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易上难下的十债收益率——3月金融数据点评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宏观】易上难下的十债收益率——3月金融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事件: 央行公布3月金融数据: (1)社融新增4.65万亿(市场预期3.6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6%; (2)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市场预期2.6万亿),较上年同期多增4000亿; (3)M2同比增长9.2%,市场预期9.1%;M2-M1剪刀差走阔。 核心观点: 一、新增信贷规模反弹,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变化 新增信贷总量反弹。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超出市场预期的2.6万亿;较上年同期增加4000亿元,延续了1-2月信贷高基数基础上多增的态势。 分结构来看,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仍是主力,但中长期贷款边际改善。3月,新增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659亿元,规模接近2020年同期,仍是新增信贷的主要支撑;新增中长期贷款1.7万亿,同比减少2356亿元(前值减少1.1万亿),预示信贷质量虽然边际改善但趋势难言乐观。 分部门来看,居民贷款持续萎缩,企业贷款明显增多。 居民端:居民贷款依旧乏力,中长期贷款下滑态势边际改善。3月,新增居民贷款7539亿元,同比缩减约4000亿,持续偏弱。从结构来看,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1394亿与2504亿。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当月新增3735亿元,相比上月的负增长,居民购房意愿边际改善。我们在报告《政策宽松更加明显——一季度央行问卷调查报告点评》中提示,一季度看跌房价的居民占比较上季下降0.8个百分点,是去年三季度以来的首次环比回落,说明居民对房价走势的预期正在发生变化。3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交易信息也验证了这一变化: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小幅回升(167.8→210.2万平方米),三类城市成交面积出现不同程度回暖,其中二三线城市商品房销量复苏更加明显。但客观的看,尽管30城商品房销量与居民中长期贷款下滑趋势边际收敛,但整体仍处于弱势区间,居民贷款重新步入上升区间或需继续等待一定时间。 企业端:企业贷款总量回升,但仍靠短贷与票融支撑。3月,企业贷款新增2.48万亿元,同比多增8800亿,当月新增规模超出历史同期。从结构来看,企业短期融资与票据融资仍在发挥支撑作用,3月分别新增8089亿与3187亿,同比多增4341亿与4712亿,继续发挥主要支撑作用;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3万亿,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多增148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的比重较上月提升13个百分点。尽管企业中长期贷款出现了积极变化,但绝对水平仍处于低位,此外3月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制造业PMI需求指数,以及央行一季度企业问卷调查均显示,企业对经济的预期仍然悲观,企业中长期贷款回暖趋势能否持续,有待继续观察。 二、社融规模再超预期,表外融资与政府融资同比增多 3月,新增社融规模4.65万亿,同比多增1.27万亿,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社融增速10.6%,与去年七月相接近,信用滑坡的趋势再次回转。分项来看,信贷、表外融资与政府融资同比多增明显,企业直接融资小幅增加。 地方债发行加快,对社融形成有效支撑。3月,政府债券融资7052亿元,同比多增3921亿元,当月新增规模大幅超出历史同期,这与地方债的靠前发力有关。3月,地方债总发行6187亿元,净发行规模创历史最高。一季度,新增地方债1.57亿元,占2022年新增地方债限额的35.9%,占提前下达限额的87.9%;其中新增专项债1.3万亿,占全年新增专项债限额的35.6%,占提前下达限额的88.9%。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全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从一季度完成进度来看,5月前完成国常会要求问题不大,4月发行节奏可以减缓。 表外融资规模企稳,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主要贡献。3月,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33亿,同比多增4262亿。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286亿,同比多增2582亿元,反映出银行信贷投放回升,对票据贴现形成替代;委托贷款新增106亿,同比多增148亿,反映出随着行业逐步规范,其业务量逐渐企稳;信托贷款继续减少,当月新增-259亿元。 企业债券融资环境持续改善,股权融资明显走弱。3月,企业直接融资新增4852亿元,同比多增262亿。其中,企业债券融资新增3894亿,同比增加87亿;境内股权融资新增958亿,同比增加175亿。3月,沪深两市IPO上市企业37家,首发募集资金500亿;募资总额1263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M2增速回升,M1-M2剪刀差走阔 3月,M2同比增长9.7%,较上月提升0.5个百分点,预计信贷投放增多、政府发债加快,以及财政投放加码(3月财政存款减少约8500亿元,同比下降3500亿)都对M2提速具有正向贡献。 M1同比增长4.7%,与上月持平,现金增速上升与单位活期存款增速下降相抵消;M1-M2剪刀差小幅扩大0.5个百分点,金融活化趋势边际减弱。 四、市场启示 3月金融数据呈现出一月的特征:总量喜人,结构堪忧。该格局本质上反映的是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上周的国常会与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释放出政策宽松的信号,对此十债收益率迅速走出一轮牛市行情。3月金融数据的出炉将削弱政策宽松的预期,导致部分资金可能获利了结。 本周是影响债市走势的关键周,除了现已披露的3月金融数据外,央行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与MLF操作都是观察政策变化的窗口。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多次提示,央行本月降息的可能性不大,是否降准更多取决于国务院对市场预期和就业形势的判断,即便降准也是出于提振市场信心与保企业、稳就业的考虑,因此降准的概率超过降息。但是随着中美利差出现了倒挂,空头的力量正在积蓄,十债收益率易上难下,维持中枢为2.85%的判断。 