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海证券-政策专题报告:从新生儿数量看入学压力-220722

上传日期:2022-07-22 22:46:54 / 研报作者:夏磊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国海证券-政策专题报告:从新生儿数量看入学压力-220722.pdf
大小:28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海证券-政策专题报告:从新生儿数量看入学压力-220722

国海证券-政策专题报告:从新生儿数量看入学压力-220722
文本预览:

《国海证券-政策专题报告:从新生儿数量看入学压力-220722(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政策专题报告:从新生儿数量看入学压力-220722(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新生儿6年后会成为适龄入学人口,我们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6个样本城市,通过历年新生儿数量,粗略估计预判入学压力哪年大。虽说每年入学以9月1日前出生为界,但大体趋势一致,所以我们选取年度新生儿数量,作为趋势判断依据。
  北京
  受2014年北京市“单独二孩”政策和2016年全国全面两孩政策的影响,北京市新生儿数量在2014和2016年突破20万人大关,达到顶峰。对应的2020年、2022年入学压力较大。但是在疫情影响下,2020和2021年的北京新生婴儿数为过去10年里最少,降幅也很剧烈,2021年仅新出生13.9万人,量级回落至2007-2010年间水平。
  东城、西城、海淀三区出生人口也呈现双峰特征,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2013-2014、2017年,分别对应2019-2020、2023年的入学高峰。从三区总数看,2017年出生峰值达5.2万人,对应2023年入学竞争压力最大,2024年预估入学新生将同比下降15.6%,竞争压力快速缓解。东城、西城、海淀出生的人数,只是一个判断基数,未来肯定还有别的行政区儿童迁入,所以到时候对应的入学人数总量会更多。
  上海
  2013年底“单独二胎”政策和2015年底“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使上海新生儿数量分别出现短期峰值,2014年和2016年新生儿数量增幅分别3.5%和17.8%。但在政策红利过后,新生儿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2020年更是大幅下跌,降幅达26%。如此大幅下降,与疫情因素有关,很多年轻人不敢早生、不敢多生。以出生年份推测,入学压力主要集中在2020-2023年,此后压力会相对降低。
  广州
  和以上城市原因类似,2017年广州出现出生人口高峰20.1万人,增幅为46.4%。在高峰期过去后,广州出生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2021年广州新生儿数量创近7年新低。出生率大幅下降,与疫情因素密切相关。以出生年份推测,2023年入学压力最大。
  深圳
  深圳作为一个年轻人占主导的城市,适婚适育人口众多。深圳出生人口高峰出现在2017年-2019年,然而受疫情影响,深圳2020年新生儿数量不足10万人,较2019年减少15.8%。以出生年份推测,2023年-2025年入学压力大。
  一线小结
  综合来看,四个一线城市新生儿人数变化趋势类似。一线城市生娃养娃成本高,在国家政策鼓励下,2017年出现了一大波“新生力量”,这些宝宝们将在2023年入学,入学竞争压力较大,相关配套资源都得跟上。峰值过后,近两年出生的宝宝数量较少,2025年之后,孩子们和家长们会轻松一些。
  成都
  成都新生儿从2013年开始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5年内从11万人增加到近20万人。2017-2020年维持在18-20万人的高位。这也侧面体现了人口集中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入学压力将会从2022年开始持续增大。预计未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竞争烈度会边际减弱,但总体形式仍然严峻。
  重庆
  相比成都5年内出生人口翻一倍的增幅,重庆的增幅相对温和,从2011年的28.7万到2016年的高峰35.7万,5年增长24%。2017-2019,新生儿数量缓慢回落,2020-2021年大幅下降。2026年后,入学竞争压力会小很多。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偏差,样本数量较小,入学政策变化,地域差异等。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