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 | 1月投资策略:看好轮胎、生物柴油、光伏制氢行业投资方向】-国信证券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化工行业 | 1月投资策略:看好轮胎、生物柴油、光伏制氢行业投资方向】-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杨林 CPA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2 薛聪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1 刘子栋 执业证号S0980521020002 张玮航 执业证号S0980121030174 曹熠 执业证号S0980121090299 商艾华 执业证号S0980519090001 【化工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双碳”背景下的化工行业投资方向】-国信证券 报告摘要 1月份投资观点: 截至12月23日,WTI原油现货报价为73.79美元/桶,分别较月初、年初上涨12.54%、52.79%。2021年国际油价上涨的核心逻辑基本与疫情演变趋势高度相关,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的供应收紧和经济复苏也为油价上行提供了动力。2021Q4油市供需局面表现为供应小于需求状态,2022年随着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弱化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通道中。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2年全球原油消费量预计将达到9953万桶/日,高于2021年的9620万桶/日,我们看好2022年国际油价仍然存在上行预期。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指标。这意味着:1)风电、光伏、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上游项目能耗指标获取难度有望降低,行业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提升;2)部分基础化学品(非能源品)企业碳排放的压力有望减轻;3)政策的长期执行和高能耗相关工业品电价市场化的放开长期推升其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我们看好,国内化工行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可再生、新能源上游材料领域仍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中长期来看,高能耗(工业硅、电石、黄磷、烧碱、合成氨等)产品的开工率很难有明显的上行趋势,多数受到能耗双控影响的化工产品价格较难出现大幅回落,本轮化工产品景气高度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展望2022年1月份,我们重点看好轮胎、生物柴油、光伏制氢行业的投资方向。 本月投资组合: 【华鲁恒升】开拓荆州基地,煤化工龙头再出发; 【宝丰能源】煤化工龙头成长可期,电解水制氢布局“碳中和”; 【赛轮轮胎】国产轮胎领跑者,产能扩张加速前行; 【卓越新能】碳中和推动生物柴油龙头快速成长; 【赞宇科技】“表活+油脂”行业双龙头的扬帆起航; 【维远股份】酚酮产业链一体化龙头,受益行业景气上行。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海外疫情恢复不及预期;装置检修导致供给收缩。 1 本月核心观点:看好轮胎、生物柴油、光伏制氢行业景气度 本月国际原油价格宽幅震荡上行,一方面,新冠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在全球传播加快,但据国外报道症状较为温和,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另一方面,乌克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欧洲的天然气和电价不断上涨,能源危机再度提及。截至12月23日,美国西德克萨斯中级轻质原油(WTI)现货报价为73.79美元/桶,分别较月初、年初上涨12.54%、52.79%。回顾来看,2021年国际油价上涨的核心逻辑基本与疫情演变趋势高度相关,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的供应收紧和经济复苏也为油价上行提供了动力。整体来看,2021Q4油市供需局面表现为供应小于需求状态,2022年随着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弱化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通道中。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2年全球原油消费量预计将达到9953万桶/日,高于2021年的9620万桶/日,我们看好2022年国际油价仍然存在上行预期。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利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1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强调能耗双控在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严格能耗强度控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增加管理弹性,推动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明确能耗双控总体目标:到2025年,能耗双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30年,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能耗强度继续大幅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更加优化。到2035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支撑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实现。方案明确了能耗双控目标,强调地方政府配合落实,加强用能权市场化交易建设,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2021年12月8日~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定调并增加了差别化管理措施: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1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会议中再次强调了:要求高水平做好节能工作;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严格能耗强度管控,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加强节能审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用能保障。2021年12月24日,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2年能源工作的七大重点任务,其中“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细则指出: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完善产供储销体系,保障北方地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加强能源安全运行预测预警。