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光威复材-300699-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点评:业绩增长稳健,全产业链布局前景可期-220415

《中信证券-光威复材-300699-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点评:业绩增长稳健,全产业链布局前景可期-22041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光威复材-300699-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点评:业绩增长稳健,全产业链布局前景可期-22041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6.07亿元,同比+23.25%;实现归母净利7.58亿元,同比+18.18%,供给紧张、降价等原因致使公司全年毛利率承压。 公司预计22Q1实现营收5.91亿元,同比-5.46%;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5.37%。 公司碳纤维军品有望核心受益于军机加速换装列装,同时收购威海光晟进一步完善军品复材布局;风电市场将持续受益于行业扩容,同时积极布局民航、储氢等领域,民品业务有望多点开花。 在军民协同驱动下,公司或将进入黄金发展期,维持“买入”评级。 ▍营收净利稳健增长,供给紧张等致使毛利率短期承压。 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6.07亿元,同比+23.25%;实现归母净利7.58亿元,同比+18.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7.13亿元,同比+25.95%。 毛利端,碳纤维业务受军品碳纤维价格下降及民品占比提升影响,毛利率同比-5.11pcts至70.05%;碳梁业务受碳纤维进口限制叠加疫情冲击供给端影响,毛利率同比-5.49pcts至15.07%;预浸料业务受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影响,毛利率同比+1.26pcts至28.15%,致使公司总体毛利率同比-5.39pcts至44.42%。 费用端,由于T800H级研究环节基本完成及M40J级项目结题,公司研发费用同比-15.25%至2.32亿元;无追索权保理及贴现减少致使财务费用同比-44.39%至953万元;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基本保持稳定,同时营收增加抬高基数致使期间费用率同比-5.89pcts至13.60%。 综合上述因素,叠加其他收益同比减少等影响,公司净利率同比1.29pcts至29.00%,盈利能力主要受毛利端影响而略有下滑,但伴随碳梁供给端紧张缓解及碳纤维规模效应进一步释放,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或将持续向好。 21Q4公司实现营收6.45亿元,同比+25.82%;实现归母净利1.40亿元,同比+19.50%。 ▍产品研发验证成果丰硕,疫情拖累22Q1业绩表现。 分业务来看,2021年公司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产品研发验证成果显著,其中碳纤维业务营收同比+18.32%至12.75亿元(占比48.92%),T700S级/T800S级以优异成绩入围某重大壳体应用项目,M65J项目高分通过全国竞标,T800H级航空应用项目碳纤维研制基本完成,T1100G级和M40X级产品实现关键突破;碳梁业务实现收入8.08亿元(占比30.99%),同比+12.56%;风电叶片半预浸料成功开发并实现批产,拉动预浸料业务实现收入3.59亿元(占比13.78%),同比+51.94%;复材业务营业收入同比+141.0%至0.96亿元,TP500等无人机首架份交付,H118、AR500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2021年,公司产品研发及验证成果丰硕,产品谱系及应用下游得到进一步拓宽。 据公司业绩预告,由于威海疫情冲击部分板块生产交付叠加批产定型碳纤维价降影响,公司预计22Q1实现营收5.91亿元,同比-5.46%;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5.37%,其中碳纤维业务营收同比+7%左右;碳梁业务营收同比+2%左右;预浸料业务受阶段性订单结束影响,营收同比-56%左右。 ▍存货大幅增长预示需求饱满,现金流状况持续向好。 2021年末,公司存货规模达4.12亿元,同比+43.88%,其中原材料规模同比+43.2%至1.85亿元,在产品规模同比+75.3%至0.47亿元,或表明公司下游订单饱满,正积极备货备产;库存商品规模同比+25.8%至1.37亿元,顺利交付后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2021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达11.96亿元,同比+25.17%,实现连续三年增长;受民品业务收入增加影响,公司期末应收账款达4.03亿元,同比+66.27%,考虑到公司主要客户为军方,民品主要客户为维斯塔斯等龙头客户,回款风险较低,现金流状况有望进一步向好。 ▍提升产能优化布局,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年,公司持续进行产能扩充,M40J级M55J级产品由验证性生产转为正式生产,达到预期投资目标即20吨/年产能;军民融合高强度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于二季度投产,新增T700S/T800S产能约2000吨/年;内蒙古项目一期23个建筑单体竣工(共24个),计划2022年内投产,一期预计实现4000/吨年碳纤维产能,投产后将有效缓解公司碳梁用碳纤维供给瓶颈。 公司还通过完成某定型碳纤维原丝产能异地重建,增加该型号产能500吨/年;同时新增航空级T700/800级产能上千吨,新增QM4035/4050产能20吨/年,新增碳梁产能170万米/年。 公司业务布局不断优化,2021年内先进复材中心一期、二期陆续投入使用,多款无人机复合结构、航空复材部件开发成功,取得多家航空主机厂所部分零件供应资质,并收购威海光晟进入航空发动机缠绕壳体领域,进一步加强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布局,国内碳纤维产业链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 在产能持续扩充及布局持续优化下,公司正进入黄金发展期。 ▍风险因素:订单节奏不确定性;产品价格波动;原材料涨价等成本影响;局部疫情反复拖累生产交付节奏。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碳纤维龙头,预计将充分受益于军品市场需求扩容及风电等民品市场蓬勃发展。 我们维持公司2022/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9.5/11.9亿元,新增2024年归母净利预测为14.8亿元,对应EPS预测分别为1.84/2.29/2.8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22/17x。 选取中简科技、中航高科、西部超导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2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35x,考虑到公司在军品碳纤维赛道竞争优势明显,在风电碳梁等民品赛道中前景广阔,给予公司2022年40xPE,对应合理市值约380亿元,对应目标价74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