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光大证券-华工科技-000988-系列跟踪报告之二:公司2022Q1业绩超预期,三大业务全面提速-220331

上传日期:2022-03-31 10:48:50 / 研报作者:刘凯石崎良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光大证券-华工科技-000988-系列跟踪报告之二:公司2022Q1业绩超预期,三大业务全面提速-220331.pdf
大小:44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光大证券-华工科技-000988-系列跟踪报告之二:公司2022Q1业绩超预期,三大业务全面提速-220331

光大证券-华工科技-000988-系列跟踪报告之二:公司2022Q1业绩超预期,三大业务全面提速-220331
文本预览:

《光大证券-华工科技-000988-系列跟踪报告之二:公司2022Q1业绩超预期,三大业务全面提速-22033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华工科技-000988-系列跟踪报告之二:公司2022Q1业绩超预期,三大业务全面提速-22033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22年3月30日,公司发布2022Q1业绩预告和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2.3亿元,同比增长75.88%-102.27%,扣非净利润为1.82-2.12亿元,同比增长83.95%-114.27%,基本每股收益为0.2-0.23元。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01.67亿元,同比增长65.65%;实现归母净利润7.61亿元,同比增长38.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53.12%;毛利率为17.04%,同比减少6.73pcts;净利率为7.36%,同比减少1.45pcts。

公司2021Q4营业收入为27.98亿元,单季环比增长2.53%,单季同比增长71.98%;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单季同比由盈转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单季同比由盈转亏;毛利率为14.79%,单季环比减少2.44pcts,单季同比减少7.22pcts,净利率为-1.72%。

点评:公司2021Q1业绩超预期,所聚焦赛道的市场主体业务大幅增长。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超预期,所聚焦赛道的市场主体业务实现大幅增长。

其中,联接业务,5G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客户对光模块、数字小站的需求增长较快。

感知业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厂家对公司PTC加热组件、传感器的需求快速增长。

智能制造业务,受益于新能源相关产业链的快速扩容、智能制造迎来加速发展期,公司的激光装备、智能产线订单增长较快。

2021年公司营收破百亿,三大业务全面提速。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产品积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光联接、无线联接业务和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传感器以及激光防伪包装业务三大业务格局。

公司2021年完成校企改制后,将核心业务锚定新基建、新能源、工业数智化等发展赛道,正式迈入系统成长、拓展战略空间的新阶段,2021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智能制造业务:公司致力于为工业制造领域提供广泛而全面的激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全面布局激光智能装备、自动化产线和智慧工厂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激光装备制造商之一,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

激光智能装备事业群重点围绕“切、焊、洗”三大业务,聚焦高端市场、优质客户,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建设单机智能化、产线自动化、工厂智慧化的产品体系,开发“专精特新”高毛利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激光精密系统事业群在夯实巩固泛电子行业的基础上,紧抓日用消费品和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期,倍增投入,形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态势。

在半导体、PCB、量测等领域工艺制程深入研究,打造、优化半导体切割装备、PCB打孔、miniLED、3D视觉分拣等应用领域行业领先、专精特新的产品,向核心制程高端装备迈进,构建事业群“纳米级高端智能装备”为核心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2021年公司激光加工及系列成套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26.07亿元,同比增长38.03%,其中智能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精密系统事业群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

联接业务:公司拥有业界先进的端到端产品线和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光电企业,服务全球顶级通信设备和数据应用商,智能终端业务立争打造个人、家庭、网络智能融合通信终端的世界级企业。

面向无线网、传输网、接入网和数据中心,加快高端产品研发进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400G、800G产品系列,1.6T光模块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持续推进硅光芯片的流片验证,硅光模块进入小批量阶段。

网络终端业务紧抓5G室内覆盖的建设增长需求,基于5G无线小站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丰富产品系列。

拓展“智能汽车”领域,开发激光大灯光电转换模组、AR-HUD等新产品,为未来可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2021年公司光电器件系列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53.80亿元,同比增长103.38%,其中智能终端业务方面,成功开拓网络终端新领域,Joinsite系列无线小站产品大批量发货,收入规模同比增长670%,光学业务依托“棱镜+码盘”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50%。

感知业务:公司致力于为家电、汽车、OA、医疗、消费类电子等领域提供温度、湿度、光、空气等多维感知和控制解决方案,推动智慧出行、智慧家庭、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的发展,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传感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传感器业务重点攻克电控等核心关键技术,面向智慧电网、智能家电等战略市场优化;激光全息防伪业务进一步加快IMR技术及产品工艺的学习和吸收,力争性能媲美国际水平,并创新光学纹理与印刷相结合的新效果、新产品实现行业领先,对标国际一流,预研显示面板IMR技术、INS产品及工艺、TOM产品及工艺。

2021年公司敏感元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15亿元,同比增长41.8%,激光全息防伪系列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9亿元,同比增长14.17%,其中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销售增幅达到176%,汽车温度传感器销售同比增幅超过47%,压力传感器完成全自动芯体及组装净化车间建设,研发及制造水平达到全球领先。

校企分离改革完成,超额业绩奖励激发管理层活力。

2021年公司完成校企分离改革,控股股东变更为国恒基金,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截至2022年3月国恒基金持股比例为19%。

2020年11月,公司董事长马新强以及其他39名公司管理团队成员、核心骨干员工共同出资设立有限合伙润君达,并对国恒基金出资1.5亿元。

根据国恒基金2021年5月12日的《合伙协议补充协议》各方同意,以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的经营性净利润为基数(若低于4.5亿元,则以4.5亿元为基数),2021年至2023年,若公司经营性净利润实现年化15%复合增长率,即2023年经营性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52.09%,且每年较上年目标值增长率不低于5%,则润君达将以原值从武汉市国资委控制下的国投创新、旅游体育集团、碧水集团、地铁集团受让共9.8亿元基金份额。

公司2020年经审计的的经营性净利润低于4.5亿元,因此当21-23年公司的经营性净利润分别至少达到4.73/4.96/6.84亿元时,即可兑现该受让协议。

校企分离改革后,公司的核心骨干参与到员工持股平台,并增加相应的业绩激励,将在公司成立20年后重新激发新的活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认为,在公司治理层面,控制权变更将带来积极变化,同时超额业绩奖励有望充分激发管理层活力;在业务层面,我们看好公司新能源汽车PTC业务的市场前景,以及5G深度覆盖带动小基站业务成长潜力。

考虑到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3(下调16.82%)、14.28(下调12.71%)亿元,预计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8.8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PTC拓展不及预期,光模块市场竞争加剧,5G建设需求周期波动。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