我们认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原料用能从能耗总量控制中移出),增加了行业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这意味着:1)风电、光伏、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上游项目能耗指标获取难度有望降低;2)部分基础化学品(非能源品)企业碳排放的压力有望减轻;3)政策的长期执行和高能耗相关工业品电价市场化的放开长期推升其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整体来看,中央新的精神对未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将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石油化工、煤化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化石能源大部分转化为了烯烃、芳烃、有机化学品等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产品,没有作为燃料烧掉且没有转化成二氧化碳排放,化工行业的发展与“碳中和”、“碳达峰”的方针实施并不违背。受益于中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转型升级,国内化工行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新能源上游材料领域仍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展望未来1-2年内,“双碳”及能耗政策的顶层设计将逐步成型。现阶段仍然以能耗控制为主,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耗消费总量是未来1-2个五年规划阶段内的主流政策框架,同时推进能耗控制向碳排放控制转型,建立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标准及配套相关双碳政策。在此过程中,将逐渐清晰对化工类企业能耗及碳排放的核算标准、管控政策等。现阶段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总量的政策,有利于化工行业中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原料能耗占比高的项目的审批,特别是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上游化工企业,未来化工龙头公司的长期发展空间将打开。展望2022年1月份,我们重点看好轮胎、生物柴油、光伏制氢的确定性高景气度。 轮胎:11月份,全半钢轮胎出口环比、同比明显增长,对中国轮胎企业销量有较大支撑。其中11月我国出口全钢轮胎为369.54千吨,较上月环比增长7.96%,较去年同期增长8.65%,2021年累计出口3440.89千吨,累计同比增长11.67%。11月,我国出口半钢轮胎为194.18千吨,较上月环比增长6.48%,较去年同期增长2.98%,2021年累计出口2099.63千吨,累计同比增长17.71%。轮胎出口均价也随之上涨,2021年中国轮胎出口均价较去年同比也是明显增长。同时11月份全钢胎出口均价为2198.53美元/吨,环比增长2.55%,同比增长13.25%。半钢胎出口均价为2705.57美元/吨,环比增长11.26%,同比增长0.92%。近期国内轮胎企业集中宣布提价2%-10%,在橡胶、钢材、炭黑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背景下,未来轮胎行业或将持续提价。我们判断,随着轮胎行业边际变化逐步向好,随着行业出口向好,原材料高价逐步缓解,轮胎企业利润有望提升,长期来看,国内轮胎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及国内龙头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因此可以期待轮胎行业的景气度提升,重点推荐龙头企业【赛轮轮胎】,关注【森麒麟】。 生物柴油:受全球疫情及原油价格下跌影响,近期生物柴油与地沟油价格小幅下跌。目前生物柴油出口价格在1600-1800美元/吨,国内价格约10400-10500元/吨,地沟油主流价格下降100元/吨至7200-7400元/吨。我国生物柴油主要采用废油脂作为原材料,我们预计2021年我国生物柴油产量约150万吨,同比增长16.8%,出口约110万吨,同比增长18.0%,我国生物柴油几乎全部出口欧洲。今年以来国内生物柴油价格由7000元/吨上涨至10500元/吨,年均价8740元/吨,同比上涨32.5%;出口均价由1050美元/吨上涨至1535美元/吨,年均价1320美元/吨,同比增长27.2%。根据卓创资讯数据,今年下半年至今生物柴油平均利润880元/吨,同比增长74.9%,环比增长120.4%,目前单吨利润在1000元/吨左右。我们判断未来在欧洲生物柴油混掺比例不断提高、棕榈油、豆油在欧盟的生柴原料中逐渐被淘汰淘汰背景下,废油脂将是替代棕榈油的制生柴的主力。海外由于碳排放等相关政策的执行,生物柴油需求旺盛,同时国内以废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可以享受双倍积分的鼓励政策,市场空间巨大,我们看好未来国内生物柴油企业的产能持续扩张及产品利润扩大趋势。建议关注国内生物柴油行业龙头【卓越新能】。 2 本月投资组合 我们本月建议的投资组合有所调整,卓越能源、赞宇科技、维远股份持续推荐,调整华鲁恒升、宝丰能源、赛轮轮胎进入组合: 【华鲁恒升】开拓荆州基地,煤化工龙头再出发; 【宝丰能源】煤化工龙头成长可期,电解水制氢布局“碳中和”; 【赛轮轮胎】国产轮胎领跑者,产能扩张加速前行; 【卓越新能】碳中和推动生物柴油龙头快速成长; 【赞宇科技】“表活+油脂”行业双龙头的扬帆起航; 【维远股份】酚酮产业链一体化龙头,受益行业景气上行。 3 重点行业研究 轮胎行业深度跟踪: 海运费和原材料成本有望迎来拐点 今年以来,轮胎企业在海运费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汽车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压制下,利润一度受到挤压,诸如玲珑、赛轮、森麒麟等国内头部轮胎企业利润率呈现单边下滑的趋势。但是从四季度开始,随着能耗双控政策的纠偏,海运市场的逐步修复,我们认为明年轮胎行业的基本面有望持续修复。 海运费有望在2022年持续改善。海运价格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在今年二、三季度更是加快了步伐,许多集装箱也是“有去无回”,市场呈现出“一箱难求”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疫情导致了码头周转效率的下降。由于海内外的疫情影响,国外各个港口都开启了严格的检疫措施,到港的货船需要排队入港,这对卸船效率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了港口拥堵严重,并且持续恶性循环。此外,国外部分码头也面临着码头容量的问题,即没有更多人力、场地去处理到港的集装箱,加剧了集装箱的周转效率低下问题。 其次从需求端上看,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短期的“世界工厂”,许多海外国家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仍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因此产品采购更加依赖于从中国进口,从而导致中国的出口需求激增。另外,一般每年三季度都是航运的旺季,因此上述现象叠加旺季需求的来临,共同导致了航运费的大幅上涨。短时间内,集装箱的制造速度也难以匹配这种需求爆发式的增长,使得集装箱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缓解。 我们判断海运费在2022年有望持续修复。首先从供给端看,新造船舶订单量和全球集装箱的运力是在不断增长,海运费的改善不存在供给上的压力。其次海外经济活动的恢复会逐步降低对于中国产品的依赖,需求在边际上逐步好转。