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光银国际-经济触角:中国2022年6月进出口恢复显著-220714

上传日期:2022-07-14 15:00:10 / 研报作者:林樵基张梓源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光银国际-经济触角:中国2022年6月进出口恢复显著-220714.pdf
大小:88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光银国际-经济触角:中国2022年6月进出口恢复显著-220714

光银国际-经济触角:中国2022年6月进出口恢复显著-220714
文本预览:

《光银国际-经济触角:中国2022年6月进出口恢复显著-220714(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银国际-经济触角:中国2022年6月进出口恢复显著-220714(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身处俄乌冲突、全球货币政策紧缩速度快于预期以及通胀担忧升温的大环境之下,中国经济也开始走出疫情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阴影,正将有效经济措施应用尽用以确保下半年经济增长。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之时,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逐渐加大,发展前景堪忧。不过,中国6月以人民币计价出口额同比增速升至22%。6月进口增速也较上个月提升2%,进口持续好转。进出口增速持续反弹,反映出中国疫疫情持续平稳带动经济恢复,同时4月份因上海静态管理导致的进出口积压也继续缓解,带动出口。展望未来,西方许多国家表态“与新冠病毒共存”,希望重新开放当地经济并解除相关的防疫封锁措施。不过高企的通胀和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则则降低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同时零售商则陷入库存过多困境,或将进一步压缩未来潜在需求。我们看到,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发布与实施,且疫情放缓为各刺激政策的实施提供良好平台,中国经济正快速回归正常。我们预期4月因静态管理积压的订单将在7月基本交付完成,余下时间因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2021年同期出口高基数,出口将面临一定不确定性,但稳外贸政策以及内外贸一体化政策的出台将保证出口作为经济增长支柱的地位。
  二季度进出口与一季度基本持平。2022年二季度,以人民币计价进出口总值10.38万亿元,同比增长8.24%;出口额为5.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进口额则为4.47万亿元,同比增长2.53%;贸易顺差则较去年同期增长65.19%至1.44万亿元。具体到6月,以人民币计价进出口总值3.77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出口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22%;进口额则为1.56万亿元,同比增长4.8%;贸易顺差则较去年同期增长95%至0.65万亿元。分地区来看,6月东盟、欧盟、美国仍然是中国的核心贸易伙伴。进口方面,中国6月从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较多,其中从东盟进口金额增速较5月上升13个百分点左右。不过,疫情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内需,导致飞机、食用植物油、汽车和汽车底盘降幅明显,而矿物肥料及化肥、原油、鲜、干水果及坚果则涨幅明显,显示价格稳定在高位的大宗商品仍是带动中国进口金额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外贸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及经济措施的应用尽用,二季度进出口增速也基本与一季度持平,显示外贸在6月基本回到正常水平。但地缘政治的加剧和全球疫情小幅度反复继续对供应链等多方面构成压力,为未来中国进出口增速增加不确定性。而进口方面则因为储蓄意识的提高和内需疲软的持续影响,进口商品需求仍持续低于一季度水平。总而来说,对外贸易活动的增长势头保持出多进少趋势。
  6月出口增速持续反弹。今年6月,中国出口额在复工复产持续进行、物流供应链恢复正常、部分积压订单持续释放等因素带动下,同比增速持续提升。分类别看,以人民币计价,未锻扎的铝及铝材、箱包及类似容器、稀土是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别录得67.9%、52.7%和60%,高增长项目则显示出海外地区因防疫措施放开,供应链开始恢复,带动相关产品需求,但高通胀和货币紧缩政策使需求降低,增速弱于5月。分地区来看,东盟、美国、欧盟6月出口金额分别占同期出口总值的15.72%、16.91%和15.21%。按出口金额增速看,美国、东盟增速提升明显,较5月提升9.55和9.46个百分点。不过,随着欧美通胀高企和货币紧缩政策缩减当地进口需求,且综合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也已处于下行趋势,外需逐步下降将逐步拖累出口增速。总的来说,尽管供应链瓶颈开始缓慢恢复正常,但全球疫情面临新一波小高峰,俄乌冲突和对俄制裁将令全球通胀保持高位,而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则打击消费需求,为全球经济复苏增加不确定性。不过,尽管面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中国6月出口增速持续恢复,显示出中国外贸的韧性,同时自4月积压的订单将会继续在7月陆续交付,带动未来出口增速;而欧盟和东南亚对于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强劲需求也将为中国外贸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人民币汇率缓解外贸压力。2022年二季度,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兑美元汇率下跌超过5%。具体来看,中美货币政策立场分化以及俄乌冲突持续,美元不断走强,加剧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并缓解出口压力。不过人民币汇率的走弱也将大宗商品价格进口价格稳定在高位,给国内诸多上游企业带来显著压力。随着美联储鹰派加息立场和激进的缩表进程持续而中国则在竭力刺激内需释放并稳定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将在波动中略微下降。总的来讲,人民币汇率的走弱缓解了中国出口贸易压力,但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国际市场混乱、地缘政治危机等多因素将继续影响中国2022年进出口贸易形势,而中美在货币政策立场上的分化将持续给汇率带来波动性,致给出口面临不确定性。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稳健,中国经济开放吸引外国资金加大对中国商业和金融资产的投资力度,人民币的汇率稳定性也将得到保证。
  今年外贸将平稳下行。6月PMI分项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49.5和49.2,均处于收缩区间,但较上月上升3.3和4.1,外贸持续复苏。不过,在国外消费品需求降温、东南亚低端出口替代现象加强、供应链危机仍未解决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仍具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中国海关发布的HS2进口、出口价格指数仍维持高位在112.7和109.6,显示价格仍是进出口增速的主要推动力,而外贸企业利润虽有一定好转,但原材料维持高位仍令中国企业在处理海外新订单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展望今年余下时间,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仍在,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和进出口基数增高的情况下,外贸增速在波动中放缓或已成定势。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多部门持续在汇率风险管理、人民币结算、跨境电商等多方面持续支持外贸平稳发展,且内地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利于一系列稳经济政策落地实施,外贸仍将为今年经济合理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货币政策和俄乌冲突影响仍将持续。2022年二季度,伴随货币宽松、劳动力短缺、供应链危机等因素仍未解决,俄乌冲突的影响持续显现加大,通胀成为全球经济体的主要挑战。美国、澳洲、欧盟等国均开始缩紧货币政策,而美联储更是开始激进缩表,令本就根基不稳的全球经济复苏雪上加霜。6月世界银行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4.1个百分点至2.9%,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下调2.5个百分点至2.6%,新兴市场则下调3.2个百分点至3.4%。我们认为,此次全球大规模且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不仅使发达经济体陷入滞涨与衰退的风险之中,更使新兴经济体承受不小的外部压力。展望未来,俄乌冲突对全球的影响或才刚刚开始显现,和货币政策快速收紧成为今后世界经济复苏的核心风险,但全球供应链将随着中国复工复产而逐步修复,或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支柱;中国方面则随着稳增长措施应出尽出且持续落地,将表现出充足的韧性,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发展。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