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总量周谈 | 首批MSCI中国A50ETF上市火爆,投资价值几何?
(以下内容从华西证券《华西总量周谈 | 首批MSCI中国A50ETF上市火爆,投资价值几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华西总量周谈第七十四期 【宏观 孙付】202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分析与预测 【金工 杨国平】首批MSCI中国A50ETF上市火爆,投资价值几何? 【固收 樊信江】碳减排支持工具对利率与宽信用的影响 宏观 202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分析与预测 (一)本轮房地产政策从显著收紧迈向边际松动,以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2010年至今,我国经历了3轮房地产调控周期。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再次明显收紧:收紧房企融资渠道,约束房企融资扩张速度,房企维度的是“三道红线”,金融机构维度的是“两个上限”。 在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楼市预期方面得到良好成效后,政策将更加优化,满足刚需群体的购房需求。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明确要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10月金融数据,居民中长期贷款企稳回升,显示房地产销售端信贷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随着政策的边际放松,房地产销售或将由低点小幅回暖,但“房住不炒”的基调不会改变,房地产市场重回“爆发式”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房地产销售与投资关系 房地产销售端不景气将导致房企减少项目投资,对一段时间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速产生影响。从历史数据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一定程度滞后,销售面积增速降幅每扩大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降幅约增加1个百分点。 (三)202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预判 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单月增速将在明年3月触底,同比增速降至-10.9%附近。预计2022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2.4%附近。其中: 土地购置费:根据土地成交价款与土地购置费关系,预计土地购置费增速将在明年2月达到低点,同比增速降至-17%左右,明年全年增速-1%附近。 建安投资:根据其与新开工面积关系,预计建安投资增速将于明年6月份触底,同比增速降至-10%左右,明年全年增速-3.2%附近。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基本面、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 《度过调整,趋向稳定——202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分析与预测》孙付;2021-11-15 金工 首批MSCI中国A50ETF上市火爆,投资价值几何? (一)基金发行与上市:上周34只基金成立,9只基金上市 基金成立:上周新成立基金总计34只,其中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与QDII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共10只。 基金发行:正在发行的基金140只,即将发行基金73只。 基金上市:易方达、汇添富、华夏、南方的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银华中证细分食品饮料ETF、天弘中证机器人ETF、国泰中证港股通50ETF、浦银安盛中证证券公司30ETF、华宝中证800地产ETF。 (二)场内基金市场表现:权益市场多数收涨,ETF市场资金净流入45.08亿元 股票类ETF:多数收涨,军工板块涨幅领先。 债券类ETF:表现不佳,转债ETF涨幅领先。 货币类ETF:七日年化收益率1.86%。 商品类ETF:金价大幅收涨,商品期货类ETF涨跌互现。其中,有色期货上涨2.39%,豆粕ETF上涨2.31%,能源化工下跌4.82%。 跨境类ETF:表现喜人,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涨幅领先。 封闭基金:权益封基、债券封基均表现较好。 (三)FOF市场表现:三类FOF均表现喜人 偏股与平衡类FOF:表现喜人,平均收益率为0.66%。 偏债类FOF:表现喜人,平均收益率为0.39%。 目标日期类FOF:表现喜人,平均收益率为0.57%。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风险,高溢价风险,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 《军工板块ETF领涨,首批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获资金净流入57.09亿元——基金市场周报》杨国平;2021-11-13 固收 碳减排支持工具对利率与宽信用的影响 11月17日,国常会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利用专项再贷款。 支持煤炭清洁利用专项再贷款与碳减排支持工具有三个相同点: 1、实施主体都是全国性银行; 2、实施机制都是“先贷后借”; 3、银行所投放贷款利率需与同期限档次LPR大致持平。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亮点: 1、支持煤炭清洁利用专项再贷款存在2,000亿元的总量上限,而碳减排支持工具目前尚未设置上限; 2、央行按照贷款规模等额提供煤炭清洁利用专项再贷款,而碳减排支持工具则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 这两项工具对于流动性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央行目前的工具箱已经足够丰富,在某一项或某几项工具所投放基础货币有所增加的同时,央行完全可以减少其他工具的投放规模。各类工具之间的此消彼长,足以让流动性维持基本的稳定。