另外,中国能耗指标仍然会严格控制,出口单价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需求的持续增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对于轮胎企业来说,海运费上涨导致的结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轮胎企业拿不到集装箱,导致出口量的下滑;二是虽然海运费上涨由经销商承担,但多数轮胎企业为保证经销商粘性及海外市场份额,一般会主动降价作为弥补,导致毛利率水平的下滑。因此,海运费改善预期下,轮胎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原材料价格有望企稳回落。自2020年开始,在油价上涨、能耗双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大宗品价格一路高涨,轮胎上游原材料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助剂等也是持续涨价,给轮胎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少压力。对于国产轮胎企业来说,目前还处在价格竞争的过程,成本端如果涨幅过快往往无法及时传导,单个公司贸然提价可能会失去部分市场份额,通常涨价一般是行业内部的统一行为。这就意味着,原材料的大幅上涨,最终的亏损大部分都要由轮胎公司来自行承担。随着能耗双控政策的纠偏,部分大宗品价格已经出现企稳回落的趋势,但由于原材料变化对于轮胎企业报表利润的传导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我们预期明年轮胎企业报表利润有望持续修复。 出口不畅加剧行业“内卷”,龙头企业地位增强。对于国内轮胎企业来说,相比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出口海外市场可以获得更好的利润,并且整个海外市场的蛋糕还在持续扩大,因此海外市场一直是国内轮胎企业的发展重心。但是在今年出口不畅的背景下,许多轮胎企业不得不被迫回到国内市场进行价格竞争,导致利润的不断下滑。并且下游汽车消费市场的低迷也无法对价格战进行更好的疏导,因此轮胎行业呈现出开工率、利润不断走低的局面,倒逼部分小企业破产清退。我们认为,这种竞争加剧的现象只是轮胎行业近几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双反”、环保要求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轮胎产业正在经历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规模小、产能落后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龙头企业通过国内外产能的扩张、品牌影响力的增强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逐步提升。 生物柴油行业深度跟踪: 欧洲政策利好,生物柴油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契机 生物柴油是低碳环保的绿色能源,世界各国生产原料因地制宜 狭义上的生物柴油指脂肪酸甲酯/乙酯,是以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等)、动物油、废弃油脂(如地沟油等)、微生物油脂与甲醇/乙醇经酯化得到。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液体生物燃料,作为重要的低碳环保能源,在全球享受多种政策支持。各国基于自身国情,以不同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欧盟以菜籽油为主,美洲以大豆油为主,东南亚以棕榈油为主,中国奉行“不与人争粮”政策,主要采用废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受政策推动需求快速增长,欧洲是全球最大产销地区。2020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约4000万吨,近10年全球需求复合增速达10%,2030年需求有望达到8000万吨。生物柴油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欧洲地区生物柴油消费量占比全球总消费量的47%。目前欧洲地区主要以菜籽油为原料,少量从东南亚地区进口棕榈油制生物柴油,产品供不应求。从欧洲消费市场来看,2019年欧洲生物柴油消耗量19.1亿升,折合1685万吨,由于受欧洲生柴生产商成本偏高及取消东南亚反倾销税的影响,欧洲生物柴油供需缺口被拉大,进口量出现跳跃式猛增,2019年进口量321万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行动限制和经济衰退导致生物柴油使用减少,欧盟的生物柴油消费量约1590万吨,同比减少6%。未来随着疫情好转,欧盟各成员国落实RED II 生物柴油掺混政策,欧洲市场进口需求有望进一步加大。 废油脂生物柴油更加低碳,欧洲市场未来政策将大幅推动。废油脂制备的生物柴油属于先进生物燃料。根据当前欧盟规则,将生物燃料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传统生物燃料(Conventional Biofuel),主要以粮食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分为RME(菜籽油制成的生物柴油)、SME(豆油制成的生物柴油)、PME(棕榈油制成的生物柴油)等,欧洲本土生物柴油生产以及进口的生物柴油依然以传统生物柴油为主。第二类为先进生物燃料(Advanced Biofuel),是以非粮食为原料生产,包括PART A 和PART B两种类型,PART A主要以各种农作物的非食用部分作为原料,由于该类原料所含碳链较短,双键较多,主要制成生物乙醇,氢化植物油(HVO)等燃料;PART B 主要以废油脂、动物脂肪作为原料生产燃料(UCOME),其碳链较长,结构更接近化石柴油。相比传统生物燃料,用废油脂制备的生物柴油(UCOME)拥有更高的温室气体(GHS)减排属性。 欧盟要求203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领域掺混比例达到14%,而据USDA测算当前掺混比例仅8.1%,我们测算2020年欧洲市场生物柴油需求量为1985万吨,2030年达到3557万吨,未来欧洲市场对生柴将持续保持供不应求态势。 受益双倍减排政策,废油脂生物柴油UCOME竞争力逐渐增强,现已成为欧洲第二大生物柴油原料,未来有望继续取代棕榈油制生物柴油。欧洲是以菜籽油生产生物柴油(RME)为主的地区,根据USDA发布的统计数据,欧洲本土生物柴油原料格局为菜籽油(43.1%)、地沟油(20.4%)、棕榈油(16.5%)、大豆油(6.5%)、动物脂肪(6.8%)、向日葵油(1.7%)、松油,妥尔油(5%)。目前欧盟开始对传统粮食基生物燃料进口展开多项抑制政策,欧盟每年棕榈油制生物柴油约300万吨,由于环保政策,未来将逐步淘汰棕榈油制生物柴油。我国生物柴油主要以废油脂为原材料,具备环保、零碳排放优势,受到欧盟青睐,有望快速填补欧洲空缺市场份额。 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产量81.8万吨,2021年1-10月产量93.3万吨,同比增长39.7%,受益海外尤其是欧洲需求增加,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出口93.2万吨,2021年1-10月出口107万吨,同比增长42.3%(注:由于海关总署统计口径,出口量中包含少部分氢化油、废油脂等出口量)。 生物柴油价格大幅上涨,碳中和加快生物柴油推广进度。2021年以来生物柴油价格由7000元/吨上涨至10500元/吨,年均价8740元/吨,同比上涨32.5%;出口均价由1050美元/吨上涨至1535美元/吨,年均价1320美元/吨,同比增长27.2%。进入下半年以来,原材料地沟油价格回落,生物柴油价差与利润持续扩大,根据卓创资讯数据,今年下半年至今生物柴油平均利润880元/吨,同比增长74.9%,环比增长120.4%,目前单吨利润在1000元/吨左右。我们认为在碳中和背景下,增加生物柴油使用量能有效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目前我国生物柴油在上海进行试点,未来有望在全国推行。 制氢行业深度跟踪: 氢能加速发展,耦合绿氢发展是必然趋势 氢能作为二次能源,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可以实现能源消费清洁化,大幅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降低对外依存度,有效减少碳排放,实现深度脱碳。