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纪要】当升科技:2022 年的产能规模将在 2021年基础上大幅增长(20220119)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调研纪要】当升科技:2022 年的产能规模将在 2021年基础上大幅增长(20220119)》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掘金调研室 关注获取更多调研信息 本文底部获取入群方式 当升科技(董事、总经理:陈彦彬 董事、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邹纯格 证券事务代表、证券事务部经理:陶勇 证券专员:桑雪纯) 1、问:公司现在锂的库存大概什么水平? 答:公司已与主要战略供应商签订了采购长单,2022 年的锂原料供应可以得到保障。 2、问:公司 2021 年客户结构情况? 答:2021 年,公司持续强化与国内外高端客户的战略合作,在巩固海外市场优势的同时加快开发国内市场,目前国际客户出货量占比接近 70%,国内客户出货量持续增长。 3、问:公司在海外客户开发中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答:公司最主要的优势是配合国际客户进行产品开发的快速响应能力、深厚的技术储备以及精良的产品生产工艺。 4、问:请问贵司 2021 年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比例是多少? 答:2021 年,公司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 8 系以上高镍三元材料已经大批量供应国内外优质客户,出货量快速提升。 5、问:公司 2022 年原材料保障有何措施? 答:上游资源是公司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公司为切实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应对。一方面,公司会根据需求,与战略供应商签订采购长单,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公司已与部分上游资源供应商共同开展技术和资本合作,开发构建低成本供应链。此外,公司将综合考虑市场各种情况,适时直接介入矿产资源,打造自主可靠的供应链,建立长期可持续、具备成本竞争力的原材料供应渠道。 6、问:公司 2022 年的产能如何安排?有无新产能投产? 答:由于常州一期工程新产能的建成后快速投产以及常州二期工程后续即将建成并陆续投产,公司 2022 年的产能规模将在 2021年基础上大幅增长。 7、问:公司与卫蓝新能源签订的协议中,2022-2025 年供应不低于 2.5 万吨的固态锂电材料是什么系列产品?预计何时大批量供应?这部分的盈利水平如何? 答:是公司针对卫蓝的固态电池开发的高镍正极材料,盈利水平较好,目前已处于批量销售阶段。 8、问:海外客户使用铁锂进展如何? 答:现在海外的铁锂材料主要应用于一些物流车及储能领域,后期入门级别的乘用车可能也会使用磷酸铁锂。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布局磷酸铁锂业务,包括与海外客户开展磷酸铁锂方面的合作。 9、问:公司磷酸锰铁锂进展如何?何时量产? 答:公司磷酸锰铁锂材料已完成开发,各项性能指标良好,目前处于客户认证阶段。 10、问:如何看待上游资源企业涉足正极材料领域? 答: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锂电正极材料的研究开发,在正极材料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同时得益于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卡位全球主流电池企业供应链,公司具备了强大、优质的客户集群,确保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11、问:公司 9 系产品情况如何?和 8 系相比成本如何? 答:公司 9 系高镍多元材料已实现向海外大批量出口,在国际客户处成为标杆产品。8 系及 9 系产品生产所用镍、钴含量不同,因材料能量密度提高会降低度电成本,故 9 系总成本也相对更低。 12、问: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进展情况? 答:公司已组织专门的研发团队开展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体系关键材料的研发。 13、问:公司对 2022 年正极材料制造成本趋势的看法? 答:随着公司持续推进工艺革新和规模效应的进一步提升,整体制造成本逐步降低。 14、问:公司募投的两个项目进展如何?投产时间点以及产能爬坡情况?SK 项目的进展情况? 答: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常州当升二期 5 万吨高镍正极材料新产能建设,江苏当升四期工程也已启动相关建设准备工作。今年下半年开始将有部分产能陆续建成并投入生产。公司正在加快推进 SK项目的投资决策及落地实施。 15、问:怎么看待正极材料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 答: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好,竞争在所难免。未来只有具备技术研发实力、优质客户资源、强大的融资能力、稳定且低成本的原材料资源等各方面综合优势的企业,才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内生外延,跨越发展”是公司的既定战略目标,公司将在上游开拓优质客户资源,增强自身竞争力;下游介入资源,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协同,实现公司稳定可持续发展;中间进行生产技术与工艺革新,持续加强质量管控,强化标准执行。目前,公司已与全球一流的电池企业和车企均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 SK、FMG、中伟股份、华友钴业、卫蓝新能源等产业链巨头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牢固奠定公司未来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关注公众号,回复“入群”,可添加管理员微信,赐名片后,加您入调研室交流群。 同时关注公众号,可享 万1.1低佣金率 开户福利,仅限于“掘金调研室”!
