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革命的引领者——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投资价值分析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新能源革命的引领者——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投资价值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2年4月19日发布的报告《新能源革命的引领者——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投资价值分析》。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燕翔, S1220521120004; 许茹纯,S1220522010006; 朱成成,S1220522010005; 联系人:金晗。 核心结论 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具备节能减排优势,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车大势所趋,而动力电池则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中电池环节占比最高,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动力电池行业规模同样快速增长。电池行业龙头效应明显,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占率高,完善的供应链使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此外锂电池还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储能有助于开启锂电池第二增长曲线。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指数代码:980032.CNI)从沪深A股中选取3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电池、新能源车电池管理系统及新能源车充电桩等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以反映A股市场中新能源车电池产业股票的整体表现。从历史表现来看,2015年以来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收益好于wind全A、上证指数等相关市场指数。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159755)及联接基金(013179、013180)是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收益率的基金产品,最新资产净值19亿元,为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电池ETF,一键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核心资产,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管理透明且成本较低的标的指数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是广发基金旗下的产品,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是方正证券研究业务的签约客户。本报告基于基金产品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报告正文 1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车大势所趋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均提高了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碳消耗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全球进一步变暖,并且减少全球变暖所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问题,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发展,世界各地纷纷开始提倡“碳达峰”、“碳中和”概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谈判,前后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哥本哈根协议》、《巴黎协定》等条约或协定。其中《巴黎协定》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当前全球超100多个国家已承诺在2050或2060年实现“碳中和”。截至2022年4月份,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宣布或承诺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其中中国提出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欧洲提升2030年原定减排目标,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德国计划最晚2050 年实现碳中和,英国 2030 年将禁售燃油车);美国提出2050年实现零排放;日本同样提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具备节能减排优势,新能源汽车推行将有效优化全球能源结构。相比于传统的汽油车和柴油车,常规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具有碳减排潜力,后三者均属于新能源车领域,其中,纯电动车碳减排潜力最大,相较于汽油车和柴油车分别减排39.4%和55.8%;常规混合动力车的碳减排次之,相较于汽油车和柴油车分别减排18.7%和40.7%。 2015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期。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5年的55万辆提升至675万辆,年复合增速超过50%。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5年的22万辆提升至323万辆,年复合增速同样达到56.7%。 并且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4年7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此后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不断落地。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通过,《规划》指出了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从技术创新、制度设计、基础设施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2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中电池环节占比最高。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来看,电池成本相对整车环节占据42%,电机电控成本占比相近,电机和电控分别占据10%以及11%。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模块电池、电机、电控是核心动力总成部件,累计成本占比约60%。 对于成本占比最高的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与电解液四个部分组成。放电时锂离子与电子从负极脱出,电子经由外部电路达到正极,而锂离子则通过电解液进入正极。锂离子、正极材料以及电子在正极重新结合完成电流传导,隔膜主要是将正极和负极隔离从而防止短路。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动力电池行业规模同样快速增长。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上升,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同样快速增长。