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配套储能技术的发展,耦合电网和气网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储能和调峰。 全球氢能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20年欧盟、德国、西班牙等11个国家或区域发布氢能发展战略。截止2021年底,占全球GDP总量52%的27个国家中,16个已制定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尽管目前我国氢能顶层设计还未发布,但国内20余个省及直辖市已经发布或正在制定氢能产业规划。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产值。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从目前的3342万吨增加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达到20%。 目前我国的氢气主要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在化工行业中作为原料较多用于生产甲醇、合成氨等化工产品,少量作为工业燃料使用,消费量在1200-1500万吨。长期来看氢能是工业部门深度脱碳的重要路径,绿氢替代灰氢的长期趋势明确,关键问题只在于如何降低制氢成本。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与石油和化学规划院的统计,当前我国氢气产能41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42万吨。其中氢气纯度达到≥99%的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产量约为1270万吨/年。从制氢供应上来看,包括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及工业副产氢,传统的煤制氢方式占比达到63.54%。从产能分布来看,富煤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合计占比超过50%,华东地区氢气产能940万吨/年,上述三个地区的产氢能力合计为全国75%。 2020年12月中国氢能联盟提出的团体标准《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氢标准及认定》,从正式标准角度对氢的碳排放进行量化,低碳氢阈值为14.51kgCO2/kgH2,清洁氢和可再生氢阈值为4.9kgCO2/kgH2,可再生氢要求制氢能源为可再生能源。 制氢工艺可大致分为三类: (1)传统制氢:以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原料,制氢过程杂质较多,需要后期提纯。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可以通过耦合CCUS以减少碳排放达到低碳氢和清洁氢的标准。 (2)工业副产氢:焦炉煤气、氯碱尾气、轻烃裂解等工艺副产提纯制氢。是目前制氢成本最低的途径,符合低碳氢标准,产品运输半径短,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作为原料或燃料。 (3)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按照市电价格电解水制氢成本过高,缺乏经济性,电解水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制备的氢气纯度高,达到清洁氢及可再生氢的碳排放标准,是未来政策主要支持的制氢工艺。 从成本角度来看,传统煤制氢的成本在所有工艺中最低,其次是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不具备经济性。但参考其他国家的氢气量化标准规范,要求在制氢过程中降低碳排放强度降低超过50%,或制氢来源低碳化。采用与CCUS结合的方式,煤和天然气制氢的碳排放可以降至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相近水平。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工业副产氢重要性仍将维持,化石能源制氢+CCUS、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重点关注方向。 氢能供应终端价格可以根据在制氢、储运、加氢等各环节的整合而得到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清洁氢的降成本核心在于CCUS的资本投入和运维成本,及电解水的电力成本。根据CCUS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目标,到2025年,耦合CCUS制氢的成本将在不耦合的基础上增加2.85-7.6元/kg,到2035年成本的增加将缩减至2.28-5.32元/kg。而根据《中国2050光伏发展展望》,可再生能源价格将大幅下降,到2025年可降至0.3元/kWh,到2050年降至0.13元/ kWh。叠加电解槽设备成本预期在2030年前下降60%-80%,5-10年内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将降至20元/kg以内,具备经济性。到2050年通过各环节的技术发展及产业链整合发展,我国氢气终端的使用价格预计将降至20元/kg。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尽管目前绿氢制备成本较高,但长期在碳排放强度的要求下,企业计提碳汇交易成本,氢气终端价格大幅下降,相比之下绿氢的性价比将大幅提升。且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要求下,耦合绿氢发展提升能效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我们看好化工耦合绿氢发展在中长期低碳背景下潜在的价值。根据宝丰能源的公司公告,公司计划建设可年产2.4亿标方“绿氢”和1.2亿标方“绿氧”的国家级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示范项目,每年可节约煤炭资源消耗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新增消减化工装置碳排放总量的5%。重点推荐关注现代煤化工企业超前布局碳中和的【宝丰能源】。 4 重点数据跟踪 重点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涨幅前五的为天然气现货(39.63%)、四氯乙烯(30.25%)、液体烧碱(10.26%)、三聚氰胺(10.00%)、二氯甲烷(6.56%);本周化工产品价格跌幅前五的为光伏级三氯氢硅(-19.05%)、轻质纯碱(-7.69%)、磷酸氢钙(-7.10%)、PTFE悬浮中粒(-6.67%)、醋酸乙烯(-6.08%)。 重点化工品价差涨跌幅 本周化工产品价差涨幅前五的为苯乙烯(120.01%)、丁二烯(73.43%)、环氧乙烷(37.39%)、己二酸(29.11%)、丙烯(PDH法)(21.74%);本周化工产品价差跌幅前五的为丙烯酸丁酯(-185.51%)、BDO(顺酐法)(-93.33%)、PMMA(-27.48%)、R134a(-21.92%)、轻质纯碱(-19.17%)。 5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证券投资评级与免责声明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分析师承诺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风险提示 本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是指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资格的机构及其咨询人员为证券投资者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的相关信息、分析、预测或建议,并直接或间接收取服务费用的活动。 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证券化工杨林团队 扫码识别关注 敬请关注化工林谈公众号!
