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星云股份-300648-点评报告:深耕大客户,锂电和储能业务有望快速增长-210729

《中航证券-星云股份-300648-点评报告:深耕大客户,锂电和储能业务有望快速增长-210729(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星云股份-300648-点评报告:深耕大客户,锂电和储能业务有望快速增长-210729(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锂电检测行业领先企业。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以锂电池检测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以电池仿真测试、电池过程测试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向电池制造企业及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电池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公司开发了储能变流器(PCS)及智能电站控制系统,与锂电池、储能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并推广储充检一体化储能电站系列产品;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福建星云检测与下游客户深度合作,开展锂电池检测服务;通过控股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开发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等相关产品并开展充电运营服务。 客户覆盖动力电池厂商(CATL、国轩高科等)、消费电池厂商(欣旺达等)、整车厂(一汽、上汽、东风、蔚来等)、检测机构(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以及华为、长电等其他领域客户。 2020年全年及2021Q1业绩高速增长。 2020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增长57.24%,主要受到锂电池组自动化组装设备(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58.8%)、锂电池保护板检测系统(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251.7%)、检测服务(收入0.45亿元,同比增长99.6%)等业务拉动,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06%。 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64.91%,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729.55%。 电动化大势所趋,锂电业务受益于下游扩产。 扎根于锂电检测领域,公司锂电池组自动化组装设备、相关检测设备需求将受益于动力电池需求的爆发。 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下,由政府、车企(传统车企/新势力/跨界造车)、消费者三方的共同参与下,电动化大趋势确立,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速度可能会超预期:1、从需求端看,1)中国、欧洲、美国等地区均推出新的电动车补贴政策;2)推动充电桩、换电站等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减免停车费、充电费减免等优惠进而降低电动车使用成本,通过限牌、限行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燃油车使用成本;3)政策补贴和引导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增强,同时汽车消费主力人群逐步转变,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持续加强。 2、从供给端看,1)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降促进电动车硬件成本价格下降;2)在诸如中国双积分制度、欧洲最严碳排放新规等政策驱动下,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布局,新势力则希望借由电动化的窗口实现对传统车企的反超;3)特斯拉等厂商诸多爆款车型的鲶鱼效应促进各方厂商不断推出在价格、续航等方面更具竞争力的车型;4)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进一步增强电动车产品吸引力。 3、电动化大趋势持续深入。 根据EVSales,2021年5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44.2万辆,同比增加199%,其中EV29.5万辆,同比大增190%,前5月累计销量达196.2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5.8%。 根据中汽协,6月新能源车产销均为24.8和25.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3倍和1.4倍。 1-6月累计产销分别达到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为9.4%。 4、下游扩产需求旺盛。 根据SPIR,预计2025全球锂电池出货量1135.4gwh,相比2020年增长337.5%,其中动力锂电池873.6GWH。 国内外主要动力电池厂商加速扩产,带来相关检测、组装设备需求爆发,如宁德时代规划的产能基地2025年预计达产超550GWh,中航锂电预计2025年达产、在建和规划的产能300GWh;国外方面,SKI拟IPO以帮助实现2025年200GWh的产能目标,LG新能源预计2023年扩产至260GWh,Northvolt规划2030年产能150GWh。 公司前瞻性、针对性布局储能。 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GWh以上。 据CNESA,截至2020年底,中国运营储能项目容量总计35.6GW,其中抽水蓄能31.79GW,新型储能3.81GWh,根据政策要求未来5年内新增新型储能的市场空间约为26.19GW,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09%。 电化学储能优势显著,伴随着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渗透率有望快速提高。 据GGII,2020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为16.2GWh,2025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58GWh,未来四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在储能业务方面,公司主要面向电网侧储能和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 其中主要产品包括充电桩、储能变流器以及在此基础上打造的“储充检一体化智能充电站”,近期公司、宁德时代、时代星云与国网电动共同合作的福建省首座“多站融合”超级充电站已正式投入运营。 公司定增募投项目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电站变流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总投入4.7亿元,定增2.3亿元),满产后预计年产120套储能变流器(PCS)、各类UPS变流器8000件,1100套充电桩。 深耕大客户,锂电、储能业务有望快速发展。 公司客户涵盖动力电池、消费电池、整车厂、检测院所等各类机构。 公司深耕宁德时代等大客户,有望与其实现共同发展:1)公司与宁德时代业务往来稳定,2020年年初到12月10日,公司与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累计合同达2.15亿元,而截止到5月11日,公司2021年签订采购订单金额累计达到1.27亿元;2017-2019年,公司对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3%、39.51%、39.85%;2)宁德时代入股公司,2020年公司拟非公开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4亿元,宁德时代通过福建闽东时代乡村投资发展合伙企业认购309.6万股,共计约1亿元;3)公司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时代星云,合资公司深耕储能领域,风光储充测一体化智能电站、家庭智能后备电源系统、基站智能后备电源系统等。 宁德时代是动力锂电池全球龙头,市占率稳定在全球前二名,2025年规划电池产能超过550Gwh,发布钠离子电池加码储能发展,贯彻“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应用场景”的发展战略。 通过入股、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公司与宁德时代在动力和储能业务上均实现深度绑定,锂电检测和储能业务有望为公司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技术领先、产品丰富、客户优质,未来有望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电动化趋势的持续深入,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加,凭借在锂电检测设备行业的竞争优势,公司将受益于下游客户的快速扩产;2)政策落地后,电化学储能未来五年快速增长,公司前瞻性布局,PCS、充电桩等业务未来有望快速增长;3)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有望与大客户共同快速发展。 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收入为7.86亿元、10.86亿元、13.7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98亿元、1.69亿元、2.36亿元,EPS为0.66元/股、1.14元/股,1.60元/股,对应PE分别为83X、48X、35X。 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更新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储能普及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