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从过松到困境,再反转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点评|从过松到困境,再反转》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导读 2021年以前,预售资金监管处于过松状态,构成房企最重要的融资来源,而在去年八部委文件和房企暴雷事件之后,各地方政府反而进入囚徒困境争相监管中,当前再纠偏。 ① 预售资金监管自1994年开启预售制度以来就存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当中,由于监管很弱,使其成为了房企最重要的融资来源。 预售资金在房企负债来源中占比超过了60%,按照1994年《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预售资金主要包括定金、首付款、按揭贷款等,其用途主要用于销售期房之后的后续工程建设支出。然而,在实际的操作当中,预售资金的监管力度很弱,构成了房企最主要的融资来源。由于目前全行业超过80%都以期房形式完成,也即每年超过12万亿元的商品住宅销售,都属于预售资金,需要接受监管。 ② 2021年7月八部委联合出台规范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文件,明确提出对交易资金进行监管,使上述“黑箱”透明化,叠加房企暴雷事件,引发了各地政府为了响应保交楼要求,纷纷超额冻结预售资金,带来行业资金链空前紧张。 在八部委联合出台规范房地产行业发展文件后,我们是全市场唯一讨论预售资金监管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行业收缩将超过2018年资管新规和2020年三条红线的影响,剧烈的行业缩表会进一步引发居民预期的改变。目前来看,全部得到验证。 ③ 当前,媒体报道政府下发文件,对预售资金监管再次出台文件,我们预计是将预售资金从规定要监管但实际未监管(2021年以前)、到担心出风险因此超额监管(2021年至今)之后,再度纠偏,既不会回到几乎不监管时代,也不会超额监管,进入真正的规范市场。 我们认为,预售资金一定需要监管,这是预售制度背后房企应尽的义务,也是居民权利应得到的保障,因此,不会重新回到几乎不监管的时代,但也要让各地政府不能在能够完成保交楼情况下进行超额监管。本次媒体报道,下放到各级政府制定具体细则,预计将带来一次新的纠偏。例如,对房价较高的城市,更合理的做法是根据未付工程款进行监管,而非是根据货值的比例进行监管。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报告导读 2021年以前,预售资金监管处于过松状态,构成房企最重要的融资来源,而在去年八部委文件和房企暴雷事件之后,各地方政府反而进入囚徒困境争相监管中,当前再纠偏。 ① 预售资金监管自1994年开启预售制度以来就存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当中,由于监管很弱,使其成为了房企最重要的融资来源。 预售资金在房企负债来源中占比超过了60%,按照1994年《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预售资金主要包括定金、首付款、按揭贷款等,其用途主要用于销售期房之后的后续工程建设支出。然而,在实际的操作当中,预售资金的监管力度很弱,构成了房企最主要的融资来源。由于目前全行业超过80%都以期房形式完成,也即每年超过12万亿元的商品住宅销售,都属于预售资金,需要接受监管。 ② 2021年7月八部委联合出台规范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文件,明确提出对交易资金进行监管,使上述“黑箱”透明化,叠加房企暴雷事件,引发了各地政府为了响应保交楼要求,纷纷超额冻结预售资金,带来行业资金链空前紧张。 在八部委联合出台规范房地产行业发展文件后,我们是全市场唯一讨论预售资金监管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行业收缩将超过2018年资管新规和2020年三条红线的影响,剧烈的行业缩表会进一步引发居民预期的改变。目前来看,全部得到验证。 ③ 当前,媒体报道政府下发文件,对预售资金监管再次出台文件,我们预计是将预售资金从规定要监管但实际未监管(2021年以前)、到担心出风险因此超额监管(2021年至今)之后,再度纠偏,既不会回到几乎不监管时代,也不会超额监管,进入真正的规范市场。 我们认为,预售资金一定需要监管,这是预售制度背后房企应尽的义务,也是居民权利应得到的保障,因此,不会重新回到几乎不监管的时代,但也要让各地政府不能在能够完成保交楼情况下进行超额监管。本次媒体报道,下放到各级政府制定具体细则,预计将带来一次新的纠偏。例如,对房价较高的城市,更合理的做法是根据未付工程款进行监管,而非是根据货值的比例进行监管。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