杨林 CPA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2 薛聪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1 刘子栋 执业证号S0980521020002 张玮航 执业证号S0980121030174 曹熠 执业证号S0980121090299 商艾华 执业证号S0980519090001 【化工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双碳”背景下的化工行业投资方向】-国信证券 报告摘要 1月份投资观点: 截至12月23日,WTI原油现货报价为73.79美元/桶,分别较月初、年初上涨12.54%、52.79%。2021年国际油价上涨的核心逻辑基本与疫情演变趋势高度相关,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的供应收紧和经济复苏也为油价上行提供了动力。2021Q4油市供需局面表现为供应小于需求状态,2022年随着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弱化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通道中。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2年全球原油消费量预计将达到9953万桶/日,高于2021年的9620万桶/日,我们看好2022年国际油价仍然存在上行预期。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指标。这意味着:1)风电、光伏、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上游项目能耗指标获取难度有望降低,行业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提升;2)部分基础化学品(非能源品)企业碳排放的压力有望减轻;3)政策的长期执行和高能耗相关工业品电价市场化的放开长期推升其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我们看好,国内化工行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可再生、新能源上游材料领域仍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中长期来看,高能耗(工业硅、电石、黄磷、烧碱、合成氨等)产品的开工率很难有明显的上行趋势,多数受到能耗双控影响的化工产品价格较难出现大幅回落,本轮化工产品景气高度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展望2022年1月份,我们重点看好轮胎、生物柴油、光伏制氢行业的投资方向。 本月投资组合: 【华鲁恒升】开拓荆州基地,煤化工龙头再出发; 【宝丰能源】煤化工龙头成长可期,电解水制氢布局“碳中和”; 【赛轮轮胎】国产轮胎领跑者,产能扩张加速前行; 【卓越新能】碳中和推动生物柴油龙头快速成长; 【赞宇科技】“表活+油脂”行业双龙头的扬帆起航; 【维远股份】酚酮产业链一体化龙头,受益行业景气上行。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海外疫情恢复不及预期;装置检修导致供给收缩。 1 本月核心观点:看好轮胎、生物柴油、光伏制氢行业景气度 本月国际原油价格宽幅震荡上行,一方面,新冠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在全球传播加快,但据国外报道症状较为温和,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另一方面,乌克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欧洲的天然气和电价不断上涨,能源危机再度提及。截至12月23日,美国西德克萨斯中级轻质原油(WTI)现货报价为73.79美元/桶,分别较月初、年初上涨12.54%、52.79%。回顾来看,2021年国际油价上涨的核心逻辑基本与疫情演变趋势高度相关,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的供应收紧和经济复苏也为油价上行提供了动力。整体来看,2021Q4油市供需局面表现为供应小于需求状态,2022年随着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弱化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通道中。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2年全球原油消费量预计将达到9953万桶/日,高于2021年的9620万桶/日,我们看好2022年国际油价仍然存在上行预期。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利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1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强调能耗双控在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严格能耗强度控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增加管理弹性,推动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明确能耗双控总体目标:到2025年,能耗双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30年,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能耗强度继续大幅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更加优化。到2035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支撑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实现。方案明确了能耗双控目标,强调地方政府配合落实,加强用能权市场化交易建设,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2021年12月8日~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定调并增加了差别化管理措施: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1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会议中再次强调了:要求高水平做好节能工作;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严格能耗强度管控,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加强节能审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用能保障。2021年12月24日,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2年能源工作的七大重点任务,其中“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细则指出: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完善产供储销体系,保障北方地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加强能源安全运行预测预警。