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六十)|集中供地浮沉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讨论(六十)|集中供地浮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导读 2021年重点城市开始施行集中供地,目的是为了降低地价和提高中小房企的参与度,但在不改变总供给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供给频率,反而成为了市场的双向加速器。 施行集中供地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地价并提高中小房企的参与度,这是在不改变总供给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通过改变供给频率来调整行业供需,短期看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由于资金回款的连续性,离散式供地更有利于大企业,特别是资金管理能力很强的企业,因此,通过一次性推出较多地块的方式,会降低大企业的一次性拿地能力,并通过地块漏出的方式,让中小企业能够获取部分地块。但这需要有一个前提,即土地总供给和房企总需求之间要达到一个平衡,若本身供给较少、又集中供地,反而会使得房企担忧后续开发项目较少、进而开始盲目拿地。这就是第一次土拍的结果,在供地减少20~30%的背景下,反而出现了大房企抢地的情况,地价大幅度上行、小房企拿地困难。 第二批土拍延期叠加资金监管,因为资金筹措时间较短,将带来第三批土拍流拍率继续上升,集中供地规则成为市场的加速器,热时更热、冷时更冷。我们前期已经分析过,第一次土拍和第二次之间间隔平均5个月,但第二次和第三次只间隔3个月,且经历了资金监管,因此,在第二次土拍高比例流拍的基础上,第三次土拍的流拍率预计将更高。按全年来看,百城土地供给同比下降16%,即便如此,成交更是进一步下降19%,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半年热、下半年冷的情况。由于土地市场的表现将直接传导至楼市,因此,当前集中供地,特别是正在进行的第三批土拍,其结果将继续影响楼市的需求预期。 部分城市开始放宽拿地门槛,由于集中土拍使得政策的调整并非潜移默化、而是一蹴而就,因此每次变化的幅度不仅仅是大,而且还会直接呈现在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部分城市,以杭州为例,对拿地条件和限价政策作出了调整,若不是集中供地,则可通过一块块供地潜移默化的转变,用一定时间来平滑市场的表现,但在集中供地之下,这次和下次之间的平均间隔周期在4个月,因此有必要通过一次大级别的调整来防止市场进一步下滑。由于土地市场的变化能够直接作用于楼市,但这将带来进一步的舆论压力。 集中供地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器作用,以平稳行业的健康发展,预计2022年将迎来纠偏年。2021年楼市的改革和试错已经过去,即将进入2022年,行业的平稳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土地规则预计迎来一定程度调整。 风险提示:政府重新放开前融、再走土地金融模式。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报告导读 2021年重点城市开始施行集中供地,目的是为了降低地价和提高中小房企的参与度,但在不改变总供给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供给频率,反而成为了市场的双向加速器。 施行集中供地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地价并提高中小房企的参与度,这是在不改变总供给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通过改变供给频率来调整行业供需,短期看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由于资金回款的连续性,离散式供地更有利于大企业,特别是资金管理能力很强的企业,因此,通过一次性推出较多地块的方式,会降低大企业的一次性拿地能力,并通过地块漏出的方式,让中小企业能够获取部分地块。但这需要有一个前提,即土地总供给和房企总需求之间要达到一个平衡,若本身供给较少、又集中供地,反而会使得房企担忧后续开发项目较少、进而开始盲目拿地。这就是第一次土拍的结果,在供地减少20~30%的背景下,反而出现了大房企抢地的情况,地价大幅度上行、小房企拿地困难。 第二批土拍延期叠加资金监管,因为资金筹措时间较短,将带来第三批土拍流拍率继续上升,集中供地规则成为市场的加速器,热时更热、冷时更冷。我们前期已经分析过,第一次土拍和第二次之间间隔平均5个月,但第二次和第三次只间隔3个月,且经历了资金监管,因此,在第二次土拍高比例流拍的基础上,第三次土拍的流拍率预计将更高。按全年来看,百城土地供给同比下降16%,即便如此,成交更是进一步下降19%,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半年热、下半年冷的情况。由于土地市场的表现将直接传导至楼市,因此,当前集中供地,特别是正在进行的第三批土拍,其结果将继续影响楼市的需求预期。 部分城市开始放宽拿地门槛,由于集中土拍使得政策的调整并非潜移默化、而是一蹴而就,因此每次变化的幅度不仅仅是大,而且还会直接呈现在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部分城市,以杭州为例,对拿地条件和限价政策作出了调整,若不是集中供地,则可通过一块块供地潜移默化的转变,用一定时间来平滑市场的表现,但在集中供地之下,这次和下次之间的平均间隔周期在4个月,因此有必要通过一次大级别的调整来防止市场进一步下滑。由于土地市场的变化能够直接作用于楼市,但这将带来进一步的舆论压力。 集中供地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器作用,以平稳行业的健康发展,预计2022年将迎来纠偏年。2021年楼市的改革和试错已经过去,即将进入2022年,行业的平稳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土地规则预计迎来一定程度调整。 风险提示:政府重新放开前融、再走土地金融模式。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