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专项债已发行5800亿——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1月)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1月专项债已发行5800亿——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1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核心观点: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增长率与通胀率同时下行的场景,这一般对应股弱债强;下一步实现复苏之后,权益市场会有新一轮机会。至于具体时间,1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已经发行近6000亿元,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已经陆续落地,如果2月下旬投资项目陆续启动,3月经济数据将会有所显现。 预计1季度GDP增速同比4.2%:当前政策重心仍在稳定预期、减税降费层面,投资项目预计2月下旬陆续启动,经济数据更可能在3月出现回升。 进出口预计维持高速增长:韩国1月前20日出口增长22.0%(而12月前20日为19.9%)。1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也升至59.0%(前值58.0%)。 预计1月CPI环比0.2%,同比0.6%;PPI环比-0.2%,同比9.0%。1月猪价月均环比-7.45%,28种重点监测蔬菜环比-1.43%,1月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月均环比-1.49%;布伦特原油价滞后1-2个月影响国内PPI,去年11月、12月均价分别环比-9.21%、-2.64%;1月螺纹钢现货价格环比-1.4%。 2月流动性展望:虽然春节假期可能影响流动性工具与财政支出投放,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量环比大幅减少、财政资金回笼也不是传统大月,流动性回笼压力相比1月明显减轻。在稳增长导向之下,一季度流动性易松难紧。 专项债发行加速:1月截至27日,已经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5765亿元,较上月多增295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4260亿元。 社融保持回升:专项债发行继续加速,稳信贷措施逐步见效,预计1月M2同比增速升至9.4%,M1同比增速升至5.0%,新增信贷约3.65万亿,新增社融规模约5.4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升至10.4%。 国际资本流入回落:美国通胀压力仍未缓解,美联储加息预期快速上升;国内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中美利差明显收窄;不过人民币汇率维持强势,有助于稳定外资流动。此外,战争潜在风险对全球风险偏好构成短期冲击。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能源冲击、美联储加速收缩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经济运行 1、GDP 从高频数据来看,经济数据开门红的可能性较低。截至1月末,基本面高频数据以及金融数据均指向当前稳增长发力的重点尚未转移到投资领域。目前的政策重心是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并提供流动性支持以解决节后稳就业的燃眉之急。我们预计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将于2月下旬陆续进入稳投资工作状态,3月经济数据回升的可能性更高,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持续恶化的趋势将初步得到扭转。再考虑到去年同期的基数影响,预计1季度GDP同比增长4.2%(前值4.0%)。 2、进出口 预测1月出口同比增19.7%(12月出口增速20.8%)。从领先指标来看,欧元区1月制造业PMI(初值)相比12月有所上行,生产需求仍然景气;韩国1月前20日出口增长22.0%(12月前20日出口增长19.9%),CCFI航运指数再创新高,全球供应链和中间品贸易相对顺畅。分行业来看,防疫物资、生物医药、线上办公等需求保持旺盛;全球电子、汽车等产业链有望随芯片供应问题缓解而逐步向好;由于新兴经济体疫苗接种率偏低,我国供应优势仍在,也将承接部分回流订单。但应关注财政补贴退出、病毒反复变异、节假日效应退却等因素对海外居民消费的影响。 预测1月进口同比增16.5%(12月进口增速19.5%)。国内制造业维持景气区间,12月PMI指数和PMI进口项都有所上行,表明进口需求整体平稳。从供应能力来看,Omicron变异病毒对全球供应的冲击较小,以越南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12月出口表现向好,全球供应能力整体保持稳定和顺畅。从价格方面来看,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仍然维持相对高位,但由于美联储加速收缩,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有利于降低中下游成本。 