系列报告: 1、量增质优的“开门红”——1月金融数据点评 2、信贷不佳,货币政策如何演绎——2月金融数据点评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事件: 央行公布3月金融数据: (1)社融新增4.65万亿(市场预期3.6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6%; (2)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市场预期2.6万亿),较上年同期多增4000亿; (3)M2同比增长9.2%,市场预期9.1%;M2-M1剪刀差走阔。 核心观点: 一、新增信贷规模反弹,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变化 新增信贷总量反弹。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超出市场预期的2.6万亿;较上年同期增加4000亿元,延续了1-2月信贷高基数基础上多增的态势。 分结构来看,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仍是主力,但中长期贷款边际改善。3月,新增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659亿元,规模接近2020年同期,仍是新增信贷的主要支撑;新增中长期贷款1.7万亿,同比减少2356亿元(前值减少1.1万亿),预示信贷质量虽然边际改善但趋势难言乐观。 分部门来看,居民贷款持续萎缩,企业贷款明显增多。 居民端:居民贷款依旧乏力,中长期贷款下滑态势边际改善。3月,新增居民贷款7539亿元,同比缩减约4000亿,持续偏弱。从结构来看,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1394亿与2504亿。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当月新增3735亿元,相比上月的负增长,居民购房意愿边际改善。我们在报告《政策宽松更加明显——一季度央行问卷调查报告点评》中提示,一季度看跌房价的居民占比较上季下降0.8个百分点,是去年三季度以来的首次环比回落,说明居民对房价走势的预期正在发生变化。3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交易信息也验证了这一变化: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小幅回升(167.8→210.2万平方米),三类城市成交面积出现不同程度回暖,其中二三线城市商品房销量复苏更加明显。但客观的看,尽管30城商品房销量与居民中长期贷款下滑趋势边际收敛,但整体仍处于弱势区间,居民贷款重新步入上升区间或需继续等待一定时间。 企业端:企业贷款总量回升,但仍靠短贷与票融支撑。3月,企业贷款新增2.48万亿元,同比多增8800亿,当月新增规模超出历史同期。从结构来看,企业短期融资与票据融资仍在发挥支撑作用,3月分别新增8089亿与3187亿,同比多增4341亿与4712亿,继续发挥主要支撑作用;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3万亿,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多增148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的比重较上月提升13个百分点。尽管企业中长期贷款出现了积极变化,但绝对水平仍处于低位,此外3月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制造业PMI需求指数,以及央行一季度企业问卷调查均显示,企业对经济的预期仍然悲观,企业中长期贷款回暖趋势能否持续,有待继续观察。 二、社融规模再超预期,表外融资与政府融资同比增多 3月,新增社融规模4.65万亿,同比多增1.27万亿,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社融增速10.6%,与去年七月相接近,信用滑坡的趋势再次回转。分项来看,信贷、表外融资与政府融资同比多增明显,企业直接融资小幅增加。 地方债发行加快,对社融形成有效支撑。3月,政府债券融资7052亿元,同比多增3921亿元,当月新增规模大幅超出历史同期,这与地方债的靠前发力有关。3月,地方债总发行6187亿元,净发行规模创历史最高。一季度,新增地方债1.57亿元,占2022年新增地方债限额的35.9%,占提前下达限额的87.9%;其中新增专项债1.3万亿,占全年新增专项债限额的35.6%,占提前下达限额的88.9%。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全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从一季度完成进度来看,5月前完成国常会要求问题不大,4月发行节奏可以减缓。 表外融资规模企稳,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主要贡献。3月,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33亿,同比多增4262亿。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286亿,同比多增2582亿元,反映出银行信贷投放回升,对票据贴现形成替代;委托贷款新增106亿,同比多增148亿,反映出随着行业逐步规范,其业务量逐渐企稳;信托贷款继续减少,当月新增-259亿元。 企业债券融资环境持续改善,股权融资明显走弱。3月,企业直接融资新增4852亿元,同比多增262亿。其中,企业债券融资新增3894亿,同比增加87亿;境内股权融资新增958亿,同比增加175亿。3月,沪深两市IPO上市企业37家,首发募集资金500亿;募资总额1263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M2增速回升,M1-M2剪刀差走阔 3月,M2同比增长9.7%,较上月提升0.5个百分点,预计信贷投放增多、政府发债加快,以及财政投放加码(3月财政存款减少约8500亿元,同比下降3500亿)都对M2提速具有正向贡献。 M1同比增长4.7%,与上月持平,现金增速上升与单位活期存款增速下降相抵消;M1-M2剪刀差小幅扩大0.5个百分点,金融活化趋势边际减弱。 四、市场启示 3月金融数据呈现出一月的特征:总量喜人,结构堪忧。该格局本质上反映的是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上周的国常会与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释放出政策宽松的信号,对此十债收益率迅速走出一轮牛市行情。3月金融数据的出炉将削弱政策宽松的预期,导致部分资金可能获利了结。 本周是影响债市走势的关键周,除了现已披露的3月金融数据外,央行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与MLF操作都是观察政策变化的窗口。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多次提示,央行本月降息的可能性不大,是否降准更多取决于国务院对市场预期和就业形势的判断,即便降准也是出于提振市场信心与保企业、稳就业的考虑,因此降准的概率超过降息。但是随着中美利差出现了倒挂,空头的力量正在积蓄,十债收益率易上难下,维持中枢为2.85%的判断。 系列报告: 1、量增质优的“开门红”——1月金融数据点评 2、信贷不佳,货币政策如何演绎——2月金融数据点评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