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招商宏观张一平】稳投资正在路上——就业观察报告之一

【招商宏观张一平】稳投资正在路上——就业观察报告之一

作者:微信公众号【轩言全球宏观】/ 发布时间:2022-02-1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宏观张一平】稳投资正在路上——就业观察报告之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核心观点: 春节前的稳增长措施主要通过减税降费对冲供给侧因素对市场主体的负面冲击。节后高频数据显示,大城市就业形势有改善。但降成本不能解决收入问题,只有收入改善,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成效才能更加稳固。疫情以来,房地产投资需求、出口需求配合减税降费措施,稳定住了就业、民生和市场主体。但2022年,房地产、出口都难以重复疫情后的繁荣。因此,基建投资需求是当前解决收入问题的重要抓手,稳增长重心将从保市场主切换到稳投资。 当前的就业压力主要集中于大城市。这体现为:1、外出农民工人数和收入增速放缓;2、大城市失业率高于中小城市;3、去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政策对大城市的就业需求和求职意愿造成明显冲击。 春节后的高频数据显示,节后大城市就业形势较去年下半年有明显回暖。通过保市场主体实现保就业的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效。 然而,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接近110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提高的可能性大,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在市场主体收入端想办法。2020年以来,房地产投资与销售,外贸需求为市场主体增收提供了需求端的支持。但2022年房地产和外贸大概率不能重复疫情后的支持力度。因此,解决市场主体收入,基建投资将重出江湖。我们预计冬奥会后,地方政府和国企部门将加快基建投入力度,3月基本面数据明显改善可能性高,稳增长已经进入稳投资阶段。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超预期,疫情形势超预期。 以下为正文内容: 从去年的就业市场数据看,我们当前的就业压力集中在大城市。稳增长核心目的是稳就业,供给侧因素是大城市就业压力上升的重要因素。春节前的稳增长措施主要通过减税降费对冲供给侧因素对市场主体的负面冲击。节后高频数据显示,大城市就业形势有改善。但降成本不能解决收入问题,只有收入改善,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成效才能更加稳固。疫情以来,房地产投资需求、出口需求配合减税降费措施,稳定住了就业、民生和市场主体。但2022年,房地产、出口都难以重复疫情后的繁荣。因此,基建投资需求是当前解决收入问题的重要抓手,稳增长重心将从保市场主切换到稳投资。 一. 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 2021年4季度外出农民工人数为17172万人,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17425万人,两年平均增速为-0.7%,低于疫情前2015-2019年同期的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从趋势上看,上半年外出农民工人数逐步改善,1季度两年平均增速为-0.7%,2季度回升至0.0%,但下半年逐季恶化。工资端数据显示,四季度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两年平均增速为5.8%,较3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4季度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为4432元,较3季度回落22元,这也是疫情后农民工收入首次回落。 而农民工从事行业的占比数据显示,2020年,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例为27.3%,建筑业为18.3%,服务业占比达到38%。当前,疫情对服务业冲击严重。2020年服务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仅为1.5%,比制造业低2个百分点,比建筑业低1.4个百分点。服务业中仅有物流行业工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速,住宿餐饮等其他行业都受到较大冲击。行业失业率上升或工资收入增速偏低均构成当前外出农民工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提高的可能性大,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在市场主体收入端想办法。2020年以来,房地产投资与销售,外贸需求为市场主体增收提供了需求端的支持。但2022年房地产和外贸大概率不能重复疫情后的支持力度。因此,解决市场主体收入,基建投资将重出江湖。我们预计冬奥会后,地方政府和国企部门将加快基建投入力度,3月基本面数据明显改善可能性高,稳增长已经进入稳投资阶段。 二. 城镇调查失业率中的蛛丝马迹 城镇调查失业率是目前为数不多可以观察就业形势的指标之一,我们能从其结构数据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显示稳就业的压力。 1、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视角下的城镇调查失业率 外出农民工人数负增长的重要影响之一是城镇调查失业率代表性有所下降。2021年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低于5.5%的政策容忍上限,比历史最低水平高0.3个百分点。但这是建立在部分农民工退出城镇就业市场的基础之上。招工难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今年以来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提升至47.4小时/周,而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仅为46.1小时/周,今年10月工作时间创下48.6小时/周的历史最高纪录。这既是行业内卷的证据,也侧面反映了城镇就业市场参与率的不足。因此,当前城镇调查失业率对就业市场真实情况反映显然是打了较大折扣,经济加速下滑和工作时间加长是相互矛盾的两种现象。 2、大城市失业率高于中小城市失业率 符合直觉的一个结论是,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服务业占比更高,因而大城市的就业水平应该高于中小城市。这在数据上就应该反映为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应低于城镇调查失业率。历史数据显示,疫情前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平均比城镇调查失业率低0.1个百分点。