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中泰周期·大宗指南第31期:周期品周度运行变化-210808

《中泰证券-中泰周期·大宗指南第31期:周期品周度运行变化-210808(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中泰周期·大宗指南第31期:周期品周度运行变化-210808(27页).pdf(2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钢铁:近几周钢铁产量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主流观点认为这是限产政策的效果,实际上需求的下行可能更为重要。 我们看到近期建筑钢成交量和钢材表需均出现了明显的收缩,就如水泥一样,需求收缩自然会带来产量的负增长。 限产政策对于钢铁总产量的影响依然不明确,就如3-5月的唐山限产一般,但它确实对行业基本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即推动了吨钢盈利的提升和投机热情的上升。 如果没有限产政策,如此低迷的需求会快速将吨钢盈利打至负值。 铁矿石价格暴跌,失去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支撑后矿价将继续向它的合理价值靠拢。 股票方面,需求周期见顶后普钢类中长期逻辑偏弱。 建议从成长型新材料类行业中寻找机会,关注甬金股份、广大特材、抚顺特钢、永兴材料、久立特材等。 煤炭:1)动力煤方面,煤价预计高位震荡。 本周秦港山西产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1082.50元/吨,周环比下降5元/吨。 供给方面,发改委、能源局允许15座联合试运转到期停产煤矿延期,产能合计4350万吨/年,此外前期征地获批的38处露天矿(6670万吨/年)也开始生产,政策保供应决心较大;当前大矿保长协发运稳定,部分中小矿禁止疫情中高风险区客户拉运,产地供应紧张形势延续,坑口煤价表现强势。 需求方面,台风过后电厂日耗提升,可用天数依然处于绝对低位,考虑政策增产预期,电厂采购积极性偏弱,煤价看跌预期增加,以长协和刚性采购为主。 港口方面,北方港口库存持续上行,价格偏弱。 进口煤方面,印尼动力煤参考价连续五个月增长,8月价格创历史新高。 整体而言,当前供给端环比有改善,需求端依然维持高位水平,库存端依然偏低,动力煤价格预计高位震荡为主。 2)炼焦煤方面,供应紧张延续,价格涨幅扩大。 本周京唐港山西产主焦煤库提价(含税)2600元/吨,周环比持平。 供应方面,山西地区主焦煤产量增加缓慢,内蒙古乌海地区9月召开煤矿绿化治理会议,近期该地区露天煤矿生产受到影响,进口方面,蒙煤供应继续回升,甘其毛都口岸通关4天,日均通关191车,增量相对有限。 需求方面,焦企开工高位,原料库存偏低,采购积极,补库存仍然困难。 价格表现来看,主焦煤、肥煤等各炼焦配煤供不应求,价格普遍上调,山西低硫主焦煤上调100元/吨,内蒙肥煤上涨200-300元/吨,陕西、山东气煤上调60-80元/吨,上周盘中焦煤期货也是创历史新高。 3)焦炭方面,限产增多,焦企计划第二轮提涨。 本周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为2720元/吨,周环比上涨120元/吨。 供给收紧,优质炼焦煤供应不足,高品质焦炭继续紧俏,部分焦企由于环保检查仍未复产,同时叠加疫情影响,运输管控加严,焦炭供应受影响。 需求方面,多数钢厂限产不及预期,目前开工高位,钢厂焦企库存继续下降。 由于炼焦煤价格上涨,焦企利润收窄,部分焦企计划二轮提涨。 3)每周议论:上周昊华能源上涨9%,领涨动力煤板块(动力煤板块下0.3%),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过去若干年公司成功实现了主产地的战略转移,实现了凤凰涅般的重生,目前具备两大核心看点,一是煤炭销售采取市场化定价机制业绩弹性大,公司Q1权益利润1.7亿,Q2约为4.5亿,Q3环比预计继续上涨,二是目前在产产能煤种优质、储量丰富,核定年产能1350。 4)投资策略:中长期来看,煤炭行业进入供应短缺时代,需求依然能保持小幅正增长,供需错配可能是“十四五”期间经常发生的事情,动力煤价有望维持在高位,行业盈利有望保持高水平,持续看好煤炭行业投资机会。 动力煤股建议关注:昊华能源、兖州煤业、中煤能源、陕西煤业、中国神华;冶金煤股建议关注:潞安环能、山西焦煤、淮北矿业、平煤股份、盘江股份。 焦炭股建议关注:金能科技、开滦股份、中国旭阳集团、陕西黑猫。 有色:美国电动化提速,继续强Call上游锂电材料。 新能源产业链景气度持续上行,全球市场共振,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强调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美国政府设定2030年电动车占新车销量比例达到50%,全球电动化趋势进一步明确;锂原料紧张不改,锂价加速上行,电池级碳酸锂上涨5.5%,电池级氢氧化锂上涨7.5%,锂精矿报价上涨10.9%,海外资源公司资本开支仍然较为谨慎,ALB、Livent资本开支与前期一致,Pilbara锂精矿拍卖价格创新高,部分青海厂商停止对外报价,锂价加速上行;原料趋紧,钴价或将进一步上行,MB钴(标准级)、MB钴(合金级)报价环比下跌0.3%,南非政治局势动荡目前约影响1-2周国内钴原料进口,国内钴原料趋紧,3C即将进入需求旺季,预计价格将进一步上行;稀土永磁进入“量价齐升”阶段,本周国内氧化镨钕较上周上涨0.8%,钕铁硼N35毛坯报价较上周上涨7.5%,磁材价格传导较为顺畅。 基本金属库存持续去化,基本面仍对价格构成支撑,本周主要大宗品价格回落,LME铜、铝、铅、锌、锡、镍本周涨跌幅分别为-2.5%、-0.5%、-4.1%、-1.4%、0.1%、-1.8%。 