二、商品价格 预计1月CPI环比0.2%,同比0.6%。今年春节前的CPI环比明显低于往年,在多地保民生措施和春节前生猪加速出栏等因素左右下,1月猪价月均环比-7.5%,28种重点监测蔬菜环比-1.4%,但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增1.9%。2021年四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继续回落,加之局部疫情散发和就地过年的影响,预计CPI非食品项会受到一定拖累。 预计1月PPI环比-0.2%,同比9.0%。去年11月、12月,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环比-9.21%,11月环比-2.64%,传导到国内有一两个月的滞后影响;节前,黑色金属供需双弱,螺纹钢现货价格环比-1.4%。有色方面,入冬后欧洲能源紧张,欧洲电价高位使得国际有色巨头减产,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是因对房地产行业预期较弱,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消耗量可能难以对冲,上行空间受到限制。 三、宏观政策 1、财政政策 12月以来,对财政政策前置的强调逐级加深,数据上也已经有所体现。1月截至27日,已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5765亿元,较上月增加29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260亿元。如果1季度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达到1.46万亿,观测目前高频债券发行数据可以看出,年初财政持续去年末积极发力,为2022年初实现实物工作量作进一步推进努力。 2、货币政策 12月30日至1月25日,R007和DR007月度均值分别下降3BP和1BP。正如上月预测报告提到的,综合考虑缴税、跨年等因素,1月流动性应较12月有所宽松。货币市场价格基准小幅下行验证了这一判断。展望2月,虽然春节假期可能影响央行流动性工具与财政支出的投放,但货币政策工具的到期规模环比大幅减少、财政资金回笼亦非传统大月,流动性回笼压力较1月将明显减弱。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与宏观政策前置发力的导向下,一季度流动性易松难紧。 12月M2同比增长9.0%,高于前值(8.5%)及预期。从M2派生渠道看,银行购债与财政投放两项增速均高于前值,银行信贷增速下滑边际收敛。其中,银行购债同比增长显著,主要与2021年“永煤”事件形成的低基数有关,财政投放的超季节性放量推测与前置发力的政策导向有关,而银行信贷增速降幅收敛则是受到银行“以票充贷”的影响。社融增速10.3%,高于前值0.2个百分点及预期。当月,企业直接融资与政府融资增速相比上月分别提升0.7与0.8个百分点,是拉动社融增速回升的主要因素。其中,政府融资增速的提升既与国债发行进度滞后有关,又受地方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地方政府债提前发力等因素影响。 预计1月M2同比增速回升至9.4%,M1同比增速回升至5.0%,新增信贷约3.65万亿,新口径社融规模约5.4万亿,社融存量同比10.4%,小幅提升。央行四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重申“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总量政策强调“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塔防”、结构性政策重申“创新和运用好结构性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1月基础货币投放明显放量。 四、国际资本流动 12月我国股债市场资金流入均好于预期,美联储加速Taper举措落地,Omicron逐渐被认为症状较轻,风险情绪有所改善,同时海外普遍认知到中国对稳增长的重视程度将上升,因此外资加速流入A股市场。中美利差持稳,叠加纳入指数带来的被动增持,外资买债规模相对较高。 预计2021年1月股债市场外资流入均略有回落。外部因素方面,继续受制于通胀压力,美联储加息预期快速上升,美债收益率近一个月上升40BP,内部因素方面,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举措,调降LPR、MLF等关键利率,同时经济增长预期仍然较为悲观,中债收益率继续回落。受此影响,中美利差从12月的137BP大幅回落至101BP,从过去看利差回落会滞后地影响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意愿;不过人民币汇率维持强势,有助于增强外资流入的稳定性。此外,俄乌爆发战争的潜在风险对于全球风险偏好构成暂时冲击。在此背景下,我国股债市场总体保持温和资本流入,预计1月债市、股市的外资流入规模分别为600亿元、500亿元,较上月略有下降。 