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7月外贸数据评论:外部需求转向、内部扰动带动7月出口回落-210807

《国金证券-7月外贸数据评论:外部需求转向、内部扰动带动7月出口回落-210807(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7月外贸数据评论:外部需求转向、内部扰动带动7月出口回落-210807(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数据:8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按美元计价,7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9.3%,低于前值32.2%;进口同比增长28.10%,低于前值36.70%。 贸易顺差565.80亿美元,高于前值515.27亿美元。 按人民币计价,7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8.1%,低于前值20.2%;进口同比增长16.1%,低于前值24.2%。 一、7月出口同比增速放缓,表现低于预期。 分国别来看,对主要国家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均放缓。 但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对美国的出口金额加速释放,对欧盟、日本和东盟的出口金额小幅放缓。 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出口同比19.6%,较前值的35%大幅回落,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同比从前值的19.40%回落至8.70%。 从商品类别来看,1)高新技术和机电出口金额为主要支撑因素;2)疫情相关的出口产品表现均较弱;3)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对总出口金额的影响不大;4)美国地产周期放缓,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金额持续走弱。 二、7月出口超预期回落主要受到基数+外部需求转向+内部扰动等多重影响。 1)去年高基数对本月出口影响较大;2)从外部影响来看,产出“替代效应”仍存,但需求从商品转向服务业对7月出口不利。 7月越南出口和PMI中生产指数回落较大,但韩国出口表现依然较强,指向产能替代仍存。 但7月美国和欧元区的制造业PMI回落,而非制造业PMI回升,意味着需求从商品转向服务业。 3)从内部影响来看,全球海运费用大幅上涨,我国外贸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边际走弱。 7月下旬,为应对台风烟花,沿海多地港口临时停产,对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中港协公布数据显示7月中、下旬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为1.0%和-13%,较前值6.9%和-0.8%大幅回落。 三、7月进口持续回落,低于预期。 进口产品呈现“价量分化”。 分产品来看,7月未锻造的铜及铜材价量齐跌。 铁矿砂及其精矿价格涨幅放缓,数量跌幅走阔。 原油价格涨幅放缓,数量跌幅收窄。 大豆价格涨幅放缓,数量跌幅走阔。 钢材价格由涨转跌,数量跌幅走阔。 四、往后看,进出口高位回落,寻找再平衡。 第一,全球供需缺口逐步收窄,我国出口再平衡。 从需求端来看,7月以来,Delta变种在欧美加速扩散。 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后疫情时代不同国家对待疫情的逐步分流,欧美不太可能下令再次实施抗疫封锁政策,这也意味:1)需求从商品转向服务业:2)无论是后续疫情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超预期,还是遵循经济周期景气高点的回落,本国进口的需求会有所回落。 从供给端来看,越南等多数亚洲地区的政策都是目标疫情“清零”,较严格的控制意味着供给端有望恢复,全球供需缺口逐步收敛,叠加基数效应,我国的出口持续高位回落。 第二,从产业链效应来看,全球对高新技术的需求共振,使得我国出口支撑仍存。 随着世界经贸格局的演变,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的需求也在逐步释放。 无论是从“十四五”规划还是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表明我国政策已经着眼于多个周期,更加树立长远思想,我国制造业的升级表明从产出效益和乘数效应来看,对海外市场的吸引力较强,长期出口增速仍然有望支撑。 第三,内需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我国进口持续回落。 近几个月PMI数据持续释放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主要体现在成本抬升和利润受挤。 且疫情后消费起色并不高,地产政策“不松”下,房地产投资下行趋势确定,意味着无论是从结构性,还是从周期性来看下半年我国经济放缓的趋势不变,内需逐步放缓,进口的需求也将所有回落。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失控、政府应对不当、行业影响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