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洼地、布局良机 ——华夏港股通50ETF投资价值分析(方正策略)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估值洼地、布局良机 ——华夏港股通50ETF投资价值分析(方正策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2年1月16日发布的报告《估值洼地、布局良机——华夏港股通50ETF投资价值分析》。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燕翔 S1220521120004 核心结论 当前港股主要指数估值均已处于历史中枢水平之下,并且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同样处于较低位。我们认为港股市场在经历超跌过后,目前处在估值洼地、价值凸显,是布局良机。 中证港股通50指数(指数代码:930931.CSI)选取港股通范围内的最大50家公司作为样本股。港股通50公司盈利能力较高,整体ROE高于恒生指数及全部A股,代表港股市场核心资产。从历史表现来看,2015年以来中证港股通50指数收益好于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等相关指数。 华夏中证港股通50ETF(159711)是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50指数的基金产品,一键布局互联互通核心资产,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管理透明且成本较低的标的指数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 华夏中证港股通50ETF是华夏基金旗下的产品,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是方正证券研究业务的签约客户。本报告基于基金产品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报告正文 1 ,当前港股市场处于估值洼地 2021年2月份以来港股市场出现深度回调,在全球市场中表现大幅靠后。具体来看,截至1月12日,恒生科技指数自去年2月份高点以来累计回调42.2%,恒生国企指数下跌27.1%,恒生指数回调幅度较少但也有18.8%,这一表现使得港股基本在全球垫底。 从各一级行业表现来看,受政策影响较大的医药、科技板块表现垫底。具体来看,去年2月份以来,港股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逆势领涨,涨幅分别为15.2%和12.7%。而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表现大幅垫底,累计跌幅分别为44.4%和42.5%。 从估值的角度看,当前港股主要指数估值均已处于历史中枢水平之下,并且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同样处于较低位。截至2022年1月12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估值分别为11.3、36.7、10.2,分别处于2017年来自下而上历史47.1%、20.4%和70.6%的分位数上,即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估值水平处于近5年来历史中枢水平之下,并且港股估值水平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同样处于较低位。 我们认为港股市场在经历超跌过后,目前处在估值洼地、价值凸显,是布局良机。尽管前期面临政策不确定性扰动,但从当前情况看,一些技术性和估值指标都指向市场可能已经计入过多悲观情绪,如果政策和情绪边际改善,将会推动市场企稳反弹。这当中符合中国内在长期趋势的领域(包括优质医药及消费龙头,科技硬件、新能源车产业链、高端制造)将是值得重点布局的板块。 2 ,港股上市公司目前基本面稳中向好 当前港股通成分股总市值占港股整体比重八成以上。截至2022年1月12日,全部港股共计258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共计67.3万亿港元,其中港股通上市公司共计525家,总市值共计54.9万亿港元,港股通成分股总市值占港股整体比重高达81.6%。 从盈利能力来看,港股通50指数ROE水平明显较高。截至2020年年报最新数据,港股通50指数ROE为8.4%,略高于恒生指数8.3%的水平,并且同样高于全部A股和全部A股(非金融)7.5%和6.1%的水平。当前港股龙头公司基本面和盈利水平始终保持平稳向好发展。 从盈利增速看,当前港股通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大幅改善。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大幅受挫,港股上市公司盈利同样出现下滑。2020年二季度全部港股利润同比增速大幅降至-36.3%,其中港股通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降至-33.3%。之后随着疫情的缓解,港股盈利出现改善,截至2021年二季度,港股通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大幅回升至62.4%,即使是以2019年为基期,港股通上市公司利润两年复合增速同样由负转正,有所好转。 3 ,南下资金已经连续两个月持续净流入 南下资金已经连续两个月持续净流入。自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整体上维持持续净流入态势。并且在去年1月份,南下资金单月净流入规模高达3106亿港元,创下了2014年以来单月净流入规模历史记录。虽然之后受政策影响,港股波动加大,南下资金流入有所放缓,但从近期资金流动情况来看,南下资金已经连续两个月持续净流入。 从持股市值变动看,金融、信息技术等行业龙头公司持股市值增幅居前。经统计,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12日期间,汇丰控股、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腾讯控股等龙头公司港股通持股市值增幅居前,期间分别增加161.9亿港元、146.9亿港元、108.2亿港元、74.7亿港元、70.5亿港元和33.8亿港元。 南下资金迅猛增加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扩大港股投资范围。去年以来新发行的公募基金产品,绝大多数都提高了港股资产配置比例的上限,“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该基金股票资产的50%”成为了很多主动管理基金产品的标配选择。未来内地公募基金产品港股资产配置的比例最多可以达到一半,这对港股市场而言意味着将可能会有巨量的增量资金出现。 4 ,中证港股通50指数编制方式及简介 中证港股通50指数(指数代码:930931.CSI)选取港股通范围内的最大50家公司作为样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计算,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大市值股票的整体状况和走势。 中证港股通50指数以2014年11月14日为基期,基点3000点。从调整频率来看,中证港股通50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分别是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5 ,中证港股通50指数历史表现优异 2015年底以来中证港股通50指数收益好于其他市场指数。