月度宏观预测报告回顾 2021年01月——PPI上行、M2下行是上半年的关键特征 2021年02月——经济向好通胀加速 2021年03月——社融与外资双双下降 2021年04月——复合增长率呈上行趋势,通胀率则是单峰形态 2021年05月——通胀见顶、社融下行、人民币升值 2021年06月——经济与市场摆脱了社融下行的影响 2021年07月——PPI下行、M2企稳是下半年的关键特征 2021年08月——秋收冬藏 2021年09月——PPI将超过10% 2021年10月——PPI在15%见顶,CPI也开启上行 2021年11月——CPI上行流动性收紧 2021年12月——GDP目标5.0以上 招商宏观团队:谢亚轩、张一平、刘亚欣、高明、张秋雨、马瑞超、张岸天 关注“轩言全球宏观”请长按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核心观点: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增长率与通胀率同时下行的场景,这一般对应股弱债强;下一步实现复苏之后,权益市场会有新一轮机会。至于具体时间,1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已经发行近6000亿元,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已经陆续落地,如果2月下旬投资项目陆续启动,3月经济数据将会有所显现。 预计1季度GDP增速同比4.2%:当前政策重心仍在稳定预期、减税降费层面,投资项目预计2月下旬陆续启动,经济数据更可能在3月出现回升。 进出口预计维持高速增长:韩国1月前20日出口增长22.0%(而12月前20日为19.9%)。1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也升至59.0%(前值58.0%)。 预计1月CPI环比0.2%,同比0.6%;PPI环比-0.2%,同比9.0%。1月猪价月均环比-7.45%,28种重点监测蔬菜环比-1.43%,1月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月均环比-1.49%;布伦特原油价滞后1-2个月影响国内PPI,去年11月、12月均价分别环比-9.21%、-2.64%;1月螺纹钢现货价格环比-1.4%。 2月流动性展望:虽然春节假期可能影响流动性工具与财政支出投放,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量环比大幅减少、财政资金回笼也不是传统大月,流动性回笼压力相比1月明显减轻。在稳增长导向之下,一季度流动性易松难紧。 专项债发行加速:1月截至27日,已经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5765亿元,较上月多增295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4260亿元。 社融保持回升:专项债发行继续加速,稳信贷措施逐步见效,预计1月M2同比增速升至9.4%,M1同比增速升至5.0%,新增信贷约3.65万亿,新增社融规模约5.4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升至10.4%。 国际资本流入回落:美国通胀压力仍未缓解,美联储加息预期快速上升;国内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中美利差明显收窄;不过人民币汇率维持强势,有助于稳定外资流动。此外,战争潜在风险对全球风险偏好构成短期冲击。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能源冲击、美联储加速收缩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经济运行 1、GDP 从高频数据来看,经济数据开门红的可能性较低。截至1月末,基本面高频数据以及金融数据均指向当前稳增长发力的重点尚未转移到投资领域。目前的政策重心是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并提供流动性支持以解决节后稳就业的燃眉之急。我们预计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将于2月下旬陆续进入稳投资工作状态,3月经济数据回升的可能性更高,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持续恶化的趋势将初步得到扭转。再考虑到去年同期的基数影响,预计1季度GDP同比增长4.2%(前值4.0%)。 2、进出口 预测1月出口同比增19.7%(12月出口增速20.8%)。从领先指标来看,欧元区1月制造业PMI(初值)相比12月有所上行,生产需求仍然景气;韩国1月前20日出口增长22.0%(12月前20日出口增长19.9%),CCFI航运指数再创新高,全球供应链和中间品贸易相对顺畅。分行业来看,防疫物资、生物医药、线上办公等需求保持旺盛;全球电子、汽车等产业链有望随芯片供应问题缓解而逐步向好;由于新兴经济体疫苗接种率偏低,我国供应优势仍在,也将承接部分回流订单。但应关注财政补贴退出、病毒反复变异、节假日效应退却等因素对海外居民消费的影响。 预测1月进口同比增16.5%(12月进口增速19.5%)。国内制造业维持景气区间,12月PMI指数和PMI进口项都有所上行,表明进口需求整体平稳。从供应能力来看,Omicron变异病毒对全球供应的冲击较小,以越南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12月出口表现向好,全球供应能力整体保持稳定和顺畅。从价格方面来看,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仍然维持相对高位,但由于美联储加速收缩,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有利于降低中下游成本。 二、商品价格 预计1月CPI环比0.2%,同比0.6%。今年春节前的CPI环比明显低于往年,在多地保民生措施和春节前生猪加速出栏等因素左右下,1月猪价月均环比-7.5%,28种重点监测蔬菜环比-1.4%,但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增1.9%。