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宏观经济专题研究:巧用PMI衍生指标,破译经济密码-211206

《国信证券-宏观经济专题研究:巧用PMI衍生指标,破译经济密码-211206(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宏观经济专题研究:巧用PMI衍生指标,破译经济密码-211206(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从PMI衍生指标“轧差”和“组合”出发,可落实到经济景气判断上。 我们将八个衍生指标分为三个梯队:(1)第一梯队是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相关性的指标。 以PMI新订单和生产两项轧差得到的“供需变化”,用于跟踪工业企业供需差异的产销率;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的差值,代表“销售”,可以前瞻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第二梯队是具有相关性但前瞻程度不足的指标,“生产-从业人员”代表的“经营规模”,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致是同步变动的。 还有用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得到“库存”,其实是月环比增减的概念,对标实体指标的口径,在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基础上,应再进行月度增减计算。 (3)第三梯队的指标是相关性还不错,但是代表结构特征,对投研参考有限的体系。 新订单和出口订单轧差算得的“内外需比例”,与出口金额/GDP计算得到的经济对出口依赖度有一定正向关联,出口订单和进口轧差得到的“进出口规模”,与出口和进口金额的同比增速差值一致。 第一梯队的三个指标与经济的名义增速逐一对比,效果排序为:“销售”>“供需变化”>“经营规模”。 2008年以来,“销售”(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领先于名义增速拐点的。 在几次典型的经济景气峰值(如2008年3月、2010年2月、2013年10月)之前,以及几次明显的景气谷底(如2009年2月、2015年10月)前,都给市场提前递过“小纸条”加以提示。 一次特例是2017年3月那次经济见顶,各个衍生指标的提示时点,较真实高点都滞后半年。 综合衍生指标来看,国内制造业PMI本身改善向好,“销售”项显示经济基本面震荡上行,11月继续回暖;“供需变化”指向经济11月短期承压,而“经营规模”指向经济有所反弹。 考虑到各个衍生指标在历史成绩中立下的“标杆”,我们认为经济向好的方面证据更强。 除了PMI细项“轧差”外,两两“组合”也能得出结论。 (1)新订单与在手订单的“红绿灯”:在手订单在高位+新订单在低位的场景,往往预示着后续内需的不足。 美国制造业PMI新订单和订单库存(类似我国的“在手订单”)重合时,在经济上行过程中预示着景气度的见顶,在经济下行过程中预示着景气度的见底,起到了“红绿灯”提示信号的效果。 (2)库存周期的“集结号”:PMI的新订单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两个指标划分出的库存周期,较传统“存货同比vsPPI同比”或者“存货同比vs营收同比”等框架所划分的阶段,要更前瞻些。 我们在这里有一个小提议,即不纠结于PMI“类环比”原理来定义库存周期是否合理,只是将其作为传统库存周期指标的先行参照,而在资产配置中参考传统的产成品库存同比等指标。 (3)供应瓶颈的结构探讨:以PMI“供应商配货时间”为依据,跟踪全球何时摆脱供应瓶颈困境,就要从西方发达经济体切入,重点关注科技设备、机器设备领域配送时间、产出、订单等维度的恢复进展。 风险提示:全球供应瓶颈问题尚未得到缓解,海外仍未摆脱疫情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