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解决后能带来什么影响?-220327

《长江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解决后能带来什么影响?-220327(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解决后能带来什么影响?-220327(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政府基金预算公布,欠补问题再迎关注3月24日,财政部官网发布《202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其中“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的预算数从2021年执行数985亿元大幅增加至4595.47亿元。 经对比可以发现,2021年的预算表中“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等多项科目均未出现在2022年预算表中,这些科目或均被归到2022年的“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科目中。 而2021年预算表中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占划归科目合计值比重的92.95%,因此市场对“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量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抱有较大的期待。 如果这一个困扰行业多年的问题得到解决,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基金征收增速迟缓,补贴缺口逐年增加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长期由电网企业代收后上缴财政部,其征收目的在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符合补助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进行补助。 而由于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的征收依赖于征收标准以及全社会用电量增速。 与新能源电量的高速增长相比,新能源补贴征收及支出增速相形见绌,而二者增速分化的结果便是补贴缺口持续增加。 根据2019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报告》显示,实际上早在2016年,国家补贴发放的进度已经不及新增新能源的需求,2017年到2019年底,按年度计算的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分别为1500亿元、2331亿元、3000亿元以上。 而在2020及2021年风电及光伏发电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预计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或将进一步扩大到4000-5000亿元左右。 补贴回笼收益各异,殊途同归拥抱“双碳”由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多为国企,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资产负债率考核要求,在考虑资产负债率约束下,补贴款的回笼对其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1)对低负债率企业而言,由于公司存在加杠杆空间,因此补贴款回笼导致经营性现金流短期大幅增加可以发挥资金撬动作用,公司可以通过加大债务融资来实现自身投资能力的放大;2)对于资产负债率处于考核边缘的公司,由于再难以实现杠杆率提升,补贴款回笼金额便是公司边际增加的投资能力;3)而对于高负债率公司,由于存在负债率压减需求,因此补贴款回笼难以增加其投资能力,负债率的高企同时还催生公司以货币资金还本付息降低杠杆的动机,因此补贴换回笼主要影响为降低财务费用。 整体来看,不同负债率的企业对于拖欠补贴款回笼或有不同的规划,但毫无疑问“双碳”目标下各电力公司将会大力投资风光电源,大量的资本开支随之而来,而新能源补贴的回笼可以极大缓解各公司资本开支压力,一方面提升自身投资能力,降低股权融资摊薄EPS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够节省财务费用支出水平,利好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 投资建议“碳中和”时代号召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将贯穿整个“十四五”期间,我们认为电力运营商的内在价值将全面重估。 在此背景下,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有望催化火电经营边际改善,推荐关注优质转型火电华能国际、粤电力A和福能股份;新能源装机快速成长,同时绿电价值日益凸显,推荐三峡能源、龙源电力和中国核电;水电板块推荐拥有明确成长空间的行业龙头长江电力和供需改善的华能水电;电网板块推荐三峡集团入主、开拓综能服务的配售电先锋三峡水利。 风险提示1、新能源补贴拖欠解决不及预期;2、新能源补贴缺口持续扩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