰。 第三,BCI指标从2月以来连续回落。 6月虽然BCI企业前瞻指标小幅回升,且企业融资环境也有所改善,但企业销售指标出现回落,反映的是景气度依然较高但需求放缓。 二、结构来看,我国经济倚重点逐步从“外需”走向“内需”。 首先,下半年消费预计相对疲软。 短期来看,占社零比重较大的分项后续上涨的动力减弱。 长期来看,疫情过后居民债务/可支配收入处于上行趋势,对消费形成挤兑。 其次,供给约束下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回落,下半年制造业和基建支撑仍存但力度不大。 从房地产投资来看,30城商品房销售环比和新屋开工同比已经转负,且房地产调控难以放松,下半年房地产投资不改下行趋势;从基建投资来看,地方政府专项债加速发行,但对冲需求回落力度预计有限;高新技术对全年制造业投资形成支撑,但上下游产业结构表现分化,制造业回升动力并不强。 第三,外需景气程度放缓,下半年进出口支撑有限。 出口后续围绕着两条主线:1)欧美发达国家需求;2)东盟疫情。 从总量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外需需求放缓,我国出口替代效应的优势有所减弱。 从结构上来看,东盟疫情反复,我国在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相关产品的出口替代韧性仍存。 进口逐步从“量跌价升”过渡至“量价齐跌”。 三、需求筑顶下,货币政策“稳”中偏松,财政政策为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抓手。 首先,全年6%的增长目标压力并不大,全面放松货币对冲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必要性不高,结构性调整仍然需要财政政策。 其次,从“去杠杆”过渡至“稳杠杆”,按住房地产“灰犀牛风险”依然较重要。 今年1-5月,新增信托贷款缩量了6192亿元,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也从3月高位回落,后续将依然严防投机资金流入到房地产市场,进而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兑。 最后,美联储确定性Taper,我国货币政策全面宽松的概率不高。 4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的协调,保持好宏观政策的领先态势”,意味着除非下半年经济增长下滑超预期,不然货币政策总基调“以稳为主”。 四、流动性边际变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加大。 从大宗商品来看,需求见顶,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未来呈现结构性分化。 和房地产周期相关的水泥、铝、螺纹钢商品价格难以冲破前期的高点。 和基建相关的铜和沥青价格下半年仍然存在产业链端的支撑。 从A股来看,风险偏好回落背景下估值难以进一步上行。 另外,当前PPI同比高点已显,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后续超预期有限,科技和制造业成长主线的优势稳步回归。 从利率债来看,通胀对于债市的抑制有所缓解,但是债券供给上行,利率债下行的空间亦有限,我们预计10年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9%-3.3%之间震荡。 风险提示:疫情出现新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需求回落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