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国际-中国科技战略:华为2022全球分析师大会,持续创新,我们对未来的所有想象都是保守的-220509

《海通国际-中国科技战略:华为2022全球分析师大会,持续创新,我们对未来的所有想象都是保守的-220509(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通国际-中国科技战略:华为2022全球分析师大会,持续创新,我们对未来的所有想象都是保守的-220509(28页).pdf(2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4月26-27日,我们受邀参加华为HAS2022第19届全球分析师大会。 26日,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和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围绕“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发表主题演讲,介绍华为业务进展和未来发展战略,探索数字化、低碳转型愿景下的新技术趋势。 27日,华为多位事业部领导和业务负责人就ICT产业发展趋势、华为云服务、ICT加速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行业实践探索等领域展开讨论。 经营提效,业务健康发展。 2021年,华为实现营业收入6368亿元,同比下滑28.6%,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研发投入继续加大,加速创新生态建设和领先技术开发,全年研发投入1427亿元,占总收入22.4%,研发费用额和费用率均处于近十年最高位。 5G创新业务规模化商用,截止2021年末,华为5GB端应用超3000个;RuralStar系列解决方案为全球超70个国家和地区6000万偏远地区人口提供联接。 数字生态加速构建,超2.2亿台华为设备搭载鸿蒙OS,华为云、鲲鹏、升腾系统开发者数量分别超260、80、60万人,合作企业超30000家,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字能源业务方面,华为助力客户实现绿色发电4829亿度,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近2.3亿吨。 人才培养方面,华为“未来种子计划”累计培养超154万名数字化专业人才。 未来发展规划:持续创新,赋能百业千行,共建绿色智能世界。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面对未来数字化和低碳化趋势,华为将持续创新投入,加快数字新基建和智能终端发展,作为赋能者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低碳化转型:(1)扩大产品应用场景:华为将重新思考技术创新方法,提高产品预制化水平,降低新技术引入难度,更好满足不同行业、场景的差异化需求。 (2)提高云服务便利性:提供公有云、专属云等多类产品组合,解决客户安全担忧,提高云服务使用意愿;建立专门服务咨询团队,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培训;扩大云上工具开发和支持,提高云服务使用效率。 (3)组建集成化的华为军团,缩短内部管理链条,整合产品、服务、生态资源,加快客户需求响应速度,对单一行业的问题形成针对性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面对内外部环境的诸多挑战,华为提出要“有质量的活下来”的发展目标,把控产品服务质量、关注经营质量、控制风险敞口、持续布局未来,期待华为走出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华为对未来科技战略的思考: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立足ICT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当前阶段,认为理论技术或已达到瓶颈。 华为希望与学术界、产业界共同探索,开展面向未来的创新。 基于此,他提出了四个面向未来的科学假设与商业愿景,围绕基础科学、机器学习等前沿命题。 (1)探索基础科学、前沿技术,拓展认知边界:围绕物理、化学和生物领域,华为的科学假设是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科技,以更好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则。 商业愿景方面,华为将与科学家合作,在各个领域寻求突破,例如量子计算领域,多种手段实现量子存储、提高可控性;半导体领域力求突破材料的物理极限,降低半导体器件的功耗;在化学领域通过计算发现物质性质,有望发现更好的催化剂、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疫苗等。 (2)扩展感知世界和感知自身的能力:从人类感知到机器感知,华为在多个领域有探索:在视觉计算上华为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新型传感器,帮助类无感知实时地测量重要健康参数;通过脑机接口,更好地人机协同;探索虚实融合新体验,例如3D显示、虚拟触觉,看的更真、摸得更实。 (3)探索新计算模型,以更好地认知世界、创造价值:科学假设是让计算模型更好的适应各个场景的应用,人类需要创造具备适应性和高效性的计算模式;因此华为力求打破传统AI理论和计算模式,开发更高效的计算架构和新组件,以充分利用新的计算模型在自动驾驶、芯片等领域有所突破创新。 (4)突破香农理论限制,在更大的时空中联接虚拟和现实世界:以自动驾驶为例,目前的5G网络仍不足以满足大量感知器件带来的带宽需求,所以需要开发出远超现有算法的数据压缩算法。 华为认为如果将超高频技术等技术嫁接到无线和光领域,有望打破现有的理论限制,成千上万倍提升通信性能。 我们认为,计算体系目前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变革,从之前单一的线性计算(低维度)发展到非线性计算(高维度),相关的技术突破将打破之前的物理极限,带来材料、工艺、应用等领域的颠覆式发展,从而带领人类再次进入科技大爆发的增量时代。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数字经济发展不及预期;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