因此,对于流动性而言,关键要看央行希望将流动性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而不是央行使用什么样的工具。 而信用方面,由于这两项工具所支持的领域目前体量有限,其对整体信用扩张的直接影响可能不大。但是,由于结构性工具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因此还需关注这些工具外溢的总量效应。具体路径或可参考2015年推出的PSL对房地产产业链信用扩张的影响,但由于绿色产业链要明显短于房地产产业链,因此外溢效应预计难以达到PSL的强度。 我们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微妙变化更值得债市投资者关注,核心就在于操作模式由此前的“先借后贷”变成了“先贷后借”。在央行更多强调“直达性”“结构性”的情况下,“先货币、后信用”的货币驱动信用模式可能正在向“先信用、后货币”的信用拉动货币模式衍变。 以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是先投放基础货币,创造宽松的基础货币环境,来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也就是通过货币来驱动信用。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宽货币与宽信用之间存在时滞,会使得银行间存在一定时期的流动性淤积,这也是债市获取资本利得的根本因素。 但是,当前两大结构性绿色货币政策工具的思路是银行先投放信贷,再找央行报销获取基础货币,也就是通过信用来拉动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强调货币政策工具的直达性,直接绕过银行间市场来实现信用扩张,也就不会形成流动性的淤积。 今年种种迹象表明,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到了传导机制的顺畅程度,强调直达性,我们预计这种“先贷后借”所反映的信用带动货币的思路将会得到进一步延续。 而这种思路之下,“宽货币-宽信用”的关系变得更加不稳定,“货币”与“信用”的周期会呈现互相交织的状态,对利率的影响会更加复杂和多变,利率大幅度、持续性地单边上行或下行的概率会进一步降低。 风险提示:流动性收紧。 《两大结构性绿色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什么?——10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点评》刘志平;2011-11-18 如需完整报告,请联系对口销售经理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若您并非华西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为华西证券研究所设立及运营。本订阅号不是华西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是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华西证券及华西证券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为使用本订阅号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西证券所有,华西证券对本订阅号及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华西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华西总量周谈第七十四期 【宏观 孙付】202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分析与预测 【金工 杨国平】首批MSCI中国A50ETF上市火爆,投资价值几何? 【固收 樊信江】碳减排支持工具对利率与宽信用的影响 宏观 202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分析与预测 (一)本轮房地产政策从显著收紧迈向边际松动,以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2010年至今,我国经历了3轮房地产调控周期。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再次明显收紧:收紧房企融资渠道,约束房企融资扩张速度,房企维度的是“三道红线”,金融机构维度的是“两个上限”。 在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楼市预期方面得到良好成效后,政策将更加优化,满足刚需群体的购房需求。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明确要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10月金融数据,居民中长期贷款企稳回升,显示房地产销售端信贷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随着政策的边际放松,房地产销售或将由低点小幅回暖,但“房住不炒”的基调不会改变,房地产市场重回“爆发式”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房地产销售与投资关系 房地产销售端不景气将导致房企减少项目投资,对一段时间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速产生影响。从历史数据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一定程度滞后,销售面积增速降幅每扩大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降幅约增加1个百分点。 (三)202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预判 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单月增速将在明年3月触底,同比增速降至-10.9%附近。预计2022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2.4%附近。其中: 土地购置费:根据土地成交价款与土地购置费关系,预计土地购置费增速将在明年2月达到低点,同比增速降至-17%左右,明年全年增速-1%附近。 建安投资:根据其与新开工面积关系,预计建安投资增速将于明年6月份触底,同比增速降至-10%左右,明年全年增速-3.2%附近。