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核电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核电东风至,扬帆再起航-220319

《国信证券-核电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核电东风至,扬帆再起航-220319(6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核电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核电东风至,扬帆再起航-220319(62页).pdf(6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政策: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核电发展方针已由2018年的“稳妥推进核电发展”转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自福岛核事故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积极”一词提及核电发展。 同时,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表示“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建设”。 技术:三代技术成熟落地。 福岛核事故后,国家要求新建核电项目必须符合三代核电安全标准。 目前国内在建机组以华龙一号为主,部分项目采用VVER1200。 两种技术均有多台机组成功商运,验证了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备批量化生产的条件。 能源结构:发展核电是改善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 碳中和、碳达峰加速能源结构改善,新能源发电已成趋势,但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电力需求大,因此在电力结构改革中需要低碳、稳定的电力来源。 核电相比火电具有低碳、清洁优势;相比于光伏、风电,核电技术成熟,无需储能设备即可稳定发电,因此发展核电是改善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 审批加速,预期形成批量化建设趋势。 在政策明确+技术成熟+碳中和的三重驱动下,核电审批明显加速,2019-2020年,国家每年核准新机组4台,2021年核准5台新机组。 预期未来每年核准6-8台,实现规模化和批量化发展。 市场空间:2025年前核电设备需求超2000亿。 按照每年新建6台机组估算,我国每年核电设备市场规模约546亿元,2025年前市场规模约2185亿元。 核废料处理:市场逐渐开启,潜在空间广阔。 预计2025年在运机组将产生约1180吨乏燃料,累计13940吨。 乏燃料累计生产量超过总贮存量,乏燃料处理成刚需。 “十四五”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中低放废物处置场、乏燃料后处理厂。 目前,国内首个200吨乏燃料处理厂2019年开始建设,第二个项目已基本完成招标。 四代核电:核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代核电具有更安全、更经济、更好的防核扩散性及可持续性的特点,各国均在布局,中国在四代核电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先后建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甘肃钍基熔盐堆。 风险提示:1、世界范围内发生核电事故;2、核电发展政策变动;3、核电设备需求不及预期;4、核电项目建设风险;5、核燃料供应风险;6、核废料处理滞后风险;7、疫情导致核电建设延期;8、储能技术实现突破。 投资建议:国家发展核电态度积极明确,核电景气持续向好,批量化建设+核废物后处理打开核电成长空间。 我们看好核电细分领域市占率高、核电业务占比高的公司,设备环节重点关注:江苏神通、应流股份、中密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