以2015年1月1日为起点,截至2022年1月12日,中证港股通5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2.6%,好于上证指数(1.6%)、恒生指数(0.5%)、恒生国企指数(-4.7%)等市场指数,充分体现中证港股通50指数成分股的优质性。 6 ,中证港股通50指数风格:大市值、稳增长 中证港股通50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以大市值龙头为主。截至2022年1月12日,中证港股通50指数总市值10000亿港元以上的成分股共8只,权重共计46%。总市值5000亿港元至10000亿港元之间的成分股共5只,权重共计19%。总市值不足3000亿港元的成分股共计31只,权重共计25%,因此中证港股通50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总体以大市值龙头公司为主。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证港股通50指数成分股中金融行业占比最大。具体看,根据恒生一级行业分类,中证港股通50指数金融行业所占权重最大,占比41%,资讯科技和非必需性消费行业权重分别为24%和11%,占比次之。 从个股情况来看,中证港股通50指数主要聚焦资讯科技、金融、消费等行业优质龙头企业。中证港股通50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主要为腾讯控股、美团、汇丰控股、友邦保险和建设银行等资讯科技、金融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这些成分股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实力强,并且成长性较高。 7 ,华夏中证港股通50ETF:一键布局互联互通核心资产 华夏中证港股通50ETF(159711)是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50指数收益率(估值汇率调整)的基金产品,该基金力争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2%,年跟踪误差不超过2%。费率端来看,该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 管理公司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和成都设有分公司,在香港设有子公司。华夏基金是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QDII基金管理人、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以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人,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夏基金管理基金数量为300只,规模高达9619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98只,规模达2865亿元;混合型基金97只,规模达2053亿元;债券型基金57只,规模1386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11只,规模3223亿元。 基金经理 华夏中证港股通50ETF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俊,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2008年12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截止2022年1月12日,目前在任管理基金20只,规模364亿。 (本报告中所有涉及的个股信息,仅为公开信息汇总,不构成任何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2年1月16日发布的报告《估值洼地、布局良机——华夏港股通50ETF投资价值分析》。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燕翔 S1220521120004 核心结论 当前港股主要指数估值均已处于历史中枢水平之下,并且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同样处于较低位。我们认为港股市场在经历超跌过后,目前处在估值洼地、价值凸显,是布局良机。 中证港股通50指数(指数代码:930931.CSI)选取港股通范围内的最大50家公司作为样本股。港股通50公司盈利能力较高,整体ROE高于恒生指数及全部A股,代表港股市场核心资产。从历史表现来看,2015年以来中证港股通50指数收益好于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等相关指数。 华夏中证港股通50ETF(159711)是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50指数的基金产品,一键布局互联互通核心资产,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管理透明且成本较低的标的指数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 华夏中证港股通50ETF是华夏基金旗下的产品,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是方正证券研究业务的签约客户。本报告基于基金产品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报告正文 1 ,当前港股市场处于估值洼地 2021年2月份以来港股市场出现深度回调,在全球市场中表现大幅靠后。具体来看,截至1月12日,恒生科技指数自去年2月份高点以来累计回调42.2%,恒生国企指数下跌27.1%,恒生指数回调幅度较少但也有18.8%,这一表现使得港股基本在全球垫底。 从各一级行业表现来看,受政策影响较大的医药、科技板块表现垫底。具体来看,去年2月份以来,港股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逆势领涨,涨幅分别为15.2%和12.7%。而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表现大幅垫底,累计跌幅分别为44.4%和42.5%。 从估值的角度看,当前港股主要指数估值均已处于历史中枢水平之下,并且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同样处于较低位。截至2022年1月12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估值分别为11.3、36.7、10.2,分别处于2017年来自下而上历史47.1%、20.4%和70.6%的分位数上,即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估值水平处于近5年来历史中枢水平之下,并且港股估值水平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同样处于较低位。 我们认为港股市场在经历超跌过后,目前处在估值洼地、价值凸显,是布局良机。尽管前期面临政策不确定性扰动,但从当前情况看,一些技术性和估值指标都指向市场可能已经计入过多悲观情绪,如果政策和情绪边际改善,将会推动市场企稳反弹。这当中符合中国内在长期趋势的领域(包括优质医药及消费龙头,科技硬件、新能源车产业链、高端制造)将是值得重点布局的板块。 2 ,港股上市公司目前基本面稳中向好 当前港股通成分股总市值占港股整体比重八成以上。