建材:1)新材料领域持续推荐需求集中在军工、半导体、光伏等长期成长性强的行业,且自身具备较强技术和成本优势的龙头石英股份、菲利华。 近期我们发布了石英股份深度报告《高端石英耗材龙头,半导体和光伏领域迎高光时刻》。 2)我们看好强基本面下玻璃的投资机会。 淡季玻璃价格高位仍然环比上涨,本周建筑白玻均价3025元/吨(环比+30,同比+1347);存货小幅回升,本周存货2331万重量箱(环比+49,同比-2166);库存天数8.36天(环比+0.2,同比-9),小幅回升,仍处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浮法玻璃价格持续创新高,打开了后续“金九银十”的想象空间,多品类玻璃(光伏、电子、药玻等)和深加工提供中长期成长性,我们认为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超预期。 持续重点推荐旗滨集团,建议关注南玻A,信义玻璃等。 3)从需求来说,玻纤的成长性是最确定的,一方面是下游汽车、电子、风电等行业需求长期持续向上,另一方面,随着玻纤竞品(钢、铝)等的价格中枢提升,我们认为玻纤价格中枢也有望抬升。 持续重点推荐玻纤龙头中国巨石、产业链一体化的长海股份、中材科技、山东玻纤。 4)从估值性价比角度,我们推荐石膏板、瓷砖、入户门、防水、管材、涂料、五金龙头。 行业层面,我们认为竣工端强于开工端。 细分来讲,自身行业龙头市占率较低或有品类扩张逻辑的龙头值得重点关注,即便是行业整体需求承压,龙头抗周期性将明显好于行业。 北新建材:石膏板景气度和高端化共振,防水、龙骨等提供成长性;周期属性望明显弱化;当前估值性价比极高;以往市场对公司的估值主要参考天花板较低的周期股,而随着一体两翼,全球布局的战略逐步落实,成长性凸显,估值空间有望打开,我们持续重点推荐。 瓷砖(蒙娜丽莎、东鹏控股、帝欧家居等):大行业小公司,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空间大;驱动因素是品牌、渠道和成本等;我们认为未来2-3年,行业内有望出现100-200亿收入体量的公司。 当前估值已充分反应悲观预期,而实际基本面并不差,重点推荐。 建议重点关注王力安防:入户门上市第一股,C端具有强品牌和渠道力,后续产能扩张助力打开B端市场空间;且公司依靠经销商完成安装和服务,现金流水平优异;后续看木门和电子锁等产品持续发力。 防水、涂料行业是长期需求空间大且龙头易构筑较强竞争壁垒的细分子行业,重点推荐。 防水目前格局相对更清晰,且龙头已进行品类扩张。 涂料行业C端具备强品牌和渠道力,龙头企业已通过B端反哺,我们认为将持续深化。 行业一线龙头东方雨虹、三棵树我们持续重点推荐,科顺股份、亚士创能我们认为性价比更高,建议关注凯伦股份。 五金行业我们持续推荐坚朗五金,坚朗最核心的优势在于:直销渠道、信息化建设致综合供应能力和服务优势明显;未来看:复用渠道实现“轻资产”品类扩张,打造平台化、集成化龙头。 管材行业我们推荐永高股份(看销售和管理改善,估值性价比高)、伟星新材(看防水净水等业务拓展),建议关注中国联塑。 5)水泥价格开始回升,我们看好水泥板块的估值修复机会。 目前华东多地水泥价格已经开始回升,呈华东领涨到全国扩散态势。 供给端置换新规促格局优化,外来熟料对价格扰动降低。 进入旺季后需求恢复价格将逐步修复,当前市值隐含较多悲观预期(需求、成本、协同等多方面),而实际不管是需求还是供给协同均没有出现明显恶化,龙头企业提前布局高毛利率骨料业务或成新增长点,我们认为可以看到板块的修复机会。 重点推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重点关注倍增计划)、塔牌集团,建议重点关注上峰水泥(有量增逻辑)、中国建材。 6)其他低估板块:持续重点推荐耐火材料龙头北京利尔和国内混凝土减水剂行业龙头苏博特。 化工:1)龙头价值穿越周期,积极拥抱新材料机遇:原油中期存回暖预期,建议关注海油工程。 传统大宗仍在寻底,龙头价值穿越周期。 受经济周期及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化工行业中传统大宗产品处于下行趋势之中。 作为化工行业主体,2021年6月份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PPI当月同比上升20.30%,连续6个月为正。 建议关注质地优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周期下行期,龙头企业扩大优势,同时估值明显偏低,或实现穿越周期,如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新和成、荣盛石化、桐昆股份、恒力石化。 2)新材料:积极拥抱产业革新与供应链重塑。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终端需求革新,带动高端制造产业升级和发展。 在此过程中,产业革新会对材料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建议关注产业革新与供应链重塑标的:雅克科技、国瓷材料、万润股份。 此外,建议关注优质成长性公司:海利得。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供给端压力持续增加。 政策调控力度过大;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油价格、金价波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等风险;2B端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