2019年1季度我国动力电池销量仅为6797兆瓦时,而到了2022年1季度,动力电池销量已经大幅升至24474兆瓦时,增幅显著。 3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锂电池及电机原材料、中游电机,电控,电池以及下游整车,充电桩和运营三个环节。中游环节电池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组成,正极材料种类较多,包括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以及三元锂,三元锂主要指镍钴锰酸锂NCM,也包括小部分的镍钴铝酸锂NCA,对应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锂矿、钴矿、镍矿以及锰矿等;负极主要以石墨材料为主,包括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等,隔膜主要以聚烯烃材料聚丙烯PP以及聚乙烯PE为主,电解液主要成分为六氟磷酸锂。电控环节主要是控制类硬件与线速,电机上游主要是永磁材料与硅钢片,原材料分别为稀土与铁矿石。 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使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更加具备全球竞争力。动力电池产业中上游材料的成本占比最高,合计高达90%,其中正极材料成本占比最高,达到了40%,其次分别是隔膜(20%)、电解液(15%)和负极材料(15%)。因此,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使中国企业更加具备全球竞争力。以宁德时代为例,其上游材料全部来自于国产供应商,使其销售利润整体领先海外竞争对手。 电池行业龙头效应明显,中国企业全球市占率高。动力电池行业具备资金壁垒高、技术迭代快的特点,导致其龙头优势明显。此外,电池对汽车品牌影响深远,一线车企往往首选电池龙头企业,产业呈典型的倒金字塔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2020年、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CR3分别为66%和65%。其中,宁德时代在2020年、2021年全球市占率分别达到25%和33%,连续四年装机量位于全球第一。2021年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中,中国企业数量占一半,市占率超40%。 4 储能开启锂电池第二增长曲线 不止动力电池,锂电池还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随着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当前主流的储能设备以锂电池为主,未来主要的应用场景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发电领域。虽然储能电池由于成本、技术原因处于市场导入阶段,但从中长期来看,在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有望快速发展,进而成长为锂电设备需求的重要增长级。 5G建设推动储能需求,带来锂电新增量。以5G基站建设为例,由于在体积、散热等方面的要求,磷酸铁锂电池是当前5G基站备用电源的最佳选择。从季度数据来看,2021年以来我国5G基站建设数量逐季递增,截至到2021年四季度,我国5G基站当季建设数量为26.6万个。 5 新能电池指数编制方式及简介 新能电池指数(指数代码:980032.CNI)从沪深A股中选取3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新能源车电池管理系统及新能源车充电桩等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以反映A股市场中新能源车电池产业股票的整体表现。 新能电池指数以2002年12月31日为基期,基点1000点。从调整频率来看,新能电池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分别是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6 新能电池指数长期超额收益显著 自2015年初发行以来新能电池指数收益好于wind全A等其他市场指数,2020年底开始新能电池指数上升趋势非常显著。以2015年2月17日为起点,截至2022年4月18日,新能电池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8.4%,好于wind全A(3.9%)、上证指数(-0.1%)、深证指数(0.1%)等市场指数,充分体现新能电池指数成分股的优质性。 7 新能电池指数风格:大中市值龙头为主 新能电池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以大中市值龙头为主。截至2022年4月18日,新能电池指数总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成分股共5只,权重共计50%:其中总市值10000亿元以上的成分股有1只,权重为16%;总市值5000至10000亿元之间的成分股有1只,权重为13%;总市值1000至5000亿元之间的成分股共3只,权重共计21%。总市值500至1000亿元之间的成分股共7只,权重共计22%。总市值不足300亿元的成分股共18只,权重共计28%。因此新能电池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总体以大中市值龙头公司为主。 从细分行业分布来看,新能电池指数成分股中电池行业占比最大。具体看,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新能电池指数电池行业所占权重最大,占比63%,能源金属和乘用车行业权重分别为16%和13%,占比次之。 从个股情况来看,新能电池指数主要聚焦电池、能源金属、乘用车等行业优质龙头企业。新能电池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主要为宁德时代、比亚迪、恩捷股份、亿纬锂能和赣锋锂业等电池、能源金属、乘用车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这些成分股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实力强,并且成长性较高。 8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一键布局新能源电池领域核心标的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159755)及联接基金(013179、013180)是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收益率的基金产品,该基金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实现与标的指数表现相一致的长期投资收益。费率端来看,该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截至2021年4月18日,本基金最新资产净值19亿元,为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电池ETF。 管理公司 2003年8月,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发起,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注册成立。公司注册地为广东省珠海市,经营管理中心在广东省广州市。公司经营范围是:基金管理及相关业务、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从事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及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等,是业内少数具有“全牌照”管理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广发基金管理基金数量为304只,规模为11416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129只,规模为3550亿元;股票型基金74只,规模为1355亿元;债券型基金69只,规模为1805亿元;国际(QDII)基金11只,规模为205亿元;FOF基金11只,规模为117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7只,规模为4377亿元;另类投资基金3只,规模为7亿元。 基金经理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基金现任基金经理罗国庆,投资经理年限6.5年,在管基金总规模172亿元,2013年7月加入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产品经理、量化研究员。 (本报告中所有涉及的个股信息,仅为公开信息汇总,不构成任何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2年4月19日发布的报告《新能源革命的引领者——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投资价值分析》。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燕翔, S1220521120004; 许茹纯,S1220522010006; 朱成成,S1220522010005; 联系人:金晗。 核心结论 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具备节能减排优势,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车大势所趋,而动力电池则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中电池环节占比最高,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动力电池行业规模同样快速增长。电池行业龙头效应明显,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占率高,完善的供应链使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此外锂电池还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储能有助于开启锂电池第二增长曲线。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指数代码:980032.CNI)从沪深A股中选取3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电池、新能源车电池管理系统及新能源车充电桩等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以反映A股市场中新能源车电池产业股票的整体表现。从历史表现来看,2015年以来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收益好于wind全A、上证指数等相关市场指数。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159755)及联接基金(013179、013180)是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收益率的基金产品,最新资产净值19亿元,为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电池ETF,一键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核心资产,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管理透明且成本较低的标的指数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是广发基金旗下的产品,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是方正证券研究业务的签约客户。本报告基于基金产品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报告正文 1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车大势所趋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均提高了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碳消耗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全球进一步变暖,并且减少全球变暖所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问题,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发展,世界各地纷纷开始提倡“碳达峰”、“碳中和”概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谈判,前后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哥本哈根协议》、《巴黎协定》等条约或协定。其中《巴黎协定》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当前全球超100多个国家已承诺在2050或2060年实现“碳中和”。截至2022年4月份,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宣布或承诺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其中中国提出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欧洲提升2030年原定减排目标,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德国计划最晚2050 年实现碳中和,英国 2030 年将禁售燃油车);美国提出2050年实现零排放;日本同样提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具备节能减排优势,新能源汽车推行将有效优化全球能源结构。相比于传统的汽油车和柴油车,常规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具有碳减排潜力,后三者均属于新能源车领域,其中,纯电动车碳减排潜力最大,相较于汽油车和柴油车分别减排39.4%和55.8%;常规混合动力车的碳减排次之,相较于汽油车和柴油车分别减排18.7%和40.7%。 2015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期。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5年的55万辆提升至675万辆,年复合增速超过50%。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5年的22万辆提升至323万辆,年复合增速同样达到56.7%。 并且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4年7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此后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不断落地。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通过,《规划》指出了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从技术创新、制度设计、基础设施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2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中电池环节占比最高。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来看,电池成本相对整车环节占据42%,电机电控成本占比相近,电机和电控分别占据10%以及11%。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模块电池、电机、电控是核心动力总成部件,累计成本占比约60%。 对于成本占比最高的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与电解液四个部分组成。放电时锂离子与电子从负极脱出,电子经由外部电路达到正极,而锂离子则通过电解液进入正极。锂离子、正极材料以及电子在正极重新结合完成电流传导,隔膜主要是将正极和负极隔离从而防止短路。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动力电池行业规模同样快速增长。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上升,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同样快速增长。2019年1季度我国动力电池销量仅为6797兆瓦时,而到了2022年1季度,动力电池销量已经大幅升至24474兆瓦时,增幅显著。 3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锂电池及电机原材料、中游电机,电控,电池以及下游整车,充电桩和运营三个环节。