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方证券-汽车与零部件行业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研究:加快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的布局-220407

研报附件
东方证券-汽车与零部件行业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研究:加快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的布局-220407.pdf
大小:172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方证券-汽车与零部件行业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研究:加快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的布局-220407

东方证券-汽车与零部件行业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研究:加快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的布局-220407
文本预览:

《东方证券-汽车与零部件行业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研究:加快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的布局-220407(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汽车与零部件行业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研究:加快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的布局-220407(35页).pdf(3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俄乌冲突为中国汽车供应链安全敲响了警钟。

俄乌冲突爆发后,线束龙头莱尼在乌克兰的分工厂关闭,线束工厂的停工对欧洲汽车供应链造成了直接冲击,大众茨维考工厂以及德累斯顿玻璃工厂分别被迫停工,保时捷、奥迪、奔驰等厂商的欧洲工厂也将被迫减少产量。

除了线束外,乌克兰是氙、氪、氖等电子特气的出口大国,电子特气在IGBT、MEMS及电源管理芯片等汽车芯片的生产中不可或缺;若俄乌冲突延续,或将使得全球汽车芯片供应紧张。

中国尚未实现汽车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特别是智能汽车方面,在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细分领域仍然依赖外资,2015-2021年汽车零配件进口金额从1710.29亿元提升至2437.16亿元,CAGR为6.1%,零部件进口依赖程度仍然较高,需要在这些短板领域加快国产替代步伐。

智能汽车是发展趋势,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是核心。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时代来临,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将成为智能汽车的两大竞争领域,国内自主整车厂商和新势力有望通过在两大领域的配置升级和功能进化,实现自主品牌向上发展;布局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零部件供应商将迎来国产替代机遇。

智能座舱:芯片、操作系统等需要加快自主替代。

在智能座舱产业链中,国内供应商在车机、液晶仪表、HUD、座舱应用软件领域已较为成熟,座舱芯片、操作系统等仍然由外资厂商掌控。

座舱SoC芯片是智能座舱的核心,高通凭算力及先发优势占据龙头地位,SA8155P成为中高端车型主流座舱SoC。

华为、芯驰科技、芯擎科技为代表芯片厂商积极布局座舱SoC领域,芯片产品将于2022年进入量产。

目前基础型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中QNX占43%,Linux+Android约占35%。

阿里巴巴、华为等积极研发车载操作系统,开发基于Linux的定制型操作系统,在此基础上推出独立自研的车载OS内核,有望打破基础操作系统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智能驾驶:激光雷达、高算力智能驾驶芯片及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需加快国产替代。

在感知系统:激光雷达国外企业占据优势,急需国产替代。

决策系统:高算力智能驾驶芯片及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是核心。

Mobileye、英伟达、高通等外资厂商推出满足L4级自动驾驶的芯片产品,特斯拉则自研芯片。

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自研高算力智能驾驶芯片。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是汽车智能化计算中枢,德赛西威、东软集团、经纬恒润、华为、百度及宏景智驾、创时智驾等企业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领域展开布局。

线控转向:外资厂商布局较早,关键芯片主要依赖进口;线控制动:国内企业已布局,已获得车企定点量产。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在电动车渗透率逐渐提升过程中,未来智能汽车渗透率也有望逐年提升,现阶段,智能汽车核心部件仍需要进口,积极布局激光雷达、智能座舱、操作系统、高算力芯片、智能汽车域控制器的公司有望受益,建议关注:上声电子、华阳集团、拓普集团、德赛西威、经纬恒润、伯特利、华域汽车、星宇股份、保隆科技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汽车需求、智能汽车推广进程低于预期、企业自身智能汽车进程低于预期、疫情控制时间不确定性影响汽车需求。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