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兴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之三:全球视野中国创新~中国创新药品种梳理与估值讨论-180211

上传日期:2018-04-27 13:56:30 / 研报作者:徐佳熹2020年水晶球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2020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20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19年水晶球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2019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19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18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17年水晶球医药生物行业研究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17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17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5名
张忆东2022年水晶球海外市场研究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22年水晶球策略最佳分析师第5名
2022年水晶球海外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21年水晶球策略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21年水晶球港股及海外市场研究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21年水晶球海外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20年水晶球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2020年水晶球策略研究最佳分析师第3名
2020年水晶球最佳港股及海外市场研究团队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20年水晶球策略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赵垒2019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19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18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17年水晶球医药生物行业研究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17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17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5名
2016年水晶球医药生物行业研究最佳分析师第3名
2016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1名
2016年水晶球医药生物最佳分析师第4名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兴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之三:全球视野中国创新~中国创新药品种梳理与估值讨论-180211.pdf
大小:1161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兴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之三:全球视野中国创新~中国创新药品种梳理与估值讨论-180211

兴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之三:全球视野中国创新~中国创新药品种梳理与估值讨论-180211
文本预览:

《兴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之三:全球视野中国创新~中国创新药品种梳理与估值讨论-180211(18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之三:全球视野中国创新~中国创新药品种梳理与估值讨论-180211(187页).pdf(18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政策、资本、人才共振,国内创新药研发逐步进入收获期。近年我国新药研发环境显著改善,资本市场的助力也成为创新药行业发展的引擎,众多在研重磅品种有望在未来3-5年陆续上市,不乏具备国际化潜力的重磅品种,大量一级市场的创新药项目也被逐步引入二级市场,国内创新药04发逐步进入收获期,2018年有望见证创新药领域成为资本市场新的“风口”。  
        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的估值体系逐步转变,有望和国际接轨。创新药与传统医药制造业相比其估值体系有显著区别。伴随A、港股资金来源的国际化和创新药标的日益增加,未来创新药估值体系有望从市盈增长比率向品种梯队转变,投资者的关注点有望从当下的业绩逐步转变为在研品种未来的临床价值和销售潜力,欧美日等国外医药巨头的成长历程也表明重磅在研阶段的品种亦完全可以带来估值和市值的提升。后续国内具有大品种品种梯队的企业将会获得估值溢价。今后现金流折现法等估值模型有望在创新药价值评估中被广泛采用。从在研品种NPV和总市值的比重这一相对指标来看,恒瑞医药等国内优秀的龙头医药公司和跨国药企相比处于较为接近的水平,表明其目前市值和研发能力较为匹配,但长期成长空间仍然值得期待。本篇报告是A股历史上第一篇采用DCF模型对重点上市在研品种进行系统详细定量评估的报告。  
        国内创新药价值评估需纳入独具特色的国情因素。国内医疗体系和欧美有较大区别,因此国内新药价值评估需考虑独具"中国特色"的临床数据披露、市场准入、患者支付能力以及医保支付等制约因素。"双阶段评估模型"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可作为目前国内创新药价值评估的重要参考。  
        投资建议:在控费降价的背景下,能够拥有创新药(自由定价)和政策受益品种(如一致性评价,制剂出口等)的公司往往能够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随着A股国际化进程加快,按照品种梯队估值的估值体系也会受到更多的认可。创新药相关标的长期来看仍将是高确定性的产业赢家,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医药市场,国内龙头企业远期市值空间依然值得期待。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上,能够适应新的药政审评环境并持续投入创新药研发的企业数量有限,但大浪淘沙之下上述企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长期来看,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大型制药+生物技术组合:一方面关注以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丽珠集团、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绿叶制药等为代表的中国规模型创新药企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关注康弘药业、贝达药业、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具备特色品种的优秀生物技术类公司。  
        风险提示:研发及审评进度慢于预期,产品放量低于预期,新药研发失败风险,投资者对创新药估值缺乏认知。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