我们认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原料用能从能耗总量控制中移出),增加了行业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这意味着:1)风电、光伏、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上游项目能耗指标获取难度有望降低;2)部分基础化学品(非能源品)企业碳排放的压力有望减轻;3)政策的长期执行和高能耗相关工业品电价市场化的放开长期推升其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整体来看,中央新的精神对未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将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石油化工、煤化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化石能源大部分转化为了烯烃、芳烃、有机化学品等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产品,没有作为燃料烧掉且没有转化成二氧化碳排放,化工行业的发展与“碳中和”、“碳达峰”的方针实施并不违背。受益于中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转型升级,国内化工行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新能源上游材料领域仍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展望未来1-2年内,“双碳”及能耗政策的顶层设计将逐步成型。现阶段仍然以能耗控制为主,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耗消费总量是未来1-2个五年规划阶段内的主流政策框架,同时推进能耗控制向碳排放控制转型,建立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标准及配套相关双碳政策。在此过程中,将逐渐清晰对化工类企业能耗及碳排放的核算标准、管控政策等。现阶段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总量的政策,有利于化工行业中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原料能耗占比高的项目的审批,特别是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上游化工企业,未来化工龙头公司的长期发展空间将打开。展望2022年1月份,我们重点看好轮胎、生物柴油、光伏制氢的确定性高景气度。 轮胎:11月份,全半钢轮胎出口环比、同比明显增长,对中国轮胎企业销量有较大支撑。其中11月我国出口全钢轮胎为369.54千吨,较上月环比增长7.96%,较去年同期增长8.65%,2021年累计出口3440.89千吨,累计同比增长11.67%。11月,我国出口半钢轮胎为194.18千吨,较上月环比增长6.48%,较去年同期增长2.98%,2021年累计出口2099.63千吨,累计同比增长17.71%。轮胎出口均价也随之上涨,2021年中国轮胎出口均价较去年同比也是明显增长。同时11月份全钢胎出口均价为2198.53美元/吨,环比增长2.55%,同比增长13.25%。半钢胎出口均价为2705.57美元/吨,环比增长11.26%,同比增长0.92%。近期国内轮胎企业集中宣布提价2%-10%,在橡胶、钢材、炭黑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背景下,未来轮胎行业或将持续提价。我们判断,随着轮胎行业边际变化逐步向好,随着行业出口向好,原材料高价逐步缓解,轮胎企业利润有望提升,长期来看,国内轮胎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及国内龙头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因此可以期待轮胎行业的景气度提升,重点推荐龙头企业【赛轮轮胎】,关注【森麒麟】。 生物柴油:受全球疫情及原油价格下跌影响,近期生物柴油与地沟油价格小幅下跌。目前生物柴油出口价格在1600-1800美元/吨,国内价格约10400-10500元/吨,地沟油主流价格下降100元/吨至7200-7400元/吨。我国生物柴油主要采用废油脂作为原材料,我们预计2021年我国生物柴油产量约150万吨,同比增长16.8%,出口约110万吨,同比增长18.0%,我国生物柴油几乎全部出口欧洲。今年以来国内生物柴油价格由7000元/吨上涨至10500元/吨,年均价8740元/吨,同比上涨32.5%;出口均价由1050美元/吨上涨至1535美元/吨,年均价1320美元/吨,同比增长27.2%。根据卓创资讯数据,今年下半年至今生物柴油平均利润880元/吨,同比增长74.9%,环比增长120.4%,目前单吨利润在1000元/吨左右。我们判断未来在欧洲生物柴油混掺比例不断提高、棕榈油、豆油在欧盟的生柴原料中逐渐被淘汰淘汰背景下,废油脂将是替代棕榈油的制生柴的主力。海外由于碳排放等相关政策的执行,生物柴油需求旺盛,同时国内以废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可以享受双倍积分的鼓励政策,市场空间巨大,我们看好未来国内生物柴油企业的产能持续扩张及产品利润扩大趋势。建议关注国内生物柴油行业龙头【卓越新能】。 2 本月投资组合 我们本月建议的投资组合有所调整,卓越能源、赞宇科技、维远股份持续推荐,调整华鲁恒升、宝丰能源、赛轮轮胎进入组合: 【华鲁恒升】开拓荆州基地,煤化工龙头再出发; 【宝丰能源】煤化工龙头成长可期,电解水制氢布局“碳中和”; 【赛轮轮胎】国产轮胎领跑者,产能扩张加速前行; 【卓越新能】碳中和推动生物柴油龙头快速成长; 【赞宇科技】“表活+油脂”行业双龙头的扬帆起航; 【维远股份】酚酮产业链一体化龙头,受益行业景气上行。 3 重点行业研究 轮胎行业深度跟踪: 海运费和原材料成本有望迎来拐点 今年以来,轮胎企业在海运费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汽车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压制下,利润一度受到挤压,诸如玲珑、赛轮、森麒麟等国内头部轮胎企业利润率呈现单边下滑的趋势。但是从四季度开始,随着能耗双控政策的纠偏,海运市场的逐步修复,我们认为明年轮胎行业的基本面有望持续修复。 海运费有望在2022年持续改善。海运价格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在今年二、三季度更是加快了步伐,许多集装箱也是“有去无回”,市场呈现出“一箱难求”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疫情导致了码头周转效率的下降。由于海内外的疫情影响,国外各个港口都开启了严格的检疫措施,到港的货船需要排队入港,这对卸船效率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了港口拥堵严重,并且持续恶性循环。此外,国外部分码头也面临着码头容量的问题,即没有更多人力、场地去处理到港的集装箱,加剧了集装箱的周转效率低下问题。 其次从需求端上看,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短期的“世界工厂”,许多海外国家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仍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因此产品采购更加依赖于从中国进口,从而导致中国的出口需求激增。另外,一般每年三季度都是航运的旺季,因此上述现象叠加旺季需求的来临,共同导致了航运费的大幅上涨。短时间内,集装箱的制造速度也难以匹配这种需求爆发式的增长,使得集装箱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缓解。 我们判断海运费在2022年有望持续修复。首先从供给端看,新造船舶订单量和全球集装箱的运力是在不断增长,海运费的改善不存在供给上的压力。其次海外经济活动的恢复会逐步降低对于中国产品的依赖,需求在边际上逐步好转。另外,中国能耗指标仍然会严格控制,出口单价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需求的持续增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对于轮胎企业来说,海运费上涨导致的结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轮胎企业拿不到集装箱,导致出口量的下滑;二是虽然海运费上涨由经销商承担,但多数轮胎企业为保证经销商粘性及海外市场份额,一般会主动降价作为弥补,导致毛利率水平的下滑。