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景气持续,预计出口下行斜率放缓——2021年12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宏观】景气持续,预计出口下行斜率放缓——2021年12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12月出口增速虽下行,但出口额创历史新高,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12月整体出口量能保持较强水平,基数因素拖累增速表现。二是,重要经济体PMI制造业指数维持景气区间,意味着生产需求仍然维持相对旺盛。三是,全球供应约束缓解,产业链复苏促进加工贸易。数据显示,12月进料加工同比增长17.3%。四是,大宗商品出口增加可通过收入效应增强资源国进口,如对俄罗斯和巴西出口增加。五是,从行业层面看,产业链景气推高部分行业增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凸显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疫情反复使得防疫物资、线上办公等消费需求保持景气。 12月进口同比走弱,但仍然保持较大量能,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国内PMI指数较11月有所上行,说明生产景气度有所提升。除了季节性因素外,企业或为防止供应链出现问题而进行提前采购囤货,PMI采购项和PMI进口项保持上行。二是,omicron疫情对生产的冲击影响趋弱,全球产业链复苏,加工贸易保持顺畅,供应约束有缓解迹象。11月韩国、越南、墨西哥等经济体出口增速分别录得32.0%、20.6%和19.2%,较10月显著回升;墨西哥和巴西出口分别增长19.2%和17.0%。三是,国内保供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仍然相对较高,影响进口边际。 展望未来,出口方面,从需求层面来看,目前海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需求都未明显走弱,但omicron的出现或再次对新兴经济体带来约束,全球复苏进程或将进一步拉长。在此情况下,预计我国出口将受益于出口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等因素,2022年出口增速下行斜率放缓。从行业层面来看,考虑到疫情因素和国内产业升级因素,纺织制品、生物医药、机电产品、高科技技术产品等都将持续受益。进口方面,目前海外供应未受到全面冲击,预计新兴经济体或因较低疫苗接种率而受到一定供应约束。国内进口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保供政策等会明显影响进口增速。 风险提示:omicron疫情、国内保供政策 事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2年1月14日公布的数据,2021年12月,我国进出口58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出口340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9%,比2019年同期增长42.7%;进口2460.4亿美元,同比增长19.5%;贸易顺差94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 核心观点: (1)12月出口同比增速为20.9%,前值22.0%;12月出口两年平均增速19.5%,前值21.2%。 欧美日制造业维持景气区间,PMI指数维持高位,本月略微走弱,意味着生产需求保持平稳。12月美国PMI 录得58.7(11月61.1),欧元区PMI录得58.0(11月58.4),日本PMI 录得54.3(11月54.5)。 从同比增速来看,对欧日出口均走弱,对美出口走强,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25.7%(11月33.5%)、对日本出口同比8.6%(11月12.6%),对美出口同比21.2%(11月5.3%)。 从环比增速来看,对美欧出口均走强,对日出口走弱,其中对美出口环比增长3.0%(11月1.8%)、对欧盟出口环比5.5%(11月3.4%)、对日本出口环比下降4.8%(11月7.1%)。 对俄罗斯、巴西出口整体表现较好,主要是因为两国都是大宗商品重要出口国。从地区结构看,我国对俄罗斯、巴西出口整体表现较好,历史数据显示,大宗商品出口增加可通过收入效应增强资源国进口。12月对俄罗斯、巴西出口增速分别收录54.3%和36.6%。对南非、印度、东盟、印尼等经济体出口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农产品、高科技产品、防疫物资等出口增速上行。从产品结构看,受疫情影响,12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增速回升,录得16.2%(11月10.0%)。受节假日效应影响,传统商品箱包、玩具等出口增速仍然保持较高水平。高新技术产品持续走强,说明产业链景气度和我国产品竞争力仍然支持其出口。 12月出口增速虽下行,但出口额创历史新高,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12月整体出口量能保持较强水平,基数因素拖累增速表现。二是,重要经济体PMI制造业指数维持景气区间,意味着生产需求仍然维持相对旺盛。三是,全球供应约束缓解,产业链复苏促进加工贸易。数据显示,12月进料加工同比增长17.3%。四是,大宗商品出口增加可通过收入效应增强资源国进口,如对俄罗斯和巴西出口增加。