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民生证券-疫情影响系列研究(四):算一算抗疫的财政账本-220515

上传日期:2022-05-15 20:46:02 / 研报作者:周君芝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民生证券-疫情影响系列研究(四):算一算抗疫的财政账本-220515.pdf
大小:119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民生证券-疫情影响系列研究(四):算一算抗疫的财政账本-220515

民生证券-疫情影响系列研究(四):算一算抗疫的财政账本-220515
文本预览:

《民生证券-疫情影响系列研究(四):算一算抗疫的财政账本-220515(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证券-疫情影响系列研究(四):算一算抗疫的财政账本-220515(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当前抗疫带来的财政压力究竟有多大,财政“家底”能否承受当前抗疫模式下带来的全年收支冲击,是否意味着后续我们需要打开新的增量政策空间?对此有必要测算抗疫的财政账本。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测算抗疫财政账本时,我们会放大极端情况。

因为,若在极端情况下,既有财政“家底”依然能够承担抗疫财政相关压力,意味着我们的财政有足够余力应对既有疫情。

疫情防控影响财政收支的两条机制坚持严格“动态清零”总原则下,近期疫情防控呈现出来两点特征。

一是局部城市全域静态封控,以抑制病毒传播扩散。

二是越来越多城市推进常态化检测,以求尽早发现病毒,尽早有效控制。

收入影响机制。

全域静态管理对当地经济活动带来较为直接影响,因而全域静态管理对财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财政收入。

支出影响机制。

常态化核酸检测需要政府在核酸、抗原等方面支付相关费用,因而常态化检测对财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财政支出。

测算全域静态管理对财政收入影响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三个省市经历过全域封控,分别是深圳(2022年3月)、吉林(2022年3月)和湖北(2020年2月)。

这三个地区恰好经历了为期7天、15天以及30天封控,当月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减收7%、78%和99%,政府性基金收入平均减收100%。

我们将这三个参考样本,用以考察今年其它地区封控时期财政收入受影响幅度。

根据今年4月不同省市面临的实际封控时间,我们推测得到4月公共财政减收2423亿元,政府性基金减收811亿元,广义财政减收逾3000亿元。

假设除上海、吉林外,后续月份全国各省都将在随机时点历经一次为期15天(第二组假设为经历30天)的全域静态管理,则全年广义财政收入将减收2.4万亿(第二组假设测得结果是2.7万亿)。

当然,本文测算时假设今年全国各地均经历一轮全域封控。

我们认为这一假设在测算过程中是偏严格的,现实中不太容易出现这种大范围封控。

这种情况下,我们测算得到财政收入端影响约为3万亿。

全员核酸常态化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全员核酸常态化,需要更多的医疗耗材、医护人员以及相关设备,这些需求并非平常时期医疗资源能够满足。

这就意味着,若各地开展全员常态化核酸检测,必然涉及一笔额外的抗疫支出,这部分支出至少部分需要财政负担。

我们将常态化核酸所需费用拆解为五项,包括采样人员支出、核酸检测、抗原支出、采样亭支出以及备用方舱支出。

最终测算得到,在三轮一次核酸的模式下,全国每月新增支出647亿元,全年需要支出0.7万亿元。

抗疫财政账本的三点启示启示之一,今年4月防疫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大于2020年1-2月的月均水平;启示之二,当前中国财政“家底”尚充足,或能覆盖今年抗疫带来的财政收支缺口,目前中国财政尚有2.4万亿财政余钱,再加上超万亿的社保结余资金,覆盖今年抗疫造成的财政收支缺口,压力并不大。

当然,我们测算的前提是,本土疫情及政策防控对经济的扰动不再进一步扩大。

启示之三,从财政收支平衡视角,坚持“动态清零”总原则不变情况下,未来更有效也更经济的抗疫模式值得探索。

全域封控对经济活动以及财政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常态化检测。

并且全域封控对财政收入存在非线性影响。

这就意味着,通过高频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尽早发现传染源,精细调控,控制传染范围,尽量压缩静态管理时长和地域范围,这或许是未来更加经济也更加有效的抗疫路径。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疫情应对方式超预期;测算偏差。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