因此,海运费改善预期下,轮胎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原材料价格有望企稳回落。自2020年开始,在油价上涨、能耗双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大宗品价格一路高涨,轮胎上游原材料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助剂等也是持续涨价,给轮胎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少压力。对于国产轮胎企业来说,目前还处在价格竞争的过程,成本端如果涨幅过快往往无法及时传导,单个公司贸然提价可能会失去部分市场份额,通常涨价一般是行业内部的统一行为。这就意味着,原材料的大幅上涨,最终的亏损大部分都要由轮胎公司来自行承担。随着能耗双控政策的纠偏,部分大宗品价格已经出现企稳回落的趋势,但由于原材料变化对于轮胎企业报表利润的传导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我们预期明年轮胎企业报表利润有望持续修复。 出口不畅加剧行业“内卷”,龙头企业地位增强。对于国内轮胎企业来说,相比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出口海外市场可以获得更好的利润,并且整个海外市场的蛋糕还在持续扩大,因此海外市场一直是国内轮胎企业的发展重心。但是在今年出口不畅的背景下,许多轮胎企业不得不被迫回到国内市场进行价格竞争,导致利润的不断下滑。并且下游汽车消费市场的低迷也无法对价格战进行更好的疏导,因此轮胎行业呈现出开工率、利润不断走低的局面,倒逼部分小企业破产清退。我们认为,这种竞争加剧的现象只是轮胎行业近几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双反”、环保要求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轮胎产业正在经历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规模小、产能落后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龙头企业通过国内外产能的扩张、品牌影响力的增强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逐步提升。 生物柴油行业深度跟踪: 欧洲政策利好,生物柴油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契机 生物柴油是低碳环保的绿色能源,世界各国生产原料因地制宜 狭义上的生物柴油指脂肪酸甲酯/乙酯,是以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等)、动物油、废弃油脂(如地沟油等)、微生物油脂与甲醇/乙醇经酯化得到。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液体生物燃料,作为重要的低碳环保能源,在全球享受多种政策支持。各国基于自身国情,以不同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欧盟以菜籽油为主,美洲以大豆油为主,东南亚以棕榈油为主,中国奉行“不与人争粮”政策,主要采用废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受政策推动需求快速增长,欧洲是全球最大产销地区。2020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约4000万吨,近10年全球需求复合增速达10%,2030年需求有望达到8000万吨。生物柴油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欧洲地区生物柴油消费量占比全球总消费量的47%。目前欧洲地区主要以菜籽油为原料,少量从东南亚地区进口棕榈油制生物柴油,产品供不应求。从欧洲消费市场来看,2019年欧洲生物柴油消耗量19.1亿升,折合1685万吨,由于受欧洲生柴生产商成本偏高及取消东南亚反倾销税的影响,欧洲生物柴油供需缺口被拉大,进口量出现跳跃式猛增,2019年进口量321万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行动限制和经济衰退导致生物柴油使用减少,欧盟的生物柴油消费量约1590万吨,同比减少6%。未来随着疫情好转,欧盟各成员国落实RED II 生物柴油掺混政策,欧洲市场进口需求有望进一步加大。 废油脂生物柴油更加低碳,欧洲市场未来政策将大幅推动。废油脂制备的生物柴油属于先进生物燃料。根据当前欧盟规则,将生物燃料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传统生物燃料(Conventional Biofuel),主要以粮食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分为RME(菜籽油制成的生物柴油)、SME(豆油制成的生物柴油)、PME(棕榈油制成的生物柴油)等,欧洲本土生物柴油生产以及进口的生物柴油依然以传统生物柴油为主。第二类为先进生物燃料(Advanced Biofuel),是以非粮食为原料生产,包括PART A 和PART B两种类型,PART A主要以各种农作物的非食用部分作为原料,由于该类原料所含碳链较短,双键较多,主要制成生物乙醇,氢化植物油(HVO)等燃料;PART B 主要以废油脂、动物脂肪作为原料生产燃料(UCOME),其碳链较长,结构更接近化石柴油。相比传统生物燃料,用废油脂制备的生物柴油(UCOME)拥有更高的温室气体(GHS)减排属性。 欧盟要求203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领域掺混比例达到14%,而据USDA测算当前掺混比例仅8.1%,我们测算2020年欧洲市场生物柴油需求量为1985万吨,2030年达到3557万吨,未来欧洲市场对生柴将持续保持供不应求态势。 受益双倍减排政策,废油脂生物柴油UCOME竞争力逐渐增强,现已成为欧洲第二大生物柴油原料,未来有望继续取代棕榈油制生物柴油。欧洲是以菜籽油生产生物柴油(RME)为主的地区,根据USDA发布的统计数据,欧洲本土生物柴油原料格局为菜籽油(43.1%)、地沟油(20.4%)、棕榈油(16.5%)、大豆油(6.5%)、动物脂肪(6.8%)、向日葵油(1.7%)、松油,妥尔油(5%)。目前欧盟开始对传统粮食基生物燃料进口展开多项抑制政策,欧盟每年棕榈油制生物柴油约300万吨,由于环保政策,未来将逐步淘汰棕榈油制生物柴油。我国生物柴油主要以废油脂为原材料,具备环保、零碳排放优势,受到欧盟青睐,有望快速填补欧洲空缺市场份额。 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产量81.8万吨,2021年1-10月产量93.3万吨,同比增长39.7%,受益海外尤其是欧洲需求增加,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出口93.2万吨,2021年1-10月出口107万吨,同比增长42.3%(注:由于海关总署统计口径,出口量中包含少部分氢化油、废油脂等出口量)。 生物柴油价格大幅上涨,碳中和加快生物柴油推广进度。2021年以来生物柴油价格由7000元/吨上涨至10500元/吨,年均价8740元/吨,同比上涨32.5%;出口均价由1050美元/吨上涨至1535美元/吨,年均价1320美元/吨,同比增长27.2%。进入下半年以来,原材料地沟油价格回落,生物柴油价差与利润持续扩大,根据卓创资讯数据,今年下半年至今生物柴油平均利润880元/吨,同比增长74.9%,环比增长120.4%,目前单吨利润在1000元/吨左右。我们认为在碳中和背景下,增加生物柴油使用量能有效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目前我国生物柴油在上海进行试点,未来有望在全国推行。 制氢行业深度跟踪: 氢能加速发展,耦合绿氢发展是必然趋势 氢能作为二次能源,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可以实现能源消费清洁化,大幅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降低对外依存度,有效减少碳排放,实现深度脱碳。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配套储能技术的发展,耦合电网和气网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储能和调峰。 