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国海证券-瑞华泰-688323-事件点评:CPI产线开始调试,嘉兴项目持续推进-220501.pdf
大小:36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海证券-瑞华泰-688323-事件点评:CPI产线开始调试,嘉兴项目持续推进-220501

国海证券-瑞华泰-688323-事件点评:CPI产线开始调试,嘉兴项目持续推进-220501
文本预览:

《国海证券-瑞华泰-688323-事件点评:CPI产线开始调试,嘉兴项目持续推进-22050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瑞华泰-688323-事件点评:CPI产线开始调试,嘉兴项目持续推进-22050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22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022年Q1实现营业收入8078.79万元,同比增长0.66%,环比增长3.96%;实现归母净利润1228.18万元,同比减少27.23%,环比增长4.6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58.38万元,同比增长80.44%,环比减少53.77%。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8%,同比减少1.36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04个百分点。

毛利率40.44%(同比下降5.2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68个百分点),净利率15.20%(同比下降5.83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10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一季度利润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拖累,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公司2022年Q1实现营业收入8078.79万元,同比增长0.66%,环比增长3.96%;实现归母净利润1228.18万元,同比减少27.23%,环比增长4.67%。

公司一季度毛利率与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研发支出增加所致。

俄乌冲突下全球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增长,一季度公司主要原材料ODA、PMDA采购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3.56%、32.25%,公司一季度营业成本为4811.48万元,同比增长10.44%。

同时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扩大在PI薄膜领域的技术优势,一季度研发费用为624.30万元,同比增长29.65%。

公司持续强化成本管理,持续推进精细化生产管理,降本增效。

2022年Q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60%,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9.98%,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4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3.23%,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4个百分点。

CPI薄膜进入调试阶段,有望填补该领域的国内空白柔性显示用CPI薄膜具有耐弯折、低碎裂风险、可卷对卷加工、满足大尺寸屏幕折叠等优良特性,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及成本下降,在柔性显示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加。

公司自主掌握CPI薄膜制备的核心技术,基于现有生产线于2018年成功生产出CPI薄膜,该等产品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优异,可折叠次数超过20万次,关键性能通过国内终端品牌厂商的评测,已实现样品销售,用于终端品牌厂商及其配套供应商的产品测试;公司正在建设的CPI专用生产线,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该产线正式投产后可实现CPI薄膜产品在折叠屏手机等柔性显示电子产品领域的应用,有望填补该领域的国内空白。

拟发行可转债推进1600吨薄膜项目,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PI薄膜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广泛应用于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5G通信、柔性显示、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

随着共聚改性等新技术的运用,通过对其配方设计、生产工艺的不断探索和改进,PI薄膜衍生出更多功能性应用,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未来有望成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等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材料。

由于国内PI薄膜行业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大部分停留于低端产品领域,而高性能PI薄膜领域主要被杜邦、钟渊化学、PIAM等国外巨头占据,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材料国产化的背景下,高性能PI薄膜进口替代的市场空间可观,以公司为代表的具有独立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的企业,迎来技术创新和国产化替代的重要机遇。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4.3亿元建设嘉兴瑞华泰1600吨PI薄膜项目,该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的考察论证、项目选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项目备案等工作,厂房主体建设工程已完成,部分生产线设备已到场,正在安装,预计今年四季度将部分生产线进行调试,贡献一部分调试产能,明年基本上全部建成投产。

项目主要产品包括热控PI薄膜、电子PI薄膜、电工PI薄膜、特种功能PI薄膜等系列产品,在现有产能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产品类别,升级装备水平及改进工艺技术,致力于将PI薄膜在新能源等更多新型应用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使公司在产业链中拥有更均衡和更丰富的产品结构,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可转债发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分别为0.93、2.23、3.3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9.08、16.34、11.0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未来需求下滑;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可转债发行进程的不确定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