掘金调研室 关注获取更多调研信息 本文底部获取入群方式 当升科技(董事、总经理:陈彦彬 董事、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邹纯格 证券事务代表、证券事务部经理:陶勇 证券专员:桑雪纯) 1、问:公司现在锂的库存大概什么水平? 答:公司已与主要战略供应商签订了采购长单,2022 年的锂原料供应可以得到保障。 2、问:公司 2021 年客户结构情况? 答:2021 年,公司持续强化与国内外高端客户的战略合作,在巩固海外市场优势的同时加快开发国内市场,目前国际客户出货量占比接近 70%,国内客户出货量持续增长。 3、问:公司在海外客户开发中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答:公司最主要的优势是配合国际客户进行产品开发的快速响应能力、深厚的技术储备以及精良的产品生产工艺。 4、问:请问贵司 2021 年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比例是多少? 答:2021 年,公司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 8 系以上高镍三元材料已经大批量供应国内外优质客户,出货量快速提升。 5、问:公司 2022 年原材料保障有何措施? 答:上游资源是公司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公司为切实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应对。一方面,公司会根据需求,与战略供应商签订采购长单,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公司已与部分上游资源供应商共同开展技术和资本合作,开发构建低成本供应链。此外,公司将综合考虑市场各种情况,适时直接介入矿产资源,打造自主可靠的供应链,建立长期可持续、具备成本竞争力的原材料供应渠道。 6、问:公司 2022 年的产能如何安排?有无新产能投产? 答:由于常州一期工程新产能的建成后快速投产以及常州二期工程后续即将建成并陆续投产,公司 2022 年的产能规模将在 2021年基础上大幅增长。 7、问:公司与卫蓝新能源签订的协议中,2022-2025 年供应不低于 2.5 万吨的固态锂电材料是什么系列产品?预计何时大批量供应?这部分的盈利水平如何? 答:是公司针对卫蓝的固态电池开发的高镍正极材料,盈利水平较好,目前已处于批量销售阶段。 8、问:海外客户使用铁锂进展如何? 答:现在海外的铁锂材料主要应用于一些物流车及储能领域,后期入门级别的乘用车可能也会使用磷酸铁锂。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布局磷酸铁锂业务,包括与海外客户开展磷酸铁锂方面的合作。 9、问:公司磷酸锰铁锂进展如何?何时量产? 答:公司磷酸锰铁锂材料已完成开发,各项性能指标良好,目前处于客户认证阶段。 10、问:如何看待上游资源企业涉足正极材料领域? 答: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锂电正极材料的研究开发,在正极材料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同时得益于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卡位全球主流电池企业供应链,公司具备了强大、优质的客户集群,确保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11、问:公司 9 系产品情况如何?和 8 系相比成本如何? 答:公司 9 系高镍多元材料已实现向海外大批量出口,在国际客户处成为标杆产品。8 系及 9 系产品生产所用镍、钴含量不同,因材料能量密度提高会降低度电成本,故 9 系总成本也相对更低。 12、问: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进展情况? 答:公司已组织专门的研发团队开展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体系关键材料的研发。 13、问:公司对 2022 年正极材料制造成本趋势的看法? 答:随着公司持续推进工艺革新和规模效应的进一步提升,整体制造成本逐步降低。 14、问:公司募投的两个项目进展如何?投产时间点以及产能爬坡情况?SK 项目的进展情况? 答: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常州当升二期 5 万吨高镍正极材料新产能建设,江苏当升四期工程也已启动相关建设准备工作。今年下半年开始将有部分产能陆续建成并投入生产。公司正在加快推进 SK项目的投资决策及落地实施。 15、问:怎么看待正极材料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 答: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好,竞争在所难免。未来只有具备技术研发实力、优质客户资源、强大的融资能力、稳定且低成本的原材料资源等各方面综合优势的企业,才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内生外延,跨越发展”是公司的既定战略目标,公司将在上游开拓优质客户资源,增强自身竞争力;下游介入资源,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协同,实现公司稳定可持续发展;中间进行生产技术与工艺革新,持续加强质量管控,强化标准执行。目前,公司已与全球一流的电池企业和车企均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 SK、FMG、中伟股份、华友钴业、卫蓝新能源等产业链巨头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牢固奠定公司未来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关注公众号,回复“入群”,可添加管理员微信,赐名片后,加您入调研室交流群。 同时关注公众号,可享 万1.1低佣金率 开户福利,仅限于“掘金调研室”!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