全球氢能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20年欧盟、德国、西班牙等11个国家或区域发布氢能发展战略。截止2021年底,占全球GDP总量52%的27个国家中,16个已制定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尽管目前我国氢能顶层设计还未发布,但国内20余个省及直辖市已经发布或正在制定氢能产业规划。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产值。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从目前的3342万吨增加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达到20%。 目前我国的氢气主要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在化工行业中作为原料较多用于生产甲醇、合成氨等化工产品,少量作为工业燃料使用,消费量在1200-1500万吨。长期来看氢能是工业部门深度脱碳的重要路径,绿氢替代灰氢的长期趋势明确,关键问题只在于如何降低制氢成本。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与石油和化学规划院的统计,当前我国氢气产能41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42万吨。其中氢气纯度达到≥99%的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产量约为1270万吨/年。从制氢供应上来看,包括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及工业副产氢,传统的煤制氢方式占比达到63.54%。从产能分布来看,富煤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合计占比超过50%,华东地区氢气产能940万吨/年,上述三个地区的产氢能力合计为全国75%。 2020年12月中国氢能联盟提出的团体标准《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氢标准及认定》,从正式标准角度对氢的碳排放进行量化,低碳氢阈值为14.51kgCO2/kgH2,清洁氢和可再生氢阈值为4.9kgCO2/kgH2,可再生氢要求制氢能源为可再生能源。 制氢工艺可大致分为三类: (1)传统制氢:以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原料,制氢过程杂质较多,需要后期提纯。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可以通过耦合CCUS以减少碳排放达到低碳氢和清洁氢的标准。 (2)工业副产氢:焦炉煤气、氯碱尾气、轻烃裂解等工艺副产提纯制氢。是目前制氢成本最低的途径,符合低碳氢标准,产品运输半径短,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作为原料或燃料。 (3)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按照市电价格电解水制氢成本过高,缺乏经济性,电解水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制备的氢气纯度高,达到清洁氢及可再生氢的碳排放标准,是未来政策主要支持的制氢工艺。 从成本角度来看,传统煤制氢的成本在所有工艺中最低,其次是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不具备经济性。但参考其他国家的氢气量化标准规范,要求在制氢过程中降低碳排放强度降低超过50%,或制氢来源低碳化。采用与CCUS结合的方式,煤和天然气制氢的碳排放可以降至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相近水平。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工业副产氢重要性仍将维持,化石能源制氢+CCUS、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重点关注方向。 氢能供应终端价格可以根据在制氢、储运、加氢等各环节的整合而得到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清洁氢的降成本核心在于CCUS的资本投入和运维成本,及电解水的电力成本。根据CCUS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目标,到2025年,耦合CCUS制氢的成本将在不耦合的基础上增加2.85-7.6元/kg,到2035年成本的增加将缩减至2.28-5.32元/kg。而根据《中国2050光伏发展展望》,可再生能源价格将大幅下降,到2025年可降至0.3元/kWh,到2050年降至0.13元/ kWh。叠加电解槽设备成本预期在2030年前下降60%-80%,5-10年内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将降至20元/kg以内,具备经济性。到2050年通过各环节的技术发展及产业链整合发展,我国氢气终端的使用价格预计将降至20元/kg。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尽管目前绿氢制备成本较高,但长期在碳排放强度的要求下,企业计提碳汇交易成本,氢气终端价格大幅下降,相比之下绿氢的性价比将大幅提升。且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要求下,耦合绿氢发展提升能效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我们看好化工耦合绿氢发展在中长期低碳背景下潜在的价值。根据宝丰能源的公司公告,公司计划建设可年产2.4亿标方“绿氢”和1.2亿标方“绿氧”的国家级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示范项目,每年可节约煤炭资源消耗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新增消减化工装置碳排放总量的5%。重点推荐关注现代煤化工企业超前布局碳中和的【宝丰能源】。 4 重点数据跟踪 重点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涨幅前五的为天然气现货(39.63%)、四氯乙烯(30.25%)、液体烧碱(10.26%)、三聚氰胺(10.00%)、二氯甲烷(6.56%);本周化工产品价格跌幅前五的为光伏级三氯氢硅(-19.05%)、轻质纯碱(-7.69%)、磷酸氢钙(-7.10%)、PTFE悬浮中粒(-6.67%)、醋酸乙烯(-6.08%)。 重点化工品价差涨跌幅 本周化工产品价差涨幅前五的为苯乙烯(120.01%)、丁二烯(73.43%)、环氧乙烷(37.39%)、己二酸(29.11%)、丙烯(PDH法)(21.74%);本周化工产品价差跌幅前五的为丙烯酸丁酯(-185.51%)、BDO(顺酐法)(-93.33%)、PMMA(-27.48%)、R134a(-21.92%)、轻质纯碱(-19.17%)。 5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证券投资评级与免责声明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分析师承诺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风险提示 本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是指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资格的机构及其咨询人员为证券投资者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的相关信息、分析、预测或建议,并直接或间接收取服务费用的活动。 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证券化工杨林团队 扫码识别关注 敬请关注化工林谈公众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