五是,从行业层面看,产业链景气推高部分行业增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凸显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疫情反复使得防疫物资、线上办公等消费需求保持景气。 (2)12月进口同比增速为19.5%,前值31.7%;12月进口两年平均增速13.4%,前值17.4%。 12月进口同比走弱,但仍然保持较大量能,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国内PMI指数较11月有所上行,说明生产景气度有所提升。除了季节性因素外,企业或为防止供应链出现问题而进行提前采购囤货,PMI采购项和PMI进口项保持上行。二是,omicron疫情对生产的冲击影响趋弱,全球产业链复苏,加工贸易保持顺畅,供应约束有缓解迹象。11月韩国、越南、墨西哥等经济体出口增速分别录得32.0%、20.6%和19.2%,较10月显著回升;墨西哥和巴西出口分别增长19.2%和17.0%。三是,国内保供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仍然相对较高,影响进口边际。 数据显示,12月原油、铜材、大豆等进口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录得114.2%、49.9%和62.7%;铁矿石、钢材、汽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分别录得-24.8%、10.2%和-32.3%。受海外供应影响,如印尼宣布禁止煤炭出口,12月煤及褐煤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73%,其中进口量3095万吨,同比下降20.8%。影响12月大宗商品进口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下游需求有所放缓,部分大宗商品出现量价齐跌。如铁矿石进口数量环比下降18.0%,价格环比下降10.5%。二是,受疫情影响,海外供应能力仍然存在一定约束。三是,基数影响。比如2020年12月汽车进口增速56.3%,而2020年11月为-6.4%。 (3)展望未来,出口方面,从需求层面来看,目前海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需求都未明显走弱,但omicron的出现或再次对新兴经济体带来约束,全球复苏进程或将进一步拉长。预计我国出口将受益于出口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等因素,2022年出口增速下行斜率放缓。从行业层面来看,考虑到疫情因素和国内产业升级因素,纺织制品、生物医药、机电产品、高科技技术产品等都将持续受益。进口方面,目前海外供应未受到全面冲击,预计新兴经济体或因较低疫苗接种率而受到一定供应约束。国内进口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保供政策等会明显影响进口增速。 招商宏观团队:谢亚轩、张一平、刘亚欣、高明、张秋雨、马瑞超、张岸天 关注“轩言全球宏观”请长按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12月出口增速虽下行,但出口额创历史新高,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12月整体出口量能保持较强水平,基数因素拖累增速表现。二是,重要经济体PMI制造业指数维持景气区间,意味着生产需求仍然维持相对旺盛。三是,全球供应约束缓解,产业链复苏促进加工贸易。数据显示,12月进料加工同比增长17.3%。四是,大宗商品出口增加可通过收入效应增强资源国进口,如对俄罗斯和巴西出口增加。五是,从行业层面看,产业链景气推高部分行业增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凸显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疫情反复使得防疫物资、线上办公等消费需求保持景气。 12月进口同比走弱,但仍然保持较大量能,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国内PMI指数较11月有所上行,说明生产景气度有所提升。除了季节性因素外,企业或为防止供应链出现问题而进行提前采购囤货,PMI采购项和PMI进口项保持上行。二是,omicron疫情对生产的冲击影响趋弱,全球产业链复苏,加工贸易保持顺畅,供应约束有缓解迹象。11月韩国、越南、墨西哥等经济体出口增速分别录得32.0%、20.6%和19.2%,较10月显著回升;墨西哥和巴西出口分别增长19.2%和17.0%。三是,国内保供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仍然相对较高,影响进口边际。 展望未来,出口方面,从需求层面来看,目前海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需求都未明显走弱,但omicron的出现或再次对新兴经济体带来约束,全球复苏进程或将进一步拉长。在此情况下,预计我国出口将受益于出口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等因素,2022年出口增速下行斜率放缓。从行业层面来看,考虑到疫情因素和国内产业升级因素,纺织制品、生物医药、机电产品、高科技技术产品等都将持续受益。进口方面,目前海外供应未受到全面冲击,预计新兴经济体或因较低疫苗接种率而受到一定供应约束。国内进口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保供政策等会明显影响进口增速。 