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基本面、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 《度过调整,趋向稳定——202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分析与预测》孙付;2021-11-15 金工 首批MSCI中国A50ETF上市火爆,投资价值几何? (一)基金发行与上市:上周34只基金成立,9只基金上市 基金成立:上周新成立基金总计34只,其中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与QDII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共10只。 基金发行:正在发行的基金140只,即将发行基金73只。 基金上市:易方达、汇添富、华夏、南方的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银华中证细分食品饮料ETF、天弘中证机器人ETF、国泰中证港股通50ETF、浦银安盛中证证券公司30ETF、华宝中证800地产ETF。 (二)场内基金市场表现:权益市场多数收涨,ETF市场资金净流入45.08亿元 股票类ETF:多数收涨,军工板块涨幅领先。 债券类ETF:表现不佳,转债ETF涨幅领先。 货币类ETF:七日年化收益率1.86%。 商品类ETF:金价大幅收涨,商品期货类ETF涨跌互现。其中,有色期货上涨2.39%,豆粕ETF上涨2.31%,能源化工下跌4.82%。 跨境类ETF:表现喜人,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涨幅领先。 封闭基金:权益封基、债券封基均表现较好。 (三)FOF市场表现:三类FOF均表现喜人 偏股与平衡类FOF:表现喜人,平均收益率为0.66%。 偏债类FOF:表现喜人,平均收益率为0.39%。 目标日期类FOF:表现喜人,平均收益率为0.57%。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风险,高溢价风险,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 《军工板块ETF领涨,首批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获资金净流入57.09亿元——基金市场周报》杨国平;2021-11-13 固收 碳减排支持工具对利率与宽信用的影响 11月17日,国常会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利用专项再贷款。 支持煤炭清洁利用专项再贷款与碳减排支持工具有三个相同点: 1、实施主体都是全国性银行; 2、实施机制都是“先贷后借”; 3、银行所投放贷款利率需与同期限档次LPR大致持平。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亮点: 1、支持煤炭清洁利用专项再贷款存在2,000亿元的总量上限,而碳减排支持工具目前尚未设置上限; 2、央行按照贷款规模等额提供煤炭清洁利用专项再贷款,而碳减排支持工具则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 这两项工具对于流动性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央行目前的工具箱已经足够丰富,在某一项或某几项工具所投放基础货币有所增加的同时,央行完全可以减少其他工具的投放规模。各类工具之间的此消彼长,足以让流动性维持基本的稳定。因此,对于流动性而言,关键要看央行希望将流动性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而不是央行使用什么样的工具。 而信用方面,由于这两项工具所支持的领域目前体量有限,其对整体信用扩张的直接影响可能不大。但是,由于结构性工具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因此还需关注这些工具外溢的总量效应。具体路径或可参考2015年推出的PSL对房地产产业链信用扩张的影响,但由于绿色产业链要明显短于房地产产业链,因此外溢效应预计难以达到PSL的强度。 我们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微妙变化更值得债市投资者关注,核心就在于操作模式由此前的“先借后贷”变成了“先贷后借”。在央行更多强调“直达性”“结构性”的情况下,“先货币、后信用”的货币驱动信用模式可能正在向“先信用、后货币”的信用拉动货币模式衍变。 以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是先投放基础货币,创造宽松的基础货币环境,来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也就是通过货币来驱动信用。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宽货币与宽信用之间存在时滞,会使得银行间存在一定时期的流动性淤积,这也是债市获取资本利得的根本因素。 但是,当前两大结构性绿色货币政策工具的思路是银行先投放信贷,再找央行报销获取基础货币,也就是通过信用来拉动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强调货币政策工具的直达性,直接绕过银行间市场来实现信用扩张,也就不会形成流动性的淤积。 今年种种迹象表明,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到了传导机制的顺畅程度,强调直达性,我们预计这种“先贷后借”所反映的信用带动货币的思路将会得到进一步延续。 而这种思路之下,“宽货币-宽信用”的关系变得更加不稳定,“货币”与“信用”的周期会呈现互相交织的状态,对利率的影响会更加复杂和多变,利率大幅度、持续性地单边上行或下行的概率会进一步降低。 风险提示:流动性收紧。 《两大结构性绿色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什么?——10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点评》刘志平;2011-11-18 如需完整报告,请联系对口销售经理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若您并非华西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为华西证券研究所设立及运营。本订阅号不是华西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是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华西证券及华西证券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为使用本订阅号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西证券所有,华西证券对本订阅号及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华西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