截至2022年1月12日,全部港股共计258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共计67.3万亿港元,其中港股通上市公司共计525家,总市值共计54.9万亿港元,港股通成分股总市值占港股整体比重高达81.6%。 从盈利能力来看,港股通50指数ROE水平明显较高。截至2020年年报最新数据,港股通50指数ROE为8.4%,略高于恒生指数8.3%的水平,并且同样高于全部A股和全部A股(非金融)7.5%和6.1%的水平。当前港股龙头公司基本面和盈利水平始终保持平稳向好发展。 从盈利增速看,当前港股通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大幅改善。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大幅受挫,港股上市公司盈利同样出现下滑。2020年二季度全部港股利润同比增速大幅降至-36.3%,其中港股通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降至-33.3%。之后随着疫情的缓解,港股盈利出现改善,截至2021年二季度,港股通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大幅回升至62.4%,即使是以2019年为基期,港股通上市公司利润两年复合增速同样由负转正,有所好转。 3 ,南下资金已经连续两个月持续净流入 南下资金已经连续两个月持续净流入。自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整体上维持持续净流入态势。并且在去年1月份,南下资金单月净流入规模高达3106亿港元,创下了2014年以来单月净流入规模历史记录。虽然之后受政策影响,港股波动加大,南下资金流入有所放缓,但从近期资金流动情况来看,南下资金已经连续两个月持续净流入。 从持股市值变动看,金融、信息技术等行业龙头公司持股市值增幅居前。经统计,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12日期间,汇丰控股、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腾讯控股等龙头公司港股通持股市值增幅居前,期间分别增加161.9亿港元、146.9亿港元、108.2亿港元、74.7亿港元、70.5亿港元和33.8亿港元。 南下资金迅猛增加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扩大港股投资范围。去年以来新发行的公募基金产品,绝大多数都提高了港股资产配置比例的上限,“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该基金股票资产的50%”成为了很多主动管理基金产品的标配选择。未来内地公募基金产品港股资产配置的比例最多可以达到一半,这对港股市场而言意味着将可能会有巨量的增量资金出现。 4 ,中证港股通50指数编制方式及简介 中证港股通50指数(指数代码:930931.CSI)选取港股通范围内的最大50家公司作为样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计算,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大市值股票的整体状况和走势。 中证港股通50指数以2014年11月14日为基期,基点3000点。从调整频率来看,中证港股通50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分别是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5 ,中证港股通50指数历史表现优异 2015年底以来中证港股通50指数收益好于其他市场指数。以2015年1月1日为起点,截至2022年1月12日,中证港股通5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2.6%,好于上证指数(1.6%)、恒生指数(0.5%)、恒生国企指数(-4.7%)等市场指数,充分体现中证港股通50指数成分股的优质性。 6 ,中证港股通50指数风格:大市值、稳增长 中证港股通50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以大市值龙头为主。截至2022年1月12日,中证港股通50指数总市值10000亿港元以上的成分股共8只,权重共计46%。总市值5000亿港元至10000亿港元之间的成分股共5只,权重共计19%。总市值不足3000亿港元的成分股共计31只,权重共计25%,因此中证港股通50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总体以大市值龙头公司为主。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证港股通50指数成分股中金融行业占比最大。具体看,根据恒生一级行业分类,中证港股通50指数金融行业所占权重最大,占比41%,资讯科技和非必需性消费行业权重分别为24%和11%,占比次之。 从个股情况来看,中证港股通50指数主要聚焦资讯科技、金融、消费等行业优质龙头企业。中证港股通50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主要为腾讯控股、美团、汇丰控股、友邦保险和建设银行等资讯科技、金融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这些成分股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实力强,并且成长性较高。 7 ,华夏中证港股通50ETF:一键布局互联互通核心资产 华夏中证港股通50ETF(159711)是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50指数收益率(估值汇率调整)的基金产品,该基金力争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2%,年跟踪误差不超过2%。费率端来看,该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 管理公司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和成都设有分公司,在香港设有子公司。华夏基金是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QDII基金管理人、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以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人,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夏基金管理基金数量为300只,规模高达9619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98只,规模达2865亿元;混合型基金97只,规模达2053亿元;债券型基金57只,规模1386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11只,规模3223亿元。 基金经理 华夏中证港股通50ETF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俊,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2008年12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截止2022年1月12日,目前在任管理基金20只,规模364亿。 (本报告中所有涉及的个股信息,仅为公开信息汇总,不构成任何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