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2021年6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外贸高景气还将持续-210713

《中信证券-2021年6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外贸高景气还将持续-21071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2021年6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外贸高景气还将持续-210713(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6月进出口两年复合增速较上月均有显著抬升,外贸呈现高景气。 本月出口显著超预期主要原因是海外需求强劲以及广东地区港口运行效率好于预期。 向后看,一方面海外补贴对居民消费能力的支撑以及就业意愿的低迷对海外供给的拖累预计在三季度还将持续,另一方面高运价带来的“一箱难求”一定程度增加了港口库存并被动压低了出口增长,后续随着各国港口运行效率的改善也将逐步释放积压需求。 综合来看,尽管随着基数的抬升,预计出口数据将逐步下行,但如果以两年复合增速或者环比增速等指标衡量出口景气,我们仍然维持中期策略报告的判断,认为外贸的高景气将延续。 事项:2021年6月份,中国出口金额(美元口径)同比增长32.2%(Wind一致预期21.4%),5月为27.9%;进口金额(美元口径)增长36.7%(Wind一致预期26.2%),5月为51.1%;贸易差额为515.3亿美元,5月为455.4亿美元。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出口两年复合增速较上月显著抬升,外需维持强劲增长。 2021年6月出口增速为32.2%,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21.4%。 两年复合增速为15.1%,高于上月的11.1%(图1、图2)。 分国别来看,中国对美、欧、日、东盟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7.8%、27.2%、26%和33.1%,名义增速较前值分别变化了-2.8、+14.6、+21、-7.5个百分点,美国和东盟的增速回落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疫情带来的基数因素的影响。 如果以两年复合增速来衡量,中国对美欧日的出口增速均有小幅回升,对日本有小幅回落,整体变化较为稳定(图3、图4)。 上月出口低于预期,我们结合广东地区的出口特点以及细分商品的出口情况判断主要原因并非是海外需求回落,而是广东地区5月疫情对港口运行效率的影响。 今天海关总署的新闻发布会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观点。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提到“5月下旬,广州、深圳等地发生局部疫情,部分港口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 从各方反馈情况来看,此次港口拥堵对部分企业的交货、收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从广东地区5月出台的数据来看,5月出口的影响最为显著,出口增速较4月回落了12.5个百分点,考虑到广东地区出口在全国占比约为1/4,则我们估算5月广东地区的出口对整体有3个百分点多的拖累(图5)。 如果不考虑广东地区的拖累,上月出口则基本符合预期,因此说明海外的需求实际并未出现显著回落。 本月出口显著超预期主要原因是海外需求强劲以及广东地区港口运行效率强于预期。 我们此前考虑到6月24日盐田港区整体操作才全面恢复,预计6月三周多的时间港口运行效率的下降可能会拖累广东地区的出口弱于上月,但根据海关发布会的表述来看实际恢复的情况略好于我们的预期。 但出口增长较好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海外需求较好。 如果参考过去六年的环比增速(剔除2020年)可以发现,仅有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玩具、肥料、中药和稀土的环比增速较历史均值有所回落,其余商品均高于历史均值,说明以上商品的海外需求仍然强于往年(表1)。 进口两年复合增速实现年内最高,其中对美国的进口显著增加。 2021年6月进口增速为36.7%,环比增速为5.3%,6月份两年复合增速为18.8%,实现年内最高增速。 分国别来看,中国对美、欧、日、东盟、韩国的进口增速分别为37.6%、34.1%、21.4%、33.7%和24.1%;两年复合增速中,对美国进口增速上升最为显著。 从进口行业来看,本月进口增速较高的主要是铜矿、铁矿、原油、煤等原材料,单月进口增速高达50%以上。 如果考虑环比较历史均有显著改善的化,则粮食、煤、汽车及底盘和大豆的环比增速较过去六年的环比增速均值(剔除2020年)高出20多个百分点(表2)。 考虑到国别和商品种类的变化,我们认为6月进口显著超预期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对总金额产生正向贡献;二是价格维持高位且存在涨价预期可能会一定程度推升进口需求;三是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剩余时间不多,中方或也在努力履行协议内容,增加对美进口(图6)。 向后看,尽管由于基数的因素出口增速料将逐步回落,但如果以两年复合增速或者环比来观察,预计外贸还将延续高景气。 考虑到基数的因素,预计后续单月出口的名义增速将逐步回落,但如果我们以两年复合增速或者环比增速来衡量出口景气,我们认为后续出口还将延续高景气状态,预计两年复合增速将维持在10%以上。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海外补贴对居民消费能力的支撑以及就业意愿的低迷对海外供给的拖累预计在三季度还将持续,另一方面由于高运价带来的“一箱难求”一定程度增加了港口库存压低了出口增长,后续也将逐步释放。 进口则一方面受益于出口的订单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进行,预计后续也将维持一定的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