2021年四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继续回落,加之局部疫情散发和就地过年的影响,预计CPI非食品项会受到一定拖累。 预计1月PPI环比-0.2%,同比9.0%。去年11月、12月,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环比-9.21%,11月环比-2.64%,传导到国内有一两个月的滞后影响;节前,黑色金属供需双弱,螺纹钢现货价格环比-1.4%。有色方面,入冬后欧洲能源紧张,欧洲电价高位使得国际有色巨头减产,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是因对房地产行业预期较弱,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消耗量可能难以对冲,上行空间受到限制。 三、宏观政策 1、财政政策 12月以来,对财政政策前置的强调逐级加深,数据上也已经有所体现。1月截至27日,已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5765亿元,较上月增加29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260亿元。如果1季度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达到1.46万亿,观测目前高频债券发行数据可以看出,年初财政持续去年末积极发力,为2022年初实现实物工作量作进一步推进努力。 2、货币政策 12月30日至1月25日,R007和DR007月度均值分别下降3BP和1BP。正如上月预测报告提到的,综合考虑缴税、跨年等因素,1月流动性应较12月有所宽松。货币市场价格基准小幅下行验证了这一判断。展望2月,虽然春节假期可能影响央行流动性工具与财政支出的投放,但货币政策工具的到期规模环比大幅减少、财政资金回笼亦非传统大月,流动性回笼压力较1月将明显减弱。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与宏观政策前置发力的导向下,一季度流动性易松难紧。 12月M2同比增长9.0%,高于前值(8.5%)及预期。从M2派生渠道看,银行购债与财政投放两项增速均高于前值,银行信贷增速下滑边际收敛。其中,银行购债同比增长显著,主要与2021年“永煤”事件形成的低基数有关,财政投放的超季节性放量推测与前置发力的政策导向有关,而银行信贷增速降幅收敛则是受到银行“以票充贷”的影响。社融增速10.3%,高于前值0.2个百分点及预期。当月,企业直接融资与政府融资增速相比上月分别提升0.7与0.8个百分点,是拉动社融增速回升的主要因素。其中,政府融资增速的提升既与国债发行进度滞后有关,又受地方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地方政府债提前发力等因素影响。 预计1月M2同比增速回升至9.4%,M1同比增速回升至5.0%,新增信贷约3.65万亿,新口径社融规模约5.4万亿,社融存量同比10.4%,小幅提升。央行四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重申“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总量政策强调“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塔防”、结构性政策重申“创新和运用好结构性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1月基础货币投放明显放量。 四、国际资本流动 12月我国股债市场资金流入均好于预期,美联储加速Taper举措落地,Omicron逐渐被认为症状较轻,风险情绪有所改善,同时海外普遍认知到中国对稳增长的重视程度将上升,因此外资加速流入A股市场。中美利差持稳,叠加纳入指数带来的被动增持,外资买债规模相对较高。 预计2021年1月股债市场外资流入均略有回落。外部因素方面,继续受制于通胀压力,美联储加息预期快速上升,美债收益率近一个月上升40BP,内部因素方面,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举措,调降LPR、MLF等关键利率,同时经济增长预期仍然较为悲观,中债收益率继续回落。受此影响,中美利差从12月的137BP大幅回落至101BP,从过去看利差回落会滞后地影响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意愿;不过人民币汇率维持强势,有助于增强外资流入的稳定性。此外,俄乌爆发战争的潜在风险对于全球风险偏好构成暂时冲击。在此背景下,我国股债市场总体保持温和资本流入,预计1月债市、股市的外资流入规模分别为600亿元、500亿元,较上月略有下降。 月度宏观预测报告回顾 2021年01月——PPI上行、M2下行是上半年的关键特征 2021年02月——经济向好通胀加速 2021年03月——社融与外资双双下降 2021年04月——复合增长率呈上行趋势,通胀率则是单峰形态 2021年05月——通胀见顶、社融下行、人民币升值 2021年06月——经济与市场摆脱了社融下行的影响 2021年07月——PPI下行、M2企稳是下半年的关键特征 2021年08月——秋收冬藏 2021年09月——PPI将超过10% 2021年10月——PPI在15%见顶,CPI也开启上行 2021年11月——CPI上行流动性收紧 2021年12月——GDP目标5.0以上 招商宏观团队:谢亚轩、张一平、刘亚欣、高明、张秋雨、马瑞超、张岸天 关注“轩言全球宏观”请长按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