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政策发力:财力下沉、宽信贷和有保障的灵活就业——2022年3月PMI分析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宏观】政策发力:财力下沉、宽信贷和有保障的灵活就业——2022年3月PMI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事件: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5%,前值50.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48.4%,前值51.6%。 点评: 3月PMI主要反映:第一,局部疫情严峻,制造业供需均弱,供应链配送放缓,俄乌冲突后再现输入型通胀压力。第二,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都要围绕实现就业的优先目标展开,而目前中小企业和从业人员指数反映压力愈重。这意味着政策上财力或进一步下沉;宽信贷,特别是中西部等基建投资高效益的地区,更适宜于充裕可再生能源和5G/算力集群的统筹布局;以有社会保障的灵活就业解燃眉之急,因此城镇的服务业劳动力成本或出现明显上行,进而影响相关行业利润。第三,进口和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深化。外需的惯性仍在支撑我国制造业,但全球货物贸易的势头在减弱。 一、制造业PMI指数及其分项指数: 1. 局部疫情严峻,制造业供需均弱,俄乌冲突后再现输入型通胀压力: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降至枯荣线下,供货商配送时间放缓、供应链困难。俄乌冲突后国际原油和有色价格高位,PMI原材料价格指数提速至66.1%(前值60.0%),制造业企业减少采购,在48.7%(前值50.9%)。产成品库存被动积累。 2. 政策围绕就业优先的目标展开:据两会后总理记者会,财政货币政策都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展开,因为今年有历年最高的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分别达到1600万和1076万人,以及再就业等等。经济增长有保5.5%的压力。 局部疫情严峻,进一步加重了中小企业及就业形势。具体而言,PMI中型企业指数降至枯荣线下48.5%(前值51.4%),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分化愈重;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均见不同幅度回落。 从政策角度:1)财力进一步下沉,尽管见效较久,但减退税政策或有利于在积极财政的同时维持基本稳定的宏观杠杆率。2)宽信贷,特别是中西部等基建投资高效益的地区,更适宜于充裕可再生能源和5G/算力集群的统筹布局。3)以有社会保障的灵活就业解燃眉之急,因此,城镇的服务业劳动力成本或出现明显上行,影响相关行业利润。 3. 外需的惯性在失速:进口和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深化。外需的惯性仍在支撑我国制造业,但今年初全球货物贸易的趋势在减弱。欧美3月PMI仍在高景气区间;韩国前20日出口增速已持续放缓至10.1%。 二、非制造业PMI指数 1. 建筑业提供支撑:新订单放缓至51.2%(前值55.1%),未见新签合同明显增加。投入品和销售价格明显提升,从业人员放缓至50.1%(前值55.8%)。 2. 服务业需求受创:服务业PMI降至枯荣线下,新订单在44.7%(前值46.3%)。 以下为正文内容: PMI分析报告回顾: 1、PMI稳中有变 为冲击而非周期性因素主导——2021年1月PMI分析 2、多因素导致PMI低于预期——2021年2月PMI分析 3、经济内生动力增强 需关注宏观审慎政策力度——2021年3月PMI分析 4、配送时间延长 供应链受阻——2021年4月PMI分析 5、新出口订单降至枯荣线下——2021年5月PMI分析 6、生产受阻、价格受控;出口收缩,需求切换——2021年6月PMI分析 7、疫情汛情冲击,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2021年7月PMI分析 8、冲击和转型:PMI短期回落——2021年8月PMI分析 9、意料之中的收缩——2021年9月PMI分析 10、政策已经微调 景气依旧向下——2021年10月PMI分析 11、制造业生产恢复,建筑业订单加速——2021年11月PMI分析 12、逆季节上行主因原材料库存修复——2021年12月PMI分析 13、消寒待春来——2022年1月PMI分析 14、内需显效向好,外需愈见隐忧——2022年2月PMI分析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事件: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5%,前值50.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48.4%,前值51.6%。 点评: 3月PMI主要反映:第一,局部疫情严峻,制造业供需均弱,供应链配送放缓,俄乌冲突后再现输入型通胀压力。第二,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都要围绕实现就业的优先目标展开,而目前中小企业和从业人员指数反映压力愈重。这意味着政策上财力或进一步下沉;宽信贷,特别是中西部等基建投资高效益的地区,更适宜于充裕可再生能源和5G/算力集群的统筹布局;以有社会保障的灵活就业解燃眉之急,因此城镇的服务业劳动力成本或出现明显上行,进而影响相关行业利润。第三,进口和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深化。外需的惯性仍在支撑我国制造业,但全球货物贸易的势头在减弱。 一、制造业PMI指数及其分项指数: 1. 局部疫情严峻,制造业供需均弱,俄乌冲突后再现输入型通胀压力: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降至枯荣线下,供货商配送时间放缓、供应链困难。俄乌冲突后国际原油和有色价格高位,PMI原材料价格指数提速至66.1%(前值60.0%),制造业企业减少采购,在48.7%(前值50.9%)。产成品库存被动积累。 2. 政策围绕就业优先的目标展开:据两会后总理记者会,财政货币政策都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展开,因为今年有历年最高的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分别达到1600万和1076万人,以及再就业等等。经济增长有保5.5%的压力。 局部疫情严峻,进一步加重了中小企业及就业形势。具体而言,PMI中型企业指数降至枯荣线下48.5%(前值51.4%),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分化愈重;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均见不同幅度回落。 从政策角度:1)财力进一步下沉,尽管见效较久,但减退税政策或有利于在积极财政的同时维持基本稳定的宏观杠杆率。2)宽信贷,特别是中西部等基建投资高效益的地区,更适宜于充裕可再生能源和5G/算力集群的统筹布局。3)以有社会保障的灵活就业解燃眉之急,因此,城镇的服务业劳动力成本或出现明显上行,影响相关行业利润。 3. 外需的惯性在失速:进口和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深化。外需的惯性仍在支撑我国制造业,但今年初全球货物贸易的趋势在减弱。欧美3月PMI仍在高景气区间;韩国前20日出口增速已持续放缓至10.1%。 二、非制造业PMI指数 1. 建筑业提供支撑:新订单放缓至51.2%(前值55.1%),未见新签合同明显增加。投入品和销售价格明显提升,从业人员放缓至50.1%(前值55.8%)。 2. 服务业需求受创:服务业PMI降至枯荣线下,新订单在44.7%(前值46.3%)。 以下为正文内容: PMI分析报告回顾: 1、PMI稳中有变 为冲击而非周期性因素主导——2021年1月PMI分析 2、多因素导致PMI低于预期——2021年2月PMI分析 3、经济内生动力增强 需关注宏观审慎政策力度——2021年3月PMI分析 4、配送时间延长 供应链受阻——2021年4月PMI分析 5、新出口订单降至枯荣线下——2021年5月PMI分析 6、生产受阻、价格受控;出口收缩,需求切换——2021年6月PMI分析 7、疫情汛情冲击,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2021年7月PMI分析 8、冲击和转型:PMI短期回落——2021年8月PMI分析 9、意料之中的收缩——2021年9月PMI分析 10、政策已经微调 景气依旧向下——2021年10月PMI分析 11、制造业生产恢复,建筑业订单加速——2021年11月PMI分析 12、逆季节上行主因原材料库存修复——2021年12月PMI分析 13、消寒待春来——2022年1月PMI分析 14、内需显效向好,外需愈见隐忧——2022年2月PMI分析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