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招商宏观徐海锋】进口转负的三个理由——2022年3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

【招商宏观徐海锋】进口转负的三个理由——2022年3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轩言全球宏观】/ 发布时间:2022-04-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宏观徐海锋】进口转负的三个理由——2022年3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3月出口增速基本符合预期,外需基本面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内容:一是,虽然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PMI指数维持景气区间,部分行业补库存仍未结束,但应关注PMI下行趋势已基本确定,且部分行业已处于去库存阶段,同时居民端增量消费需求难再持续,全年出口逐级走弱在所难免。二是,疫情扰动影响趋弱,新兴经济体快速恢复,供应约束缓解促进加工贸易恢复。数据显示,3月进料加工出口贸易增长4.7%,来料加工出口贸易增长9.1%。三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是我国重要出口成分,出口增速较强韧性意味着我国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机电产品3月出口增速11.2%。 3月我国从欧盟、美国、日本的进口均呈现负增长,其中从美国进口2月增速已转负,而3月从东盟、韩国、俄罗斯的进口都出现正增长。我们认为进口转负的原因:一是,国内疫情反弹对工业生产造成冲击,并造成进口需求下降,这是本次进口下降的主要内因。3月PMI录得49.5%,PMI进口项46.9%。二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进口量降价升,或已对中下游需求产生一定抑制。三是,由于疫情期间各国经济恢复进度不同,进口高基数导致欧美日进口提前转负。我国2021年2月、3月从美国进口分别增长54%、75%。 展望未来,出口方面,全年出口向下趋势基本确定,但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可能短期强化我国供应地位,使得出口向下斜率放缓,实现“软着陆”。近期需要关注,一是欧盟能源危机是否影响更大范围制造业生产,降低生产需求。 二是国内疫情是否进一步冲击生产端,对我国供应带来约束。从行业层面来看,海外持续补库存相关商品如机械、运输、电气等以及纺织制品、高科技技术产品等都会相对景气。进口方面,目前疫情多点爆发扰动物流和生产,俄乌冲突影响农产品、化工化学产品等供应链,预计国内进口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碳中和政策等会对进口增速带来边际影响。 风险提示:俄乌冲突持续, 国内疫情防控 事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2年4月13日公布的数据,2022年3月,我国进出口5047.9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27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4.7%;进口2287.0亿美元,同比下降0.1%;贸易顺差473.8亿美元。 核心观点: (1)3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4.7%,前值6.2%,环比增长27.0%。 欧美日制造业PMI维持景区区间,意味着发达经济体生产端保持平稳。数据显示,3月美国PMI 录得57.1(2月58.6),欧元区PMI录得56.5(2月58.2),日本PMI 录得54.1(2月52.7)。 美国部分行业仍在补库存,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支撑。截止2月底,美国机械制品、电气设备、电器和组件、运输设备等行业仍在补库存,对我国相应商品出口产生提振作用。 从地区结构看,发达经济体方面,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速保持高增,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出口走强;新兴经济体方面,我国对韩国、巴西、印尼出口增速上行,3月分别收录14.4%、22.0%和16.1%。受俄乌冲突影响,我国对俄罗斯出口下降7.7%,究其原因,我们在《上市公司反馈重点与俄欧结算问题的三种可能性》中提到,由于俄罗斯被踢出SWIFT,中俄短期进出口的最大影响因素在于结算。 从产品结构看,3月农产品、纺织纱线、箱包等出口增长明显,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韧性,其中机电产品增长11.2%(前值4.5%)。其背后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俄乌冲突扰动农产品供应链,叠加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因素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二是,全球产业链复苏,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三是,疫情反复促进防疫物资保持景气。 3月出口增速基本符合预期,外需基本面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内容:一是,虽然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PMI指数维持景气区间,部分行业补库存仍未结束,但应关注PMI下行趋势已基本确定,且部分行业已处于去库存阶段,同时居民端增量消费需求难再持续,全年出口逐级走弱在所难免。二是,疫情扰动影响趋弱,新兴经济体快速恢复,供应约束缓解促进加工贸易恢复。数据显示,3月进料加工出口贸易增长4.7%,来料加工出口贸易增长9.1%。三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较强韧性意味着我国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机电产品是我国重要出口成分之一,3月出口增速11.2%。 (2)3月进口同比增速转负,录得0.1%,前值10.4%。 从进口国的增速拉动数据显示,我国从欧盟、美国、日本的进口增速拉动均为负数,其中从美国进口2月增速已转负,而3月从东盟、韩国、俄罗斯的进口都出现正增长。我们认为进口转负的原因或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国内疫情反弹对工业生产造成冲击,进口需求下降,这是本次进口下降的主要内因。3月PMI录得49.5%,PMI进口项46.9%。二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进口量降价升,或已对中下游需求产生一定抑制。三是,由于疫情期间各国经济恢复进度不同,进口高基数导致欧美日进口提前转负。我国2021年2月、3月从美国进口分别增长54%、75%。 3月,除原油进口增长36.0%外,铁矿石、钢材、铜材、汽车、大豆等进口增速回调显著,分别录得-33.9%、-5.0%、5.9%、2.9%和1.4%。影响3月大宗商品进口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国内疫情反弹,工业生产受到约束。二是,俄乌冲突加剧供需错配,原油进口量下降14%,进口金额增长36.0%。三是,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影响,叠加俄乌冲突扰动农产品供应链,大豆进口量下降18.2%,进口额增长1.4%。四是,基数影响。 展望未来,出口方面,全年出口走弱趋势已基本确定,但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可能短期强化我国供应地位,使得出口向下斜率放缓。近期需要关注,一是欧盟能源危机是否影响更大范围制造业生产,降低生产需求。 二是国内疫情是否进一步冲击生产端,对我国供应带来约束。从行业层面来看,海外持续补库存相关商品如机械、运输、电气等以及纺织制品、高科技技术产品等都会相对景气。进口方面,目前疫情多点爆发扰动物流和生产,俄乌冲突影响农产品、化工化学产品等供应链,预计国内进口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碳中和政策等会对进口增速带来边际影响。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