风险提示:omicron疫情、国内保供政策 事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2年1月14日公布的数据,2021年12月,我国进出口58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出口340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9%,比2019年同期增长42.7%;进口2460.4亿美元,同比增长19.5%;贸易顺差94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 核心观点: (1)12月出口同比增速为20.9%,前值22.0%;12月出口两年平均增速19.5%,前值21.2%。 欧美日制造业维持景气区间,PMI指数维持高位,本月略微走弱,意味着生产需求保持平稳。12月美国PMI 录得58.7(11月61.1),欧元区PMI录得58.0(11月58.4),日本PMI 录得54.3(11月54.5)。 从同比增速来看,对欧日出口均走弱,对美出口走强,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25.7%(11月33.5%)、对日本出口同比8.6%(11月12.6%),对美出口同比21.2%(11月5.3%)。 从环比增速来看,对美欧出口均走强,对日出口走弱,其中对美出口环比增长3.0%(11月1.8%)、对欧盟出口环比5.5%(11月3.4%)、对日本出口环比下降4.8%(11月7.1%)。 对俄罗斯、巴西出口整体表现较好,主要是因为两国都是大宗商品重要出口国。从地区结构看,我国对俄罗斯、巴西出口整体表现较好,历史数据显示,大宗商品出口增加可通过收入效应增强资源国进口。12月对俄罗斯、巴西出口增速分别收录54.3%和36.6%。对南非、印度、东盟、印尼等经济体出口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农产品、高科技产品、防疫物资等出口增速上行。从产品结构看,受疫情影响,12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增速回升,录得16.2%(11月10.0%)。受节假日效应影响,传统商品箱包、玩具等出口增速仍然保持较高水平。高新技术产品持续走强,说明产业链景气度和我国产品竞争力仍然支持其出口。 12月出口增速虽下行,但出口额创历史新高,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12月整体出口量能保持较强水平,基数因素拖累增速表现。二是,重要经济体PMI制造业指数维持景气区间,意味着生产需求仍然维持相对旺盛。三是,全球供应约束缓解,产业链复苏促进加工贸易。数据显示,12月进料加工同比增长17.3%。四是,大宗商品出口增加可通过收入效应增强资源国进口,如对俄罗斯和巴西出口增加。五是,从行业层面看,产业链景气推高部分行业增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凸显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疫情反复使得防疫物资、线上办公等消费需求保持景气。 (2)12月进口同比增速为19.5%,前值31.7%;12月进口两年平均增速13.4%,前值17.4%。 12月进口同比走弱,但仍然保持较大量能,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国内PMI指数较11月有所上行,说明生产景气度有所提升。除了季节性因素外,企业或为防止供应链出现问题而进行提前采购囤货,PMI采购项和PMI进口项保持上行。二是,omicron疫情对生产的冲击影响趋弱,全球产业链复苏,加工贸易保持顺畅,供应约束有缓解迹象。11月韩国、越南、墨西哥等经济体出口增速分别录得32.0%、20.6%和19.2%,较10月显著回升;墨西哥和巴西出口分别增长19.2%和17.0%。三是,国内保供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仍然相对较高,影响进口边际。 数据显示,12月原油、铜材、大豆等进口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录得114.2%、49.9%和62.7%;铁矿石、钢材、汽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分别录得-24.8%、10.2%和-32.3%。受海外供应影响,如印尼宣布禁止煤炭出口,12月煤及褐煤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73%,其中进口量3095万吨,同比下降20.8%。影响12月大宗商品进口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下游需求有所放缓,部分大宗商品出现量价齐跌。如铁矿石进口数量环比下降18.0%,价格环比下降10.5%。二是,受疫情影响,海外供应能力仍然存在一定约束。三是,基数影响。比如2020年12月汽车进口增速56.3%,而2020年11月为-6.4%。 (3)展望未来,出口方面,从需求层面来看,目前海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需求都未明显走弱,但omicron的出现或再次对新兴经济体带来约束,全球复苏进程或将进一步拉长。预计我国出口将受益于出口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等因素,2022年出口增速下行斜率放缓。从行业层面来看,考虑到疫情因素和国内产业升级因素,纺织制品、生物医药、机电产品、高科技技术产品等都将持续受益。进口方面,目前海外供应未受到全面冲击,预计新兴经济体或因较低疫苗接种率而受到一定供应约束。国内进口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保供政策等会明显影响进口增速。 招商宏观团队:谢亚轩、张一平、刘亚欣、高明、张秋雨、马瑞超、张岸天 关注“轩言全球宏观”请长按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