但今年以来,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水平反而高于城镇调查失业率0.1个百分点,显示出大城市就业形势不及其他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就业形势出现逆转。逆转的原因不言而喻,近期教培、房地产、互联网等的行业治理以及疫情影响下的服务业困境对大城市短期就业形势产生冲击。这也是外出农民工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3、青年人群失业率高于历史同期水平 12月16-24岁人员调查失业率为14.3%,为历史同期水平的最高值,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突出。2018-2019年青年人群失业率平均值为11.4%,2021年上升至14.3%,高于疫情前2.9个百分点。网络数据显示,近期遭受行业冲击的教育、平台以及房地产中介行业,青年人的就业比例较高,青年人群失业率明显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并且,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预计达到创纪录的1076万人,较2020年增长158万人,规模和新增人数均创历史新高。2017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目标基本稳定1100万人,实际完成130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就基本等于过去数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目标,这意味着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目标可能也将相应提高,从而刷新1996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三. 网络大数据的进一步证据 根据百度搜索指数,2021年以来求职意愿出现了明显回落,招聘、找工作、以及招工信息等关键词的搜索次数明显低于2019年、2020年年末水平。目前招聘每日的搜索次数不足4000次,找工作每日搜索次数仅6300次,分别比2019年年末下滑79%和58%。 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疫情的持续反复冲击导致一部分人群就业意愿下降,劳动参与率可能有所降低,二是经济增速的大幅放缓导致劳动需求下降。萝卜投资数据显示,休闲服务、房地产等行业每周新增招聘贴数过去1年呈现明显的回落趋势,萝卜投资编制的招聘指数从去年2季度起逐季回落,目前已跌破100,这意味着当前招聘市场的情况尚不及2017年1月的水平。 四. 稳投资正在路上 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提到,去年12月以来的稳增长政策主要围绕着稳定春节后就业形势展开。若节后就业形势不佳,大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退出市场,那么稳增长政策就难以进入稳投资阶段。因为稳投资主要对大企业有效,大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改善外溢到中小微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于短期就业形势而言是远水不解近渴。若节后就业形势改善,那么稳增长的重心就可以再次切换到稳投资。毕竟,过去两个月的稳增长措施主要是在企业成本端做文章,但这治标不治本,只有收入改善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才能存活下去,进而稳定住就业和宏观经济大盘。我们认为此前的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措施已经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结合前文所示,当前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在于大城市就业形势的恶化。我们可以从以前几个渠道观测节后就业人员返程情况,从而前瞻观察当前的就业形势: 第一,地铁客运量节后明显反弹,显示节后大城市就业市场的稳定。2月6-12日,九大城市地铁客运量达到21762万人次,较春节期间反弹121.2%。与历史同期相比,也仅次于2019年的21925万人次,明显高于2018年、2020年和2021年。2019年春节时间与今年较为接近。因此,从地铁客运量角度看,当前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可能与2019年相对接近。 第二,大数据显示,节后就业市场供需均有显著改善。从供给端来看,节后百度找工作和招聘关键词的搜索次数显著反弹。2月10日,二者搜索次数的7天移动平均次数分别达到9495.57次/日和15282.71次/日,比去年下半年均值增长87.2%和63.7%。从需求端来看,节后一周,休闲服务业新增招聘贴数为84贴,房地产业新增招聘贴数为835贴,前者达到去年国庆之后的最高水平,后者达到去年8月末以来的最高水平。萝卜投资计算的招聘指数,桀纣第一周反弹至138.9,这是过去1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第三,从快递业务量来看,节后第一周主要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吞吐量指数已经恢复至去年就地过年同期的9成附近。去年节后第一周主要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吞吐量指数日均水平为87.97,今年同期的日均水平为89.73。另一方面,今年节后1周该指数的日均环比怎股为1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看,长假期间快递业务量普遍下降,这说明人口流动对快递业务量有较大的影响。节后今年快递业务量的迅速回暖也说明返回大城市的人口较多,也能从侧面证明大城市就业形势未出现明显的恶化。 在大城市就业市场初步稳定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预计随着冬奥会的结束和北方天气的转暖,北方地区将陆续开工重大基建项目。截至到2月18日,已有14个省份举行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到20748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为37312.4亿元。 通过基建投资需求带动大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加速改善,进而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外溢基建投资需求刺激的拉动作用。目前大企业PMI已经出现明显回升,未来我们预计中小企业PMI也将滞后反弹。3月起国内基本面数据将呈现环比改善改释,2季度将是全年基建投资的旺季。稳投资已在路上。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