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82页PPT深度解密信用瑕疵、违约本质、资产处置与市场冲击-180523

《兴业证券-82页PPT深度解密信用瑕疵、违约本质、资产处置与市场冲击-180523(8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82页PPT深度解密信用瑕疵、违约本质、资产处置与市场冲击-180523(82页).pdf(8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结论
一、违约之殇--信用债违约状况概览
15年至今,信用债共有163只个券发生违约事件(截至18年4月20日),合计违约金额高达1019亿元。华北、东北地区是违约重灾区;周期性行业的违约占比最高;公募债的违约金额最多;民营企业违约数量领先明显;债项发行时的信用评级公信力存疑。
信用违约,有担保就绝对安全吗?现实中担而不保屡见不鲜,投资者也不要盲目迷信第三方担保的增信效果,要着重关注发债主体的资质和偿债能力。
二、信用瑕疵与违约本质,通过现象看本质
债券违约,往往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最终因现金流不足导致无法偿付。
信用瑕疵是违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业绩持续下滑、评级下调、资不抵债等等可能仅仅是违约的表象。违约的深层次违约:1、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湘鄂情、二重集团等);2、政策冲击,供给侧改革淘汰的对象(华盛江泉、凯迪生态);3、债务结构不合理(丹东港、五洋建设);4、控股权之争(山东山水)、掏空(天威集团、天威英利)、管理层激进(弘昌燃气)的公司治理风险;5、子强母弱、母强子弱式的合并报表之瑕疵(亚邦集团、神雾环保、亿阳集团);6、信息披露上的瑕疵(弘昌燃气、保千里、凯迪生态);7、交叉违约(大连机床)及对外担保(富贵鸟);8、其他特殊原因(东北特钢)等。
违约的原因不同,造成的影响也不同。理性看待违约事件,不能就民企、上市公司、产能过剩等一概而论。
三、违约后资产处置方式
11超日债之前的违约,似乎更多倾向于“私下解决”。11超日债之后的违约,似乎更加倾向于“耍赖”。
违约后如果走向重整或者清算,清偿顺序:职工债权>税款债权>有担保债权>无担保债权。信用债多属于无担保债权,因为无条款保护(在实际处理中有差异),偿还顺序靠后。
违约后处理并不顺畅,债券回收状况较差:1、债券违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2、发行人、担保人的恶意违约状况不少。3、法律制度的缺位。需要加强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真正的释放信用风险,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违约对市场冲击影响
违约的冲击,在15年之前几乎是系统性的(无预期),在15年后逐渐转为对个体的冲击(违约常态化、市场逐步接受)。但要注意是否会引发流动性危机(例如,11年城投违约、16年4-5月份国企集中违约导致的产品赎回)。当形成系统性压力时,政策维稳的力度亦在上升,但如果信用违约主体是政策淘汰的对象,就不要预期过高。
信用违约走向常态化,违约冲击并不可怕。困难的是违约追偿机制、企业破产清算与重整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的相当缺位。
高收益市场正在形成,但远远不够,高收益市场的发展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