中游环节电池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组成,正极材料种类较多,包括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以及三元锂,三元锂主要指镍钴锰酸锂NCM,也包括小部分的镍钴铝酸锂NCA,对应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锂矿、钴矿、镍矿以及锰矿等;负极主要以石墨材料为主,包括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等,隔膜主要以聚烯烃材料聚丙烯PP以及聚乙烯PE为主,电解液主要成分为六氟磷酸锂。电控环节主要是控制类硬件与线速,电机上游主要是永磁材料与硅钢片,原材料分别为稀土与铁矿石。 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使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更加具备全球竞争力。动力电池产业中上游材料的成本占比最高,合计高达90%,其中正极材料成本占比最高,达到了40%,其次分别是隔膜(20%)、电解液(15%)和负极材料(15%)。因此,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使中国企业更加具备全球竞争力。以宁德时代为例,其上游材料全部来自于国产供应商,使其销售利润整体领先海外竞争对手。 电池行业龙头效应明显,中国企业全球市占率高。动力电池行业具备资金壁垒高、技术迭代快的特点,导致其龙头优势明显。此外,电池对汽车品牌影响深远,一线车企往往首选电池龙头企业,产业呈典型的倒金字塔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2020年、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CR3分别为66%和65%。其中,宁德时代在2020年、2021年全球市占率分别达到25%和33%,连续四年装机量位于全球第一。2021年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中,中国企业数量占一半,市占率超40%。 4 储能开启锂电池第二增长曲线 不止动力电池,锂电池还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随着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当前主流的储能设备以锂电池为主,未来主要的应用场景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发电领域。虽然储能电池由于成本、技术原因处于市场导入阶段,但从中长期来看,在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有望快速发展,进而成长为锂电设备需求的重要增长级。 5G建设推动储能需求,带来锂电新增量。以5G基站建设为例,由于在体积、散热等方面的要求,磷酸铁锂电池是当前5G基站备用电源的最佳选择。从季度数据来看,2021年以来我国5G基站建设数量逐季递增,截至到2021年四季度,我国5G基站当季建设数量为26.6万个。 5 新能电池指数编制方式及简介 新能电池指数(指数代码:980032.CNI)从沪深A股中选取3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新能源车电池管理系统及新能源车充电桩等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以反映A股市场中新能源车电池产业股票的整体表现。 新能电池指数以2002年12月31日为基期,基点1000点。从调整频率来看,新能电池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分别是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6 新能电池指数长期超额收益显著 自2015年初发行以来新能电池指数收益好于wind全A等其他市场指数,2020年底开始新能电池指数上升趋势非常显著。以2015年2月17日为起点,截至2022年4月18日,新能电池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8.4%,好于wind全A(3.9%)、上证指数(-0.1%)、深证指数(0.1%)等市场指数,充分体现新能电池指数成分股的优质性。 7 新能电池指数风格:大中市值龙头为主 新能电池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以大中市值龙头为主。截至2022年4月18日,新能电池指数总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成分股共5只,权重共计50%:其中总市值10000亿元以上的成分股有1只,权重为16%;总市值5000至10000亿元之间的成分股有1只,权重为13%;总市值1000至5000亿元之间的成分股共3只,权重共计21%。总市值500至1000亿元之间的成分股共7只,权重共计22%。总市值不足300亿元的成分股共18只,权重共计28%。因此新能电池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总体以大中市值龙头公司为主。 从细分行业分布来看,新能电池指数成分股中电池行业占比最大。具体看,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新能电池指数电池行业所占权重最大,占比63%,能源金属和乘用车行业权重分别为16%和13%,占比次之。 从个股情况来看,新能电池指数主要聚焦电池、能源金属、乘用车等行业优质龙头企业。新能电池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主要为宁德时代、比亚迪、恩捷股份、亿纬锂能和赣锋锂业等电池、能源金属、乘用车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这些成分股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实力强,并且成长性较高。 8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一键布局新能源电池领域核心标的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159755)及联接基金(013179、013180)是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收益率的基金产品,该基金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实现与标的指数表现相一致的长期投资收益。费率端来看,该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截至2021年4月18日,本基金最新资产净值19亿元,为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电池ETF。 管理公司 2003年8月,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发起,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注册成立。公司注册地为广东省珠海市,经营管理中心在广东省广州市。公司经营范围是:基金管理及相关业务、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从事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及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等,是业内少数具有“全牌照”管理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广发基金管理基金数量为304只,规模为11416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129只,规模为3550亿元;股票型基金74只,规模为1355亿元;债券型基金69只,规模为1805亿元;国际(QDII)基金11只,规模为205亿元;FOF基金11只,规模为117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7只,规模为4377亿元;另类投资基金3只,规模为7亿元。 基金经理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基金现任基金经理罗国庆,投资经理年限6.5年,在管基金总规模172亿元,2013年7月加入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产品经理、量化研究员。 (本报告中所有涉及的